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曹娥廟南側穿廊上藻井(左);北京北海公園內的藻井(右)。(圖片來源:貓貓的日記本/martneddy/維基百科)
藻井,是指傳統建築中室內頂棚上的一種裝飾處理。簡言之,就是指局部天花板昇高的部份,或結構本身形成的穹窿。鋪陳開來講,我們常在在漢代傳統古建築中,見到「天井」,在部分宮殿、廟宇等建築中,時常看見屋頂正中央呈現了傘蓋形,且由細密的斗拱承托的圓形凹面、方形或多邊形的井狀。最引人矚目的是,裡頭盡是花紋繁複的美麗雕刻,視覺效果顯得非常精巧、華美,這即是世人稱為的「藻井」。
傳統的中國文化講究「天圓地方」,古人推崇天,對於室內的「天」同樣非常重視。於是,便誕生了「穹然高起,如傘如蓋」的藻井。不過,早期的藻井,是用來支撐天窗的,形式上,則是採取方木條45度的交疊升高與內縮模式。
由於藻井的模樣很像蜘蛛網,因此又稱為「蜘蛛結網」,至於藻井最中心之處,也就是呈現傘蓋形、八角形、近似圓形的地方,則被稱為「頂心明鏡」,又因為其中常常繪製了龍形彩繪,亦被稱為「龍井」。
藻井可謂寄託了人們盼望家宅永保平安,不受火災侵擾的美好願望。《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文中的東井,指二十八星宿中的井宿,也就是在隸屬四像之一的南方朱雀中,名列七宿中的第一宿。
井宿,被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古人之所以在殿堂、樓閣的最高之地製作井,並裝飾彩繪的水生植物,例如:荷、菱、蓮、藻類等,均是希望能夠藉著這些彩圖來制服火魔,防止它作祟來危害世人,建築物同時間能受到庇護,無安全疑慮。
除了具有避火消災之寓意,跟防火有著密切關係之外,藻井還用於彰顯地位。實際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墓室的頂上,就已經存在藻井裝飾了。藻井歷史,著實悠久。後來,藻井多出現在皇家建築和宗教建築中,且多半使用於皇帝寶座或神像寶座的上方。
隨著時代更迭,藻井的形式演變得越來越多元了,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藻井藝術的發展達到了巔峰。光是明朝時期,藻井的構造與形式就出現了極大的進展,變得更加精緻、更加富麗堂皇。到了清朝,藻井多呈現威風生動的蟠龍雕刻,這也是藻井被改稱為「龍井」的原因。創建於明成祖朱棣時期的故宮(紫禁城),即擁有最高等級的藻井--蟠龍藻井。
建造藻井並不簡單,因為其工藝相當複雜。工匠在建造藻井時,並不使用現代人熟悉的釘子,而是利用榫卯、斗拱堆疊建成。這種建築技術,被視作中華木造建築中的一項繁複裝飾技藝。
透過藻井的展現,我們能發現,古代這些厲害的工匠們運用了古建築中的至高手法巧妙地將傳統又豐富的華夏文明、尊貴顯赫的皇室,以及人們對於自然的美好嚮往全部都融合在一起。
關於藻井的由來,民間流傳一則未經證實,但仍代代傳承的民間傳說:
話說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坐上龍位之前,有一天為了躲避陳有諒及其部下的追趕,情急之下躲入了一座破山神廟的供桌底下。當時,朱元璋非常希望藉由破舊桌巾的遮掩,能幸運逃過一劫。他當時不斷在心裡祈求神明多加保佑。忽然之間,山神變化出一張完整的蜘蛛網,將半遮半掩著朱元璋的那一張破爛桌巾的隙縫給牢牢網住。神祇一出手,真的是厲害了。縱然先前的桌巾再怎麼破爛,這下都緊密的不見任何空隙了。
過沒多久,追兵趕到了。進入破廟中的眾人,眼見四下無人,前方又存在著一張完整無缺的蜘蛛網,便紛紛判定朱元璋絕對不可能躲藏在此處。於是,大夥兒沒有再多花時間四處搜索,就相繼離開了。
至於暗藏在供桌底下、原本緊張不已的朱元璋當然就保住了性命
當朱元璋成為萬眾之上的皇帝之後,他感念神明出手解救,遂命令工匠必須按照蜘蛛網的形狀在大殿室內進行建造。於是,「藻井」就這麼誕生了。朱元璋的用意,主要有兩種,一來是為了再次作為護佑自己的幸運符,二來是為了對神明之恩永遠表示感謝。
雖然上述說法難以證明真實性有幾分,但的確為華麗的藻井持續增添玄奧又有趣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