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為台灣鼓舞」造勢晚會12日晚間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行,蔡英文站台力拚選情。(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williamhill官网 2022年11月13日讯】(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九合一大選投票倒數14天,民進黨12日晚間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舉行大型造勢晚會,由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領軍,為所有黨籍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進行選前關鍵衝票。
據中央社報導,民進黨12日晚間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為臺灣鼓舞」造勢晚會,為臺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拉票。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蘇貞昌黨內「三巨頭」到場力挺,高雄市長陳其邁也首度北上站臺,為選情加溫。
兼任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也在大會中再度宣示捍衛臺灣民主的決心,呼籲所有「辣臺派」11月26日要投下關鍵的一票,為臺灣挺身而出,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
蔡英文表示,年底這場選戰是中共二十大之後臺灣的第一場選舉,臺灣在自由民主的最前線,也處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最關鍵地位,臺灣每個行動、決定都會影響世界如何看待臺灣。
蔡英文說,回想2016的大選,國際看到臺灣人民決定擺脫國民黨過度傾中的路線;2020大選,817萬張堅持改革的選票,讓國際社會再次肯定臺灣堅決捍衛民主自由的決心,她提醒大家不要忘了4年前2018年民進黨面臨地方選舉的挫敗,中國視為可以對臺灣予取予求的訊號,不到2個月就推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要臺灣低頭。
她說,現在有些人批評民進黨只會「抗中保臺」,還說投給民進黨就是投給戰爭。但她要請大家想一想,蔡英文執政以來遵守承諾、維持現狀,國際社會也從沒把臺灣當作破壞現狀的一方,反而有越來越多國家把臺灣的民主安全視為是國際秩序和平穩定的關鍵。
蔡英文強調,臺灣的存在、臺灣人對自由民主的堅持,不是對任何人的挑釁,面對威權的擴張,臺灣必須守護民主,要有堅定的信念及強韌的抵抗與自我防衛的意志,臺灣越是做好準備,對岸冒進機率就越小,臺灣越是堅定團結,就越安全,一個有自信、團結、有決心、有準備的臺灣,就是國際最支持的臺灣,所以她沒有在一國兩制臺灣方案下屈服,更沒有讓走進香港中聯辦的人成為總統。
蔡英文說,面對百年大疫,大家都辛苦了,她要感謝臺灣人民的團結,讓大家一起撐過來了,6年來一起守住臺灣民主,沒有讓臺灣變成香港,也一起守住疫情,沒有讓臺灣變成武漢,臺灣就是臺灣人的臺灣,她拜託大家14天後的投票,一定要做出正確的決定,給世界一個正確的訊號。
央廣報導稱,副總統賴清德致詞時指出,臺灣正面臨很多挑戰,包括如何在後疫情時代復甦經濟,在供應鏈重組時扮演關鍵角色,以及站在民主前線上如何守護臺灣的主權,維護印太和平與發展。
他強調雙北市若要協助臺灣克服難關,雙北市長一定要具有民主DNA,他相信陳時中、林佳龍是最佳人選,呼籲雙北市民1126一定要出來投票,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細數民進黨政府推行的各項施政成果,並提及美國「布希總統中心」宣布,蔡總統將於16日晚間視訊參與「為自由奮戰」會議,並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同臺,他拜託支持者1126一定要出來投票,支持民進黨推出的候選人,一起為自由奮戰。
高雄市長陳其邁則說,他感謝2年前高雄市民讓高雄校正回歸,讓他補選當選市長,他用2年拚4年,高雄不一樣,進步看得見。他呼籲雙北市民一定要支持民進黨的候選人陳時中、林佳龍,讓進步不回頭。
風傳媒報導稱,陳時中上臺時表示,這24年來臺北一直在原地踏步,臺北市是首都,有最多資源和優秀的公務人員,施政滿意度不應該是吊車尾,臺北值得更好,也應該更好。國民黨16年、柯文哲8年,大家都很失望,一個市長可以改變城市的命運,就像陳其邁「2年拚4年」,讓陳時中「1屆補8年」,他一定會拚贏國民黨、民眾黨。
陳時中提到,他的選舉就是政策直球對決,希望他的對手可以就政策辯論,但對手卻只有「疫苗」這一招,一直抹黑他,動員仇恨、為了短期選舉利益,不惜傷害國家整體利益,這不是大家期待的政治,國家的利益也可能因為他們的私心和利益被拋棄。
他說,選舉已到最後2週,他的對手還在挑動矛盾,用假訊息抹黑,用棄保謠言動搖支持者,而他的招數就是「誠實面對,回歸市政」,要做市政的人不能「奧步」,要爭取的是更多市民的支持。
林佳龍表示,自己的對手現在在板橋第一運動場辦造勢,還重述選前之夜的路權之爭,指出這是黑箱作業、球員兼裁判。新北市民也只有各說各話的政見發表會,新北市在侯友宜12年的治理下各種問題亟待解決,他呼籲在兩週後,讓新北市未來4年,讓民進黨重返臺北市執政,臺北新北大翻新。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