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民族主義令中國成孤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2年5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有中國學者呼籲對科技領域給予20萬億人民幣補貼,這一呼籲被分析人士批評為科技民族主義。之前北京當局催促自主研發晶元,結果各地出現晶元項目爛尾潮。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紫光講席教授鞠建東日前在一次經濟學家論壇上說,為了促進中國的晶元產業結構升級,必須「打破國際巨頭的遏制」、「打破國際技術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鞠建東呼籲當局,今後10年,每年補貼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確保外國核心技術在中國市場份額不超過70%,讓中國技術至少佔有中國市場的30%。
鞠建東甚至建議,對「完全不使用中國的晶元」的蘋果手機徵稅400%,並對使用國產落後晶元的中國手機進行降價、由國家進行補貼,確保其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力。
這一呼籲被分析人士批評為技術民族主義(techno-nationalism)的表現。
5月21日,據美國之音報導,研究國際政治經濟與科技專業的倫敦大學城市學院講師塞西莉亞·力卡普(Cecilia Rikap)說,這一提議如果被採用,只會適得其反。
她說:「台積電在晶元製造領域將會繼續創新,美國公司將在晶元設計方面保持其知識壟斷地位。換言之,在這一領域,除非採取更極端的措施(例如,知識產權豁免),否則為時已晚。」
「如果中國政府這樣做了,可能部分原因是為了加強地緣政治作用。這當然會有利於中國的政府和共產黨,但不會有利於中國人民,」她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卡普裡說,這種科技民族主義將導致中國國內消費者市場的「耗損」和水平降級,導致中國科技市場的「加拉帕戈斯化」(Galapagos syndrome)--即如同被困孤島一般,喪失與區域外市場的互換互通性,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機。
「這與幾十年來從根本上推動中國技術民族主義的基本理念沒有根本不同,」卡普裡說:「(這一趨勢)正在加劇,因為(中國)急切地意識到,中國非常脆弱,因為它仍然十分依賴外國技術,尤其是半導體。」
北京當局為了突破美國的半導體技術限制,此前中國各地則紛紛建立晶元項目和產業園,但是爛尾的情況比比皆是。
去年3月1日,投資上千億的武漢弘芯爛尾項目落幕。武漢弘芯因資金困難等問題陷入停滯,成為中國大陸近年來典型的晶元爛尾項目。之所以出現資金困難,原因是幾個主要股東在出資方面普遍未兌現承諾。例如,大股東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的實繳資本竟然為零。在這種情況下,當政府投資一旦用完,資金出問題也不足為奇。
從2018年的中興通訊被川普(特朗普)政府「一劍封喉」事件,到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受到制裁,暴露出中國企業「缺芯少魂」的致命軟肋。
「天鈞政經」研究員任重道指出,大到航空航天領域,小到智能家用電器,「缺芯少魂」讓中國工業寸步難行。晶元行業有著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特點,中國很多省市這幾個條件都不具備,地方政府只是為了政績盲目建設產業園,絕大部分項目都不能做起來,從而爛尾。
由於中美貿易戰、美國制裁、COVID19疫情等原因,導致「內循環」成為中國2020年很火熱的一個名詞,屢現官媒的報導中。並且,中南海內部也達成共識,在外部環境越來越不利的情況下,最高決策層也冥思苦想應對之策。2020年9月1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列舉了工業、農業、能源等等幾個受制於人的方面。工業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晶元,這是最依賴別人,也是最容易受制於人的。
特別是在工業領域,缺少晶元更是寸步難行。例如,汽車行業短缺晶元將導致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中高端汽車廠家的停產風險,對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在汽車晶元領域,中國本土企業無立錐之地。由於設計、生產等方面的技術差距較大,至今為止中國汽車使用的晶元依然嚴重依賴進口。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