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西元1895年,章華參加光緒乙未科殿試,登進士二甲第七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他曾得了奇怪的病症,並在恍惚間看見了過往的九世人生。
納蘭性德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貴族教育,他善騎射,也喜讀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加上天資聰穎,他十八歲就中了舉人,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補殿試,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康熙帝甚愛其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便留他在身邊做了侍衛。他多次隨康熙出巡,並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作為滿清貴冑子弟,納蘭性德文武雙全,他擅長書法、丹青,能詩善賦,尤工詞,他寫的詞多表達幽怨之情,很多是思念他摯愛的早逝妻子盧氏的。清代文人顧貞觀認為:「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淒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淒婉而後喜悅。」晚清民國大家王國維的評價是:「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可惜,天不假年,康熙二十四年,納蘭性德因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
納蘭性德離世後,元神在另外空間待了幾十年後,再次轉生,成為了清康熙年間刑科給事中思補公裘日修的第五子裘文達。
裘文達,名修,字叔度,江西新建縣人。乾隆年間先後中舉人、進士,並被授翰林,其後遷侍讀學士,轉詹事府少詹,遷兵部侍郎,調吏部侍郎,充經筵講官。
史載他相貌清整、眉毛深重,「顧盼間精神淵映」。他為人詼諧,喜歡開玩笑,常常說一些奇怪之語,且無論說多長時間都了無倦色。他在處理事情時,非常快捷敏銳,洞察力非同一般。
乾隆二十年(西元1755年)春,清軍出征新疆準噶爾,佔領伊犁,並最終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第二年,幾個準噶爾部降將反叛,清軍再度出征伊犁,裘文達向乾隆帝面奏軍務機宜,深得乾隆帝之心,即獲賜御衣冠。隨後,他前往北疆,傳達聖意,並協同陝甘督撫滿洲諸將軍平叛。一介書生,冒著危險奔赴萬里,「下協邊情,上符睿算」,實是近代儒臣所未有也。
史書還說他:「聰強機警,受大任,舉重若輕。」天子愛其敏,將其視為股肱之臣,一旦國中哪個地方有事,乾隆帝都會派他前去。這之後,裘文達一路升遷至禮部尚書、刑部尚書、工部尚書等。他曾五次主持鄉試,既不嚴苛,也不放縱,深得文士之心。
他尤為擅長治水,曾八次勘察水利,三次到河南,兩次到江南,其他則是在直隸。他治水先確定造成水患的原因,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應對之法。他治理了黃河、淮河、淝水、濟水、伊河、洛水、沁水、汜水等,共九十三河,具有成效,並成為後世治水的參照之法。
裘文達為人善應變,處世通達,偏於慈惠。在做司寇時,他上奏請求免除盜取人參者的死刑。每當諸大臣拿不定主意、想探究聖意但遲疑不前時,他則獨自發聲,寧可冒犯皇上也絕不有所隱瞞。乾隆帝念其忠心耿耿,雖然時有嚴訓,但對他始終恩禮如初。
六十二歲那年,裘文達因病去世。生病期間,皇帝親自寫詩問候,給他送去的醫藥不絕於道,還加封其為太子少傅。他去世那天,公卿士大夫素車塞路,外省守河堤的老兵、煙墩戍卒皆泣嘆,還有失聲痛哭者。死後,上賜謚「文達」,入賢良祠。
轉生的其他幾世
章華猶記得他曾轉生為一名官員,參與晚清改革,並得到了破格提拔,但後來因言被貶戍守邊疆。
他還曾入幽冥,經歷了刀山劍林等險境,看見了其祖先的神靈。幽冥中有一吳姓者,告訴他會轉生到秦子和家,長大後會中舉人。
在轉生到章家前,他則是一名道士,在採摘香草經過章氏祖墓時,因獲感應,所以這世轉生為章華。
至於其他幾世,章華病好後記得不大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