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舉行美日首腦會議。(圖片來源:David Mareuil-Pool/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5月29日訊】俄烏戰爭炮聲仍在轟鳴,而東盟八國領導人與拜登總統卻於5月12-13日兩天聚會美國白宮。這是史無前例的美國與東盟間的外交事件,賦有重要的象徵意義。隨後,拜登馬不停蹄,立刻啟程前往首爾和東京訪問,並參加在東京舉行的「四方安全對話」峰會。這當然有拜登聲東擊西,試圖給自己內政政績不佳,國內民調落後加分扳回一局的意圖,但也必須看到,這兩件美方主導的外交活動籌謀已久,是要向外界表明,印太地區仍然是華盛頓的優先事項,而且目前已經在加緊戰略部署了。
拜登亞洲行最大的看點,就是美國和日本能不能組成「太平洋鎖鏈」的問題。這次拜登訪日,重頭戲就是要宣佈成立新經濟組織IPEF(「印太經濟架構」),以對抗中國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個「印太經濟架構」對日本非常重要。因為美國川普(特朗普)時期美國退出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這其實對日本傷害很大,主要是因為,原本在TPP中,美國是最大消費市場,美國退出後,日本雖然也試圖成立新的類似TPP的經貿組織叫CPTPP,但裡面沒有主要消費市場,日本自己都是出口導向。所以日本現在把國家經濟利益寄望於新的印太經濟架構,如果印太經濟架構搞不起來,RCEP就會變成日本很重要的國家經濟利益所在,中日關係將受牽制。因此日本很積極,日相岸田文雄近日訪問東南亞和英國,就是在幫助美國建立印太架構。
此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也使日本感受到戰爭的威脅和急迫感,怎麼辦呢?我們知道,美國跟一些東南亞國家已有雙邊或多邊的盟約,所以,日本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軍事盟國,也很想與這些國家簽署軍事協定,擴大美日盟邦的軍事關係,在印太地區形成網狀的有效區域聯防機制。經濟加軍事,如果兩個網路交叉連結在一起,再加上原已存在的四方框架的QUAD和美英澳同盟的AUCUS,這四個環節連結在一起,就就形成了「太平洋鎖鏈」。
「太平洋鎖鏈」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國,其實還有俄羅斯和北韓。「太平洋鎖鏈」東起靠近北極的阿留申群島,日本四島,韓國是這條鎖鏈的中心,而臺灣和關島則是中軸,其一直延伸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的新加坡、菲律賓群島以及印度尼西亞等。這條鎖鏈再延長,就是經夏威夷群島延伸經某些美屬太平洋島嶼直至美國重要盟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這是美國在亞洲的生命線,具有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臺灣所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條鎖鏈的位置上也充分體現出來。
與此同時,該讓中國緊張的還有東盟。東南亞地區本來是中國的地盤和後援,與東盟的友好關係和結盟關係,是中國稱為區域霸主的基礎。做不成世界霸主,能做個區域霸主也不錯。但現在看,中國區域霸主的地位恐怕也做不成了。原因還是俄烏戰爭。兩個多月過去,情勢已經清楚,俄羅斯將比戰前更加虛弱,其作為西方「戰略對手」的地位進一步下降,從而凸顯了印太地區及美國的印太對手的戰略重要性。戰後將劃分為兩翼:大西洋一翼主要由歐洲盟友和烏克蘭和牽制俄國。印度—太平洋一翼則由美國投入主要精力和資源,聯手日本澳大利亞東盟對付北京。東盟國家不傻,顯然看清了目前國際態勢的重要變化,順應美國戰略趨勢。
5月12日,美國和東盟建立夥伴關係45週年,美國邀請東盟(ASEAN)各成員國代表至白宮舉行為期兩天的峰會。東盟在會後的聯合聲明中承諾,將在今年11月與美國關係升級為「有意義、實質性和互惠互利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如果將「聯合聲明」的內容與美方此前披露的「印太經濟架構」的規劃進行對照比較的話,就會發現「如出一轍」,亦即表明,東盟全盤接受了美方圍繞此次會議提出的「倡議」──實際完全覆蓋了「印太經濟框架」的構想。白宮圍繞此次會議所預設的主要目標達到了。拜登特別得意,表示,在華盛頓舉行的特別峰會標誌著美國和東盟的關係進入「新時代」。這個我也承認,必須給他拍拍手。
倘能如此,俄烏戰後,我們看到的新的世界格局,大體上可以說是合縱連橫的變化:合縱圍堵,就是太平洋鎖鏈成型;連橫斷裂,就是東盟倒戈,中國後院不保。不難看出,未來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形勢激將更加困難。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