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一名營養不良的3歲男孩被餵食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提供的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粥。(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3月18日訊】不消費主義者,這個英文單詞是Freegan。它是由free(免費,自由)和Vegan(嚴格的素食主義者)兩個單片語成。
只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它與素食主義者有關。其實不消費主義者,是在我們當今人類社會中,過著不同於一般人生活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與嚴格的素食主義者是區別的,而且與乞討者有著本質的區別。嚴格的素食主義者不吃任何動物產品,包括不吃各種肉類、牛奶、蛋類,但是有的不少不消費主義者吃。乞討者中多半是不勞而獲,向別人乞討施舍。而不消費主義者是,靠自己勞動生活,他們也工作,但不以賺錢為目的,他們不開車、不買房,盡量不消耗社會資源。
這個群體,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的美國。現在,在全世界十幾個發達國家,都有不消費主義者。他們的不消費主義,是相對於追求現代生活方式的消費主義而言的。消費主義是窮奢極欲的追求物質生活享受。而不消費主義者,卻對現代生活方式持否定和抵制態度,他們主張限制現代化生產,他們認為現代化破壞了人類生存環境,他們反對資本主義生產所產生對人有害的垃圾。他們對物質消費生活的要求極低,雖然他們中的有些人拾荒、分享物資、不購物、住在廢棄的空房中,這只是有節制的降低自己的消費慾望,只依靠社會生產的多餘資源,來滿足自己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擺脫為錢而工作,從而實現他們的自我價值。但是他們之中不乏有受過高等教育,有較高學銜和職稱的高級知識份子,所以有人說不消費主義,是高職高收入者中的新潮流,他們不花錢也能得到生活的快樂。
此外,不消費主義者雖然支持和宣傳環境保護,但是他們與環保主義者也有區別。環保主義組織中有一些是打著環保旗號為賺錢而為者,環保主義反對一切污染源,保護一切動物。而不消費主義者是盡量從自己做起,保護自然環境,他們不為賺錢。
舉幾個媒體報導過的不消費主義者的例子。
在德國,有一個老太太,叫海德瑪麗.施維爾默(Heldemane.Schwrmer),她曾經做過教師、心理治療師等工作。1996年,她54歲時辭去教師職務,把自己的房產、信用卡、醫療保險等處理掉,只隨身攜帶一個行李箱,開始了不消費主義者生活。到2016年去世,她過了20年不花錢的,簡單而快樂的生活,她將自己的經歷寫成了書。她把自己每月的700歐元退休金贈送給別人,她通過幫助別人做園藝、教法語、做清潔工等家務勞動服務,來換取免費的食宿,她從來沒有流落過街頭。有時為了填飽肚子,她也會到市場上撿拾別人丟棄的蔬菜、水果回來洗淨自己食用。有時她也會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取自己生活所需用品。她的生活原則是,自己盡量消費社會多餘物質,以減少生活垃圾。她說「我得到了更珍貴的東西--自由」。
在紐西蘭有一個華裔女孩叫丁紅,她是一個不消費主義者,現在紐西蘭工作。她認為,不消費,不等於完全不花錢,他們只為必須的物品花錢。他們珍惜糧食、蔬果,盡量簡化生活,而可以利用空出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健康與淨化心靈。丁紅的家鄉在中國貴州山區,她在25歲時到紐西蘭留學,此前曾經在北京一家公司擔任美術師時,她就過了6年不租房(住公司免費房),不購物的生活。在北京時她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支出控制在每月500元人民幣,因此她能利用節省下來的工資收入,用做自己到國外留學費用。她到紐西蘭是學動畫製作。她在紐西蘭又有新發現,她發現那裡的森林裡有各種天然菌菇以及野菜,可以免費摘採回來食用,在海邊也有海帶、海藻可以撿來食用。
在英國倫敦有一個華裔移民,叫梁景佩,她是個不消費主義者。她原是個香港女孩,到美國求學,畢業於美國科比學院,獲得心理學和化學雙學士學位。2016年她到牛津大學讀碩士。在網際網路上有她在牛頓大學上學時自媒體人跟拍的,採訪她的視頻。她在學校讀書,每週只花5英鎊飯錢,其餘食品來自於速食店和垃圾桶中尋找的丟棄食物。她畢業後在一家非盈利公司工作。
從不消費主義者節制自己的消費慾望,節約資源,提倡保護地球的行為,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首先人們確實需要反對浪費。因為地球上人類可耕種的土地面積有限,而且隨著現代化生活的發展,佔用農田的現象就越來越多,必然會影響到農業生產,乃至產生糧食危機。
其次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真的應當引起重視。我在紐約大街上,就看見過有的不消費主義者在路邊舉的標語牌,上面寫著「SAE THE EARTH」(拯救地球)和「Will work for food」(會為食物而工作),人類生存既需要住房、能源、交通工具、通訊工具等,也需要穿衣服,也需要乾淨的水源、清潔的空氣和食物。除了物質生活需要,還有精神生活的需要,更需要社會生活安全保障,因此保護地球生態環境,人人有責。
我們不要歧視那些拾荒者,他們雖然穿著不乾淨,但是他們是在通過自己的勞動自力更生。另外,我們不應當浪費食品,要學會怎樣鑒別市面上銷售的食品「保質期」、「有效期」、「食用最佳期」的常識。有的食品雖然過了最佳食用日期,但是仍可安全食用,不要一看過期了,就隨意丟掉。
現在人們生活的貧富差距太大。很多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貧困線的劃分各國不同,美國以單人年收入在12140美元為貧困線,美國的窮人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中國以年收入為2300元人民幣元作貧困線,中共總理李克強在2020年對外公開稱,中國有在月收入1000(人民幣)元以下的中低收入人口。世界銀行估計,中國的窮人約有3億多,而中國官方只承認有1.5億。
現在人類浪費資源和食物的現象十分嚴重。據歐盟統計,在歐洲歐盟區域每年有三成的農產食品被丟棄,一年就浪費2200萬噸食物。據聯合國公布的統計,全球生產的糧食有三分之一被損失和浪費掉。其中有14%是在收穫和零售環節浪費的,有17%是消費環節浪費的(家庭佔11%,餐飲佔5%,零食佔2%)。2019年全球丟棄的糧食有17億噸。據中國科學院統計,中國每年浪費的糧食佔全球浪費糧食的三分之一。美國浪費糧食也很嚴重,每年浪費食品佔供應量的30%到40%,也就是每年丟棄食物4000萬噸,相當於浪費1610億美元。
從上面列舉的統計數據,我們應當悟到,不要自己生活好了,就不注意節儉。我也經常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須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些先人警句。不要忘了世界上還有那麼多人仍然生活在貧困線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