吳棠和關於他的一個故事(圖)

----關於慈禧太后的離奇傳說

作者:園丁 發表:2022-02-28 08:1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肉眼看不到因果,但善惡總會有報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肉眼看不到因果,但善惡總會有報應。(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有一個文人,叫惲毓鼎,他是順天府大興人,生於1862年,1917年亡故。他是光緒五年的進士,然後一直陪伴在光緒皇帝左右,是個史官,曾任翰林院侍講、國史館協修,篆修、總篆。也就是說,他是一個瞭解清朝歷史的人。在他的著作《崇陵傳信錄》中,記錄了一個民間故事,下面我先簡要介紹一下吳棠

在清朝,有個道光15年中舉的舉人,名叫吳棠,字仲宜,是安徽盱眙(今江蘇明光市)人,生於1813年,中舉後,在道光末年進入仕途,做官由縣令直至四川總督,他晚年奏本朝廷,請求告老還鄉,獲准。在光緒三年(1876年)病故於安徽滁縣,享年63歲。此人出身貧寒,忠於朝廷、為官清廉、勤於政事、關心民間疾苦。他為官30年,其中任封疆大吏16年,從不與貪官污吏合污。

在清朝時,大運河是中國南北水路交通要道。淮安府在蘇北,是淮河和大運河交匯處的重鎮,清河縣就在運河邊上。

下面就是惲毓鼎筆下記的一個與吳棠有關的民間故事。在咸豐初年,有一天,他在淮安府清河縣衙中,正忙於公務,接到來人稟報,說是他昔日的一個同窗好友,不幸病逝於任上,其子護靈柩回原籍安葬,載運靈柩的船路過清河,現在正停靠在碼頭。吳棠公務忙,不容脫身,於是他便叫貼身僕人帶著他的帖子和300兩銀子,代為弔唁。僕人來到碼頭,見一客船上掛著喪葬儀仗,還聽見哭聲,便認為是主人的故友喪船,走上船,只見兩位妙齡少女在啜泣。經詢問,死者是他們父親,生前官至副將。恰恰吳棠的故友生前也是副將。於是,僕人就把吳棠名帖和300兩奠儀銀子奉上。兩位小姐此前並不認識吳棠,此時也誤認為吳棠是他們父親生前故交,便收下名帖和奠儀銀子。

僕人回衙,向主人交差說明了情況。吳棠聽了納悶,不對頭呀,我的同窗故友明明只有一個兒子,怎麼這船上護靈柩的是兩個年輕女子?吳棠又派人去打聽。去的人回來稟報說,碼頭上有兩艘喪船,收銀的是安徽寧池副將葉赫那拉・惠征的女兒葉赫那拉・杏貞。原來這葉赫那拉・惠征在任安徽皖南道時,因遇太平軍,不戰而逃,被咸豐皇帝貶官,憂鬱而死,他女兒在護送靈柩北上途中,家境已經窮苦潦倒,因此在靈船上哭泣。吳棠知僕人送錯了地方。想追回銀兩。縣衙師爺勸道,「此二女也是可憐,但她們此去京城,也是要參加選修女的,萬一被選中了,肯定不會忘記您的大恩」。吳棠覺得言之有理,於是又拿出300兩銀子,親自到碼頭弔唁同窗好友,將銀子留給朋友的兒子。然後他又上了葉赫那拉・惠征的靈船,看望了他的家眷,還送了生活必需品。

吳棠此舉,使葉赫那拉・杏貞感動不已,她對妹妹婉貞說,「千萬不要忘記咱們的恩人,他日若能富貴,一定要報答這個大恩大德的賢良之人」。並把吳棠的名帖藏到妝盒中。

後來太平軍攻佔了揚州,淮安府人人自危,紛紛逃離。但是吳棠鎮定自若,他一面上奏朝廷搬救兵,一面聯繫鄉紳籌款募兵,幾個月就聚集了數萬軍民,打敗了太平軍。

到了咸豐帝駕崩後不久,1861年,吳棠突然由一個徐海道員(四品),被提拔為二品官,任江寧布政使,代理漕運總署。此後八年,他接連升遷,同治二年(1863年),授漕運總署,同治三年(1864年)署江蘇巡撫,同治四年(1865年)署理兩廣總督,同治五年(1866年)調任浙閩總督加督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書銜。此時已經官至二品。同治六年(1867年)調四川總督,同治十年(1871年)署成都將軍。

吳棠的故事,就講到這裡。下面談談後人對這個故事的誤解和我的觀點與分析。

今人都知道,自秦朝嬴政始皇當始皇帝以來,慈禧是在中國歷史上攝政最長的、最後一位皇后。她的個人歷史檔案,在清朝文獻中,入皇宮以後,有詳細記載,但是唯獨缺乏她17歲以前的官方文檔。這就為後人創作文學作品有了可以杜撰的機會。有人讀到上面惲毓鼎書中記的故事,就以為是歷史真相,還把這個故事改編,在去年11月製作成視頻節目,以講「歷史的真相」為名,搬上YouTube,該視頻還引申說,吳棠在同治年間的升遷,是他送給葉赫那拉・杏貞的300兩銀子起了作用。

當然你要從因果報應角度改編,說吳棠在人家困難時,解囊相助,是做了善事,因此,有天上的神知道,就會給他福報,安排他當大官,這樣推測編故事也未嘗不可。

但是從史料上,我們找不到證據是慈禧直接插手叫吳棠陞官。也許改編者推測,在同治時期,慈禧對兒子同治皇帝有秘密指使,提升吳棠。但是前面惲毓鼎書中記載的故事,在時間上與歷史記載有出入。因為歷史記載惠征接令,從山西歸綏道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是女兒被選入秀女,他送女兒入宮在先,而去安徽上任在後。他女兒杏貞入選秀女入宮,時間是咸豐二年(1852年)2月,他是送女兒入宮,並在杏貞與咸豐完婚後,才在當年5月到安徽任寧池任太廣道。他在安徽因懼太平軍而臨陣逃跑,才被咸豐罷免,憂鬱病死的時間是在1853年。既然被選秀杏貞姐妹兩人入皇宮的時間在先,並且杏貞與咸豐完婚的時間在先,惠征亡故的時間在後,身為皇妃的杏貞,根本就不可能親自去南方,接護惠征靈柩北上。再說,既然是咸豐下令把臨陣脫逃的惠征罷官,怎麼會選他的女兒為皇妃,這也不合情理。

慈禧和咸豐皇帝生的兒子是愛新覺羅・奕寧,即同治皇帝。慈禧攝政是從辛酉政變後,她和慈安太后實行「二宮垂帘親王議政」時開始的。在英法聯軍入侵北京(1860年)以及太平天國運動,使皇室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慈禧開始涉政,親自代替咸豐皇帝批閱奏章。1861年,咸豐駕崩,皇子愛新覺羅・載淳繼位,即同治皇帝。而宮廷檔案有記載的,慈禧單獨垂簾聽政是光緒為皇帝時。

我個人認為,吳棠在同治年間官運亨通的主要原因,是他的人品和業績得到同僚和上司的關注,因此被舉賢。前面提到,在他任知縣時,就勤政化民,而且後來又治水賑災,抵抗太平軍,因此政績顯著,在咸豐初年,他在桃源、邳州、清河治水有功,清史有記載,太常寺王茂蔭上疏舉薦,獲咸豐皇帝贊同,降旨河督楊以增考察,揚考察後,上書稱讚吳棠勤政為民、治水有方。因此他被咸豐帝提升。後來的李鴻章稱讚吳棠是「以民慈父,為國重臣。江淮草木知名天下治平第一人」。

此外,在2012年中國文化部在文學藝術研討會上,頒發給一個叫劉奇的人一等獎,因為此人對慈禧17歲前的經歷,提交了一長篇調查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研究結果,說慈禧在入清宮之前是漢人,他的老家是山西省長治縣西坡村,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原名王小慊,4歲時被賣給本縣上秦村宋四元為女改名宋齡娥,12歲賣給潞安郡知縣惠征為婢,改名玉蘭,設書房培養,咸豐二年以葉赫那拉・惠征之女身份選送入宮。從此平步青雲直至皇太后。

還說至今長治市郊的下泰村,還保留有她出生的房,還有她的第六代後人。我看過這個報導後,第一直覺,就認為這是搬弄是非,是中共有意篡改歷史。惠征在山西做官,是在歸綏道,他並沒有任職潞安府(今長治)。

慈禧的祖父是葉赫那拉.景瑞,父親是葉赫那拉.惠征,她妹妹葉赫那拉.婉貞是光緒皇帝的生母。慈禧和婉貞的生母家住北京劈柴胡同,且是在北京去世的,這些在清史上都有記載的,慈禧怎麼可能是漢族。

我認為劉奇的這種研究論文極不可信。最近在YouTube網,看到一個自媒體人,到長治上秦村採訪「娘娘院」的視頻,被採訪人姓宋,自稱是慈禧的後代,他帶記者到慈禧出生的房屋和住房看,記者向他提出問題,這個人的回答根本就不能自圓其說。況且在那裡,記者也沒有拍到任何歷史證據。

我在北京工作時認識故宮文史館一個年老的,姓單(shan)的文史研究員,他是我一個同事的岳父。據他給我講過的知識,其實,清朝宮廷選秀女是非常嚴謹的,八旗官員之女,年齡到14至17歲,方允許參加選秀,每3年舉行一次。凡是被選中的都入皇城住後宮。選秀的目的,是為清朝朝廷皇族子弟提供擇婚對象,包括皇后和宮女。因此參選者不一定長的非常好看,但是入選標準嚴格,最重要的兩個條件是品行和門第。品行要求如寬仁、孝慈、溫恭、賢慧、淑慎等。門第要求秀女父母必須是旗人且是當官的。因此,說慈禧是漢族,出身貧寒,我認為此說是無稽之談。



責任編輯: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