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成為「大輸家」 歐洲依然積極抗俄(圖)

作者:黎蝸籐 發表:2022-05-09 05:4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22年4月6日,頓巴斯(Donbass)地區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遭俄羅斯炮擊後,一所居民的建築正在燃燒。(圖片來源:FADEL SENNA/AFP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4月6日,頓巴斯(Donbass)地區北頓涅茨克(Severodonetsk)遭俄羅斯炮擊後,一所居民的建築正在燃燒。(圖片來源:FADEL SENNA/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9日訊】在烏克蘭戰爭中,在精神上最被震撼的板塊就是歐洲。在物質上,影響最大的也是歐洲。如果單純從「利益」角度分析,歐洲無疑是「最大的輸家」。

在討論這個議題前要先澄清一點。俄國和中國的輿論,從「反美論」和「陰謀論」出發,認為「美國拱火」,是烏克蘭戰爭的罪魁禍首,目的之一就是「搞亂歐洲」、「割韭菜」,歐洲被美國「綁架」云云。這種說法存在根本缺陷。

第一,事實就是,歐洲人比美國人更加支持烏克蘭抗俄。在戰前的民調,歐洲74%的人認為「俄國入侵烏克蘭時歐洲應該保衛烏克蘭」;而在相近時間,在美國進行的類似民調,有53%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應置身事外」,只有43%的人「支持烏克蘭」。

第二,更應強調一下因果關係,歐洲在物質上被嚴重影響,最主要的直接原因不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儘管也有直接原因,比如難民潮),而是在俄國侵略後,歐洲全力支持烏克蘭和制裁俄羅斯所導致的代價。換言之,如果歐洲選擇「躺平」,那麼烏克蘭戰爭對歐洲的實際影響是不大的。

綜合以上兩點可說明,歐洲之所以成為「大輸家」,居然是「歐洲自找的」。除非承認「歐洲人都是不帶腦子的蠢貨」,否則那些附和「美國拱火搞亂歐洲」的言論大可歸結為中俄的「宣傳戰」。

歐洲為什麼成為「大輸家」,可以看到,戰爭對歐洲的負面衝擊至少有幾項。

第一,空前的國安危機。

烏克蘭戰爭給歐洲的一個大衝擊,就是歐洲面臨空前的國安危機。筆者此前談論到,歐洲長期承平,軍備弛廢。大多數國家的軍事支出達不到北約議定的佔GDP至少2%的目標。很多歐洲國家在國安上「躺平吃美國」,嚴重依賴美國的安全傘已成慣例。烏克蘭戰爭讓歐洲突然意識到,國安威脅不是「紙面上的」,安全局勢極其險峻。

烏克蘭戰爭給歐洲的安全震撼有三點。

首先,在21世紀,俄羅斯還膽敢以奪取領土為目的,公然侵略一個主權國家。其實,俄羅斯這種奪取領土的野心,在2014年侵略克里米亞時已暴露無遺,但當時沒有爆發戰爭(烏克蘭毫無還手之力),所以沒有「震撼」的後果。這次,俄國不但繼續以奪取領土為目的(承認頓巴斯兩個傀儡共和國「獨立」,並開始策動「公投歸俄」),在普丁的戰爭動員電視講話中,還傲慢地說「烏克蘭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就是個錯誤」,暗示了「滅國」的企圖。

其次,俄羅斯在常規戰爭中進展不利,但動輒以核武器威脅。在戰爭之初,俄國就高調宣布提高核力量戒備狀態;在瑞典芬蘭傳出有意加入北約,俄國再宣布一旦如此將會在波羅的海部署核武器;5月初,俄國中央電視臺更播出了核武器襲擊巴黎柏林倫敦等歐洲大城市的「模擬畫面」。震驚整個歐洲。

最後,俄國在戰爭中犯下的戰爭罪行,以布查大屠殺為代表,還有人道主義災難程度幾乎可以肯定超越布查大屠殺的馬里烏波爾圍城戰(俄羅斯在當地實施無差別轟炸,整個城市淪為廢墟),令歐洲國家震驚。除了人道主義災難外,俄國在當地的搶掠,從博物館的文物到平民的生活用品(如家電等),也令人誤以為回到「八國聯軍時代」。

一旦俄國戰勝烏克蘭,俄軍與北約的前線就從波羅的海三國和波蘭(波蘭和白俄羅斯接壤,白俄羅斯是俄國的小弟),向南擴展到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羅馬尼亞。如果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前線就會進一步向擴展整個芬蘭—俄羅斯邊界。這對北約威脅太大了。

為了應付國安威脅,整個歐洲都被觸動了。歐洲國家提升軍費這個「老大難」問題,一下子被俄國「幫忙」解決了。就連一向最不情願提升軍費的德國,德軍也即時獲得一千億歐元的額外撥款,把把軍費從1.5%提升到2%。其他國家增加軍事預算也成為大趨勢。

瑞典和芬蘭兩個國家更不惜觸怒俄國(以及俄國核威脅),準備加入北約。考慮到芬蘭是「芬蘭化」的始祖,瑞典有二百年的中立傳統,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的唯一原因,就是「北約可以保命」。正如網上一個段子:「為什麼俄國要打烏克蘭?因為烏克蘭要加入北約;為什麼俄國不打立陶宛?因為立陶宛已是北約成員」。

把「國家安全」放在首位,並非沒有代價。「國家安全」和「和平與發展」,既互為依靠,也互相衝突。在安全上投入多了,其他地方投入就少了,特別是福利、氣候變化等議題的政策,很可能需要大幅調整。這很可能會改寫歐洲的政治版圖。

第二,經濟衝擊,尤以能源危機為最。

前文提到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能源(包括天然氣、石油和煤礦)。烏克蘭戰爭一爆發,歐洲能源價格立時高漲。其實,從去年底開始,歐洲的能源價格就已經一路上漲。歐盟統計局的一份數據顯示,從2021年下半年,歐盟家庭平均電價,每100千瓦時,從21.3歐元上升到23.7歐元,天然氣價格從7歐元上升到7.8歐元。這個家庭能源價格看上去升幅不大,但1)這是全歐洲平均的結果,在在一些國家能源價格漲幅相當驚人;2)能源供應公司(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或受國家調控)承擔很多漲幅之故,也令家庭能源價格漲幅遠小於市場價格,看上去沒有這麼嚴重。3)越接近年尾,價格漲得越驚人,以半年為單位統計相當於「拉平」了。比如去年12月,德國的市場批發電價平均達221歐元每兆瓦時,是1-6月均價的三倍。

因此,烏克蘭戰爭對歐洲能源價格是雪上加霜。如三月份,德國交易所(THE)的歐洲天然氣價格指數(European Gas Spot index)比上月高93%;德國家用天然氣的新一年合同,價格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62%;電費合同則上升23%。

現時的能源價格還未見頂,因為在三四月,俄國繼續對歐洲供氣,價格高漲是市場預期恐慌。到了歐俄真的減少能源交易,價格還會進一步飆升。

但最惡劣的情況還不光是價格高,而是根本沒有供應,想買也買不到。儘管歐洲竭力尋找替代供應商,但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這麼大的份額,不容易被填補,特別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尤其是天然氣,即便美國中東甚至非洲能提供足夠的液態天然氣,即便歐洲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歐洲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建造足夠的接收站。

在能源之外,糧食是另一個受衝擊的基礎必需品。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但相對能源而言,歐洲的糧食問題反而沒有這麼大。一來,歐洲對兩地依賴最大的是葵花籽油(食用油的一種),但它並非不能用其他食用油代替。更基礎的糧食比如小麥和玉米,歐洲對兩地的依賴反而不大。二來,糧食是流動性較高的商品,在國際市場價高者得,買過來運過來就能用。不像管道石油氣那樣「綁定」在買賣兩地,也不像液化石油氣那樣需要基建設施接收站。所以即便歐洲不夠糧食,還是可以買到糧食的,儘管會花更多的錢。

戰爭對歐洲的另一個經濟影響是(如果完全脫鉤化的話)喪失了俄羅斯這樣一個重要的市場,特別是奢侈品和高檔食材、汽車和交通工具、機械、電子設備、化工醫藥、種子和殺蟲劑等領域。此外,歐俄之間還有複雜的供應鏈,打亂了供應鏈也嚴重影響經濟。

所有活動都離不開能源,能源價格的高漲會導致所有商品和服務費用的水漲船高,嚴重的通貨膨脹不可避免。這也為歐洲的生產成本上升,在出口方面重挫競爭力。這樣的嚴重經濟衝擊又會嚴重影響社會和政治。

戰爭對經濟的衝擊除了生產和貿易,還波及金融。

每逢戰爭,國際投資者買入美元避險已成慣例,當前又正值美元加息週期,於是美元匯率對主要貨幣都暴漲,就連人民幣、日圓等也受嚴重衝擊。更何況歐洲靠近戰場,經濟衝擊又這樣大,歐元受到的衝擊更嚴重。歐元對美元匯率,從一月初的1.2左右,跌到四月底的1.05;英鎊也從一月的高點1.37跌到四月底的1.26。

歐元受衝擊大的另一個原因是,近年來,歐元在「國際貨幣」領域挑戰美元的勢頭良好,在國際貿易作為「支付貨幣」的指標上,歐元「無限接近」美元(但在另外兩個指標,即在國際投資作為「投資貨幣」的指標,以及被各國央行作為「外匯儲備貨幣」的指標上,歐元還有很大距離)。俄羅斯是重要的歐元使用地區,俄歐之間的大筆能源交易都主要通過歐元,俄羅斯現在不使用歐元,大大降低了歐元在國際貿易上的份額;俄羅斯現在當然也不使用美元,但比歐元少得多。於是在今年2月份,歐元只差美元1個百分點,開戰之後的三月份又拉大到5點幾個百分點。隨著戰爭的延長,歐元的不利恐怕也會持續。

第三,大量的難民帶來的社會衝擊。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已有數百萬難民。從數字上看比2011年的中東非洲難民危機更嚴重得多。當然,很多難民逃離家園只是暫避戰火,他們在戰事結束時(甚至尚未結束但已穩定時)會重返家園。然而,隨著戰爭目前看不到盡頭,難民數目雖然不再增長,但已經到了歐洲的難民的回國之路遙遙無期。

另一方面,歐洲以外的傳統難民接收國家(美國加拿大等)都願意接收烏克蘭難民。比如,加拿大對烏克蘭難民提供「沒有申請數字上限」的「緊急旅行授權」(可以特別入境通道以及逗留至少兩年),美國總統拜登則承諾接收十萬名烏克蘭難民。然而,它們的接收能力也是有限的,絕大部分的烏克蘭難民如果留在外國,最大的目的地依然是歐洲。

歐洲對烏克蘭難民的態度遠比中東非洲難民要友善熱情,從戰爭之初就對烏克蘭難民伸出援助之手。各類民間主動提供食宿的報導不絕於耳,光是為難民的籌款就高達91億歐元(到4月9日數據),歐洲建設發展銀行還提供額外的10億歐元貸款。

歐洲社會對烏克蘭難民如此慷慨有幾個原因。首先,烏克蘭人和歐洲主流種族(白人)「同文同種」,而且烏克蘭雖然窮(GDP低),但得益於共產主義時期的制度的遺產,文化教育水平並不低。用「政治不正確」的話來說,都是歐洲眼裡的「文明人」。其次,烏克蘭限制男人出逃,絕大部分的男人也願意留下保衛國家,所以出逃的難民絕大部分都是老弱婦孺,在安置國家的人民而言,他們的「攻擊性」很低。於是一個對比強烈的現象是,在中東非洲難民湧入的時期,眾多在社交媒體流傳廣泛的負面新聞是「中東難民強姦本土婦女」;而現在,流傳的都是「不懷好意的本地人販賣烏克蘭女人」。最後,目前歐洲還在對侵略「義憤填膺」的階段,難民的潛在問題尚未湧現。加以時日,諸如教育、就業、福利等問題需要落實,就會牽涉到「本土利益」與「難民權利」的矛盾。

因此至今,以「種族宗教」、「男權」、「本土優先」等理念為核心的歐洲右翼反移民勢力,在烏克蘭難民問題上尚未發難。但再過一段時間,當「本土利益」vs「難民權利」的各種問題紛沓而來之際,歐洲如何應對,能不能保持熱情和同情,才是社會應對烏克蘭難民問題的關鍵時刻。

第四,援助烏克蘭。

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是另一項將嚴重影響歐洲財政的問題。在開戰之後,歐洲和美英等都對烏克蘭伸出軍事援助之手。目前看起來,美國出了大頭,但歐洲的援助也不少。2月27日、3月23日、4月13日,歐洲三次批准了5億歐元的軍援,這令歐洲對烏克蘭軍援達到15億歐元。歐盟還向烏克蘭國內提供數以十億計的非軍事援助(人道主義援助)。戰爭是最大的「銷金窩」,隨著戰爭的持續,烏克蘭戰爭固然有望「拖垮俄羅斯」,但歐洲(和美國)也必然大為損耗。

第五,烏克蘭日後加入歐盟對歐盟經濟的長遠影響。

歐盟更長遠的困難就是接納烏克蘭。在戰爭爆發後,3月6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就說「烏克蘭人民屬於歐洲大家庭」。3月3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式申請加入歐盟。3月10-11日的凡爾賽峰會上,歐盟確認了烏克蘭將會有「通向歐盟之路」,但拒絕了「快速通道」(fast track)。

儘管烏克蘭在何時入歐盟還有待觀察,但幾乎沒人懷疑,歐盟會在可見的不太遠的將來接納烏克蘭。一來,現在歐洲人都意識到「烏克蘭為整個歐洲戰鬥」,拒絕烏克蘭有違政治倫理。二來,經過戰爭,歐洲已把烏克蘭看作「歐洲自己人」,再也不是「俄羅斯的人」。三來,在烏克蘭俄羅斯的談判中,即便俄羅斯也接受烏克蘭可以加入歐盟。記得在2014年,俄羅斯正因為不滿烏克蘭爆發「歐盟廣場革命」(烏克蘭人民要求加入歐盟)而趁機奪取克里米亞,開始侵略烏克蘭。俄羅斯態度的轉變,也為歐盟接納烏克蘭鋪平道路。

然而,另一方面,烏克蘭又確實遠遠沒有達到歐盟的加入標準,特別是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內貪腐成風,以及不夠尊重人權等。在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這項,相信在短期內都難以改善。烏克蘭在戰前的人均GDP就只有4000美元左右。考慮到戰爭重挫烏克蘭經濟,烏克蘭大批城市在戰爭中被打爛,戰後還需要大筆資金重建等因素,戰後經濟只會更困難。於是,歐盟不但須提供大筆資金重建烏克蘭,也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承受一個「不合格」的會員國帶來的經濟「拖累」。

以上分析表明,烏克蘭戰爭令歐洲成為「大輸家」。然而與其說,這是其他國家在「拱火」搞陰謀,還不如說,這是歐洲為昔日的政策「還債」。至少「能源過度依賴俄國」、「國安投入長期不足」這兩方面,都是「昔日的錯」。

幸好,歐洲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比如在對經濟衝擊最大的能源問題上,儘管困難重重,歐洲還是願意「壯士斷腕」,盡快擺脫「俄羅斯依賴」。德國率先停止了備受爭議的「北溪二號」認證。在三月的凡爾賽峰會上,歐洲決定在2030年之前結束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4月26日,歐洲又提出「REPowerEU」計畫,在今年底前就削減三分之二的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在5月4日,歐盟委員會公布第六次對俄制裁,擬在6個月內逐步擺脫俄羅斯石油(但為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提供豁免,讓它們有更長時間脫鉤)。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