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堡壘」岸基反艦系統。(圖片來源:維基共享資源/CC BY 4.0)
【看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4月12日讯】(看中國記者戈御詩編譯/綜合報導)週一晚間上傳的一段未經證實的視頻顯示,兩套俄羅斯海防導彈系統在俄羅斯境內前往芬蘭邊境的道路上移動。這些導彈系統被認為是K-300P「堡壘」岸基反艦系統,能摧毀航母打擊群以及陸地目標,被認爲是對芬蘭加入北約可能性的威懾。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東北方維堡(Vyborg)地區的俄軍,開始將反艦飛彈系統等重型軍事裝備,運往芬蘭邊境。維堡和卡累利阿地峽在二戰前是芬蘭的國土,斯大林為了所謂的戰略空間,要求芬蘭割讓,芬蘭不從後爆發了蘇芬戰爭,蘇聯慘勝,芬蘭因國力弱小失利而被迫割讓土地。
4/12. 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東北方維堡(Vyborg)地區的俄軍,開始將反艦飛彈系統等重型軍事裝備運往芬蘭邊境 https://t.co/byjfNYCE6T
— 新‧二七部隊 軍事雜談 (New 27 Brigade) (@new27brigade) April 12, 2022
據瞭解,芬蘭強在陸軍,芬蘭海軍只有幾艘攻擊艇,芬蘭空軍目前主力的F/A-18C/D型大黃蜂,是老型號,數量也比不上俄羅斯,但如果美國的E-2D去幫忙,芬蘭的空中戰力會大大提升。實際上,俄羅斯在邊境部署反艦飛彈,只是裝腔作勢嚇人,也不想真的打芬蘭,普京也知道北約和芬蘭不會打過來。由於俄羅斯目前對地攻擊的重裝備都在烏克蘭,唯一閑置的重裝備就是反艦飛彈了。
芬蘭網友表示,俄羅斯军队在芬蘭邊境感覺很紧张,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军队,多年来一直控制着俄罗斯的西部边境。俄羅斯只不過是膈應西方,显示其主导地位。實際上我們都知道誰才是世界老大。
普京威脅芬蘭 遭美女總理的强硬聲明
《每日郵報》報導,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芬蘭對加入北約的態度發生了結構性轉變,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大多數芬蘭人現在支持加入北約。根據芬蘭最大報紙Helsingin Sanomat的非官方統計,現在有超過一半的投票立法者支持加入該聯盟,而且84%的芬蘭人現在認為,俄羅斯是重大的軍事威脅,比去年增加了25%。
芬蘭外長哈維斯托(Pekka Haavisto)表示,這份白皮書不會包括加入北約的提案,但如果議會獲得所需的支持,政府準備稍後就加入北約的提案作為附錄提交,可能會在北約的6月29日至30日的馬德里峰會之前,提交可能的入盟申請。
作為回應,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芬蘭最近想加入北約,給予嚴厲警告,稱芬蘭面臨嚴重後果。莫斯科議員扎巴羅夫(Vladimir Dzhabarov)直言不諱地補充說,這將意味著「芬蘭國家的毀滅」。週五,芬蘭報告了對政府網站的攻擊以及俄羅斯飛機涉嫌侵犯領空的情況。
芬蘭85后美女總理馬林(Sanna Marin)强硬表示,「儘管放馬過來!芬蘭地下幾米深處埋葬著20萬俄羅斯人,歡迎你來陪伴你的祖先們。」馬林總理指的是,在1939年蘇聯和芬蘭之間的冬季戰爭中陣亡的蘇聯軍人。
前美國海軍上將和前北約最高盟軍指揮官斯塔夫裡迪斯(James Stavridis)在《彭博社》撰文指出,「十多年前,當我作為北約最高盟軍指揮官訪問赫爾辛基時,芬蘭人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他們的冬季戰爭博物館。我們在那裡呆了兩個小時,我被戰爭中的立體模型、展品、地圖和照片所描繪的芬蘭勇氣所吸引。」他表示,在當時的戰鬥中芬蘭人士兵訓練有素,在裝備上和蘇聯人有百倍懸殊的情況下,讓蘇聯軍隊的陣亡人數達到了芬蘭的5倍。
斯塔夫裡迪斯上將補充說,「儘管戰前,蘇聯的目標是征服整個芬蘭,建立傀儡政權,但蘇聯最終也只能拿到芬蘭的10%的領土,並承諾芬蘭保持中立。」
俄羅斯的「堡壘」岸基反艦系統
俄羅斯的「堡壘」岸基反艦系統,發射的是P-800「縞瑪瑙」(Oniks)超音速反艦飛彈,部署在克里米亞、黑海沿岸、以及庫頁島和北極區域,專門防範包括美軍航艦戰鬥群在內的北約艦隊。
3月23日,俄軍從克里米亞的K-300P「堡壘」岸基反艦系統中,發射了飛彈,攻擊了烏克蘭西南部的彈藥庫。此前在3月19日這款飛彈還攻擊了奧德薩(Odessa)地區的目標。
據瞭解這款反艦飛彈射程可達290公里,俄軍改良版本號稱達800公里,最高時速為2.2馬赫,固態火箭推進,初始飛行階段採用慣性與Glonass衛星導引,終端導引則會切換成主動雷達進行目標鎖定。
北約專家認為,從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開始,「堡壘」岸基反艦系統多次被普京用來嚇阻北約艦隊。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