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宣布減免大學貸款。(圖片來源:OLIVIER DOULIERY/AFP/Getty Images)
【看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8月25日讯】(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編譯)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國政府將大規模減免大學貸款,以此來履行他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做出的承諾。此舉引起經濟學家的擔憂,可能會促使美國通貨膨脹率攀升。
8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國政府將數百萬名美國人減免大學貸款,年收入低於12.5萬美元的美國人或年收入低於25萬美元的夫妻將減免10,000美元大學貸款;接受美國聯邦佩爾助學金(Pell Grants)且年收入少於12.5萬美元的借款人,減免金額則達20,000美元。
拜登在推特發文寫道:「今天,我們正在履行我在競選時期的承諾,有針對性地為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提供債務減免。如果在大學期間獲得佩爾助學金並且年收入低於 125,000 美元,將有資格獲得高達 20,000 美元的債務減免。」
Today, we’re meeting my campaign commitment with targeted debt relief to folks from families who need it most.
— Joe Biden (@JoeBiden) August 24, 2022
If you received a Pell Grant while in college and make less than $125,000 a year, you are eligible for up to $20,000 in debt reduction. pic.twitter.com/1soacSBajg
綜合英國路透社、美國福克斯新聞(Fox News)和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拜登在白宮發表講話時稱,這次減免美國大學貸款的措施是「針對最需要(減免債務)的家庭——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遭受的打擊尤為嚴重。」美國高收入的家庭不會從中受益。
拜登說:「我永遠不會為幫助美國工薪階層和中產階級而道歉,尤其是那些投票支持2萬億美元減稅計畫的美國人。」
美國教育部表示,約有800萬借款人直接受到拜登的大學貸款減免措施的影響;其他人則需要申請減免。美國大約有600萬獲得聯邦佩爾助學金的低收入家庭學生。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New York Federal Reserve)一項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符合拜登減免大學貸款條件的美國人若是每人減少10,000美元,那麼減免的聯邦大學貸款金額將達到3,210億美元。
拜登減免大學貸款措施引發爭議
自美國爆發COVID-19疫情以來,大學貸款的借款人餘額已被凍結。2020年3月之後,美國大多數聯邦學生貸款不需要被償還。許多民主黨人曾敦促拜登總統免除每位借款人高達50,000美元的貸款金額。
美國大多數共和黨人反對拜登有關大學貸款減免的措施,並認為此舉不公平,此舉將令美國高收入階層受惠。美國國會部分共和黨議員質疑拜登總統是否有取消債務的合法權限。
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拜登政府減免大學貸款的措施,導致美國人會將這數千億美元用於購房和其它大筆金額開支等,促使美國通貨膨脹率持續不斷攀升。
美國大學的學費大大高於大多數其他富裕國家,美國消費者揹負著1.75萬億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其中大部分由聯邦政府持有。
在歐巴馬政府期間擔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哈佛教授傑森.弗曼(Jason Furman)表示,取消債務將使《通貨膨脹減少法案》的效應降低。他說:「將大約5萬億美元的汽油澆在已經燃燒的通脹之火上是不計後果的。」
I hope the Administration does not contribute to inflation macro economically by offering unreasonably generous student loan relief or micro economically by encouraging college tuition increases.
— Lawrence H. Summers (@LHSummers) August 22, 2022
美國前財政部長拉里薩默斯也認為不妥。他在推特上表示,債務減免「消耗的資源本可以更好地用於幫助那些無論出於何種原因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人。通過提高學費也往往會導致通貨膨脹。」
責任編輯:辛荷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