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再死500萬能接受?清華教授成「翻版李毅」全網罵翻(組圖)

發表:2023-01-17 10:3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華大學 蔣耘中
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宣稱,面對這波疫情「再多死500萬人也沒什麼大不了」。(圖片來源:清華大學官網截圖)

【看中國2023年1月17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去年12月初中國疫情再次全面爆發後,官方數據顯示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已有約9億人染疫。民間傳出不僅染疫人數飆升,死亡人數也暴增,甚至傳出死者火化的遺骨扔在路邊「堆成堆」。此時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卻宣稱,「再多死500萬人也沒什麼大不了」,引發民間憤怒,但官方卻為他護航。

在近日英國一份研究報告披露中國1月23日後單日染疫死亡病例將達2.5萬人後,中共突然在本月14日首度公佈過去1個月中國醫院染疫死亡病例達近6萬人。但民間發現,中共官方通報中相關數據只限「在院」部分,因而質疑官方數據或只是「十分之一」,吐槽其是「中國式童話,中國式神話,中國式謊話」。

面對大陸民間以及國際社會普遍質疑,北京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蔣耘中於1月14日在朋友圈發文為中共防疫政策辯護。

他指早就做好放開後死幾百萬人的準備,只是這波疫情接近尾聲後回過頭來看,「死的人並不是很多,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也不會出現死幾百萬這樣的情況了」。他還強調相關計算法是根據數據而來,「這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實際情況。」

接著,蔣耘中話鋒一轉說,「就算死幾百萬人又怎麼樣,中國2021年死了1000萬,再多死500萬,也就是增加了50%的死亡人數,就是原來死2個,現在死3個的區別,死亡率並沒有成倍提高,為什麼不能接受呢?」

清華大學 疫情 死亡
蔣耘中宣稱,面對這波疫情「再多死500萬人也沒什麼大不了」。(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蔣耘中的這番言論,在朋友圈在引起震動,有人不禁直言,「你看看你說的這是人話嗎?」也有網友指他是「翻版李毅」。

據《看中國》不完全統計,北京清大從去年12月迄今至少有13名教授去世,他們包括中國平面設計泰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漢民;清華大學教授陸正禹;中國彩墨畫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康壽山;中國自動控制和電力系統動態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盧強;中國土木工程和結構力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龍馭球;中國交通工程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史其信;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栗德祥;清華大學教授、「福娃」創作組主要成員吳冠英;中國古建築專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清華大學能源學院教授劉德順;中國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教授劉德順;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退休教授薜殿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錩;清華大學教授呂應運。

也有網友氣憤質問蔣耘中,「清華剛去世的老教授們知道你這麼說嗎?」

隨著相關討論持續發酵,批評蔣耘中的貼文或網易文章陸續遭到移除,目前網路上也搜尋不到相關報導。

至於為何網友批評蔣耘中是「翻版李毅」,主要是因自稱是「旅美社會學家」的李毅,於2022年10月在一場「深圳灣論壇」演講中笑稱「中國染疫死了4000人,等於沒人死」。

當時李毅這番言論引起各界人士批評,甚至《新京報》也批評李毅言行,「在李毅冷血的大數據邏輯下,人命彷彿只是冷冰冰的統計數字,甚至可以被四捨五入、化整為零」。而李毅則反嗆《新京報》「新京報是個什麼東西」。

李毅的爭議不僅如此,他在2020年初承認,近2年多來他已發表幾十篇有關兩岸局勢的文章。 2017年5月他還與台灣「統促黨」總裁張安樂進行會面。而張安樂更是一個背景極為複雜的人物。

對於清華大學出現蔣耘中這類為中共站台的人物,北京「八九藝術家」季風對自由亞洲電台直言蔣耘中給清華丟人。他進一步說,在深重的疫情災難中,蔣耘中是站在統治者的角度而不是民眾的生命角度,從而發出冷血評論。 「多死500萬也接受得了,他(蔣耘中)的意思就是會節約很多錢!如果死上500萬,養老金一個平均4000元的話,每年的養老金就節約2000億。」

公開資料顯示,蔣耘中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清華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副主任,清華大學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