貔貅是一隻能驅邪避凶、招財納福、鎮宅化煞的瑞獸。牠在人間的初登場氣勢磅礡,剛強威猛,協助黃帝征戰於阪泉之野。
被玉帝貶下凡間的貔貅
傳說貔貅是天上的神獸,負責巡視天庭,不僅能降妖除魔,還能吞噬鬼怪再將其轉化成財富,於是玉皇大帝命牠看守天庭的金庫。誰知道貔貅一上任,妖魔鬼怪懼怕牠,不敢接近金庫,貔貅無聊,就吞金子取樂。玉帝察覺後打了貔貅一頓屁股,堵住牠的肛門,懲罰牠只能吃不能拉。貔貅無所謂,照吃不誤,玉帝一氣之下就把牠趕下凡了。
轟轟烈烈的人間初登場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著貔貅的人間初登場。話說神農氏末期,炎帝統治天下的力量已衰弱,諸侯們相互侵伐,暴虐百姓,尤以蚩尤最為凶暴善戰。天下大亂之際,黃帝修德整軍,維護秩序、安定百姓,周邊的部落都願意追隨他。
黃帝與暴戾的蚩尤終會有一場大戰,但在此之前,隨著黃帝的威望越來越高,逐漸地取代炎帝德化天下的責任,使得炎帝與黃帝先打了一仗。黃帝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仗後,征服炎帝;這個結果也促成了炎、黃兩大部落的融合,進而誕生華夏民族。貔貅參與了這個歷史時刻。
貔貅不僅參與了歷史上的阪泉之戰,隨後牠還協助武王克商。相傳當時西周軍隊統帥姜子牙在討伐紂王的途中,遇見貔貅,姜子牙見其氣勢不凡、剛強勇猛,就問牠願不願意跟隨他打天下,貔貅願意,遂成為姜子牙的坐騎。
貔貅每日的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唯一的排泄物就是毛皮所分泌出的汗液。這汗液有奇香,可以吸引動物或猛獸前來,成為貔貅的食物,解決大食量的問題。不僅如此,貔貅還經常咬回金銀財寶,補充軍費,所以克商成功後,姜子牙封神時就封貔貅為「天賜福祿」,簡稱「天祿」;民間則因為牠能戰勝猛獸,故稱其為「辟邪」。
化作帝王陵寢前的衛士
天祿與辟邪是貔貅最普遍的別稱。唐人李賢在《後漢書‧靈帝紀》注:「今鄧州南陽縣北有宗資碑,旁有兩石獸,鐫其膊,一曰天祿,一曰辟邪。據此,即天祿、辟邪並獸名也。」《封氏聞見記》也寫道:「秦、漢以來,帝王陵前有石麒麟、石辟邪、石象、石馬之屬……所以表飾墳壟,如生前之儀衛耳。」可見天祿與辟邪被作為鎮墓獸,護衛帝王貴冑的陵墓。
據明代周祈《名義考》載,西域傳烏戈山黎國有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為天祿,能永綏百祿;兩角者為辟邪,能拔(祓)除不詳。禮制:「事死如事生」,古人將這兩獸鐫刻成像,鎮守在帝王陵寢前,謂能辟御妖邪,永綏百祿。近代學者進一步論道:天祿與辟邪可以帶領死後的靈魂到天上去享受福祿,因上天之路險阻艱難,還容易被魑魅魍魎吞食了靈魂,有了神獸的保護即可平安抵達仙界。因此天祿與辟邪除了能祈護祠墓,冥宅永安之外,還可視為升仙的坐騎。
貔貅的小模樣
這個能驅邪避凶、招財納福、鎮宅化煞的貔貅是個什麼模樣呢?瞧著上方是通天神性的龍頭,下身是百獸之王的獅身;闊口大張的虎嘴以及那鋒利的豹牙、虎爪能噬食鬼魅、驅厲辟邪;屁股長著珍貴的豹尾,有「往而能返」(升天)的寓意,最後外搭賣萌的鹿角(鹿者祿也)、長鬚和羽翼。這就是貔貅的模樣,昂首挺胸,雄俊生動,有拔天撼地之氣勢。
責任編輯:古風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