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一處街道被封閉管控。(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2年11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香港「南華早報」今天報導,北京當局自2018年頒布惠臺31條至今已5年,如今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兩岸關係緊張,導致這項軟實力統戰策略越來越不受青睞。一位在陸經商近30年的台商則表示,現在去中國經商沒有出路。
香港「南華早報」稱,2018年2月間頒布的所謂『惠臺31條』措施,堪稱是北京當局致力於和統的關鍵指標,時至今日,由於中國經濟趨緩,加上兩岸政治互疑達到新高,以惠臺為號召的經濟誘因,漸漸黯淡無光。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表示,「總體而論,兩岸之間的分歧越來越深,目前可運用的經濟手段,能做的也不多,可能性日益受限。」
旅居大陸的臺灣人數也逐年遞減,尤其是在疫情爆發之後,中國實施清零封控政策,使得臺灣人紛紛遠離中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統計,因工作或求學赴陸人數,2019年減少15萬3000人,2020年更減少24萬2000人。
而中共當局去年嚴厲監管娛樂業、房地產、科技與網路服務業等,也讓很多在大陸打拼的臺灣人選擇離開。
《大紀元時報》報導稱,在中國經商近30年的台商廖金漳,曾在大陸有3座工廠,涉及製鞋、運動用品與化工產業,更是法國運動用品賣場迪卡儂,以及德國知名運動品牌愛迪達的合作夥伴,月營業額在100萬~300萬美金之間。
他選擇回到臺灣,原因之一是感到與中國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廖金漳說,「我們一般的臺灣人在做生意,競爭對手都是臺灣人,我們知道底線在哪裡。」「但跟中國人去競爭,會發現他們沒有底線。」
廖金漳表示,打價格戰是中國商人最擅長使用的爭取市佔率模式,市場可以養活10家廠商,最終會被中國人玩成剩1~2家,且會因不斷打價格戰,導致自身面臨高成本、低利潤的窘境,市場萬一出現一點風吹草動,自己也難以再走下去。
他認為,這種文化絕對是中共養成的,政府無形之中在教育人們「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特別是人與人之間一見面時,他們心裏想的是「你跟我下跪,還是我跟你下跪」,全社會都在比較高低,「這是一種鬥爭文化,與自由社會倡導的民主、平等理念截然不同。」
而真正讓廖金漳決定放棄中國市場的關鍵原因,是中共為了保政權,視企業與經濟發展如糞土的態度。他說,中國其實不缺電,但卻反覆大限電,他們的工廠一週得停電2~3天,地方政府無法給出合理理由,因為影響到產品的交貨期,「當時就動念,該走了。」
今年中共對上海嚴格的清零政策,讓廖金漳徹底失望。他說,「中共真的沒救了」,他們封鎖經濟中心,影響進出口等物流,讓中國經濟被「凍死」,「怎麼會有一個政府不管國家經濟的?」
他認為中共是要嚴控人民的所有層面,不只金錢,還有自由,「中國真的要重返文革時期。」回來臺灣,廖金漳並沒有對自己過去的決定感到後悔。他說,如果當時有更多的深思熟慮,他或許不會去中國。
近期鴻海旗下富士康因中共清零政策面臨生產難題,市場高度關注是否影響到iPhone 14系列等高階機種的組裝。對此,廖金漳表示,鄭州有70%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是由富士康提供的,但北京並未顧及這些經濟面,顯然中央與地方不同調。
他直言,「沒有真正在中國待過,不會曉得它們的內部矛盾,臺灣很難真正理解中國現況,現在如果還要貿然到對岸冒險,必死無疑。」
近年北京當局以各種「惠臺政策」,吸引臺灣各領域人才西進,今年外資、外商大舉加速撤離中國,外界擔憂當局或再啟動惠臺手段,頒布更多新的誘因,招攬臺灣的資金、技術填補空缺。
廖金漳認為,這是假政策、假議題,大多好處都被兩岸買辦系統給「吃光了」,「天天講惠臺,我完全沒收到什麼好處,錢在哪裡?」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