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沒有靈丹妙藥,但有心理規律可循。
為人父母的都知道,家庭教育實際上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脾氣,秉性,教育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效果往往會蒼白無力,方式方法不得當,弄得父母筋疲力盡還費力不討好,孩子「不吃你這套」。育兒沒有靈丹妙藥,讓他來一粒就靈,就懂事聽話。可是,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值得探討。
憑心而論,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每位母親都是努力的。不過說句笑話,每個孩子都有讓父母抓狂的「天賦」,親子互動從來都是苦樂參半。有時在子女教育上碰壁了,檢視一下自身,當媽的對孩子,是「動力氣」、「動腦筋」、「動氣」、「動嘴」還是沒忍住「動了手」?實際上心理專家認為,教育孩子要「動心」。沒有比觸動心靈,更好的教育方式了。有幾種可以讓孩子「動心」的心理學規律,可發揮神奇的力量。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一個試驗:他來到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意走了一圈,便在學生名單上勾了幾個名字,悄悄對老師說:「這幾個孩子智商高啊。」後來,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發生了,一躍成為班上的佼佼者的正是他勾選的那幾個學生。
這裡驗證了「暗示」的魔力。是說,人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學生都是仰慕老師的,老師從內心認定哪個孩子聰明,他真的就會變得優秀。接受暗示,心理學術語叫做:「觀念內化。」
羅森塔爾效應啟示:讚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神奇的能量,它使人變得自信、自尊,獲得積極向上的動力。
大陸的朋友可曾記得?大學校園裡流傳過類似的故事,系裡好多男生有意奉承一個長相一般,不會打扮,沒有人追求的女生,誇她漂亮,有魅力,爭著借給她課堂筆記、競相為她去食堂排隊打飯。不到半年,這個女生華麗轉身,成為校花級別的人物,驚呆了眾人。這就是她的潛力和自信被激發出來了。
比起班主任,比起異性,媽媽是孩子第一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最能給孩子心理暗示的人。媽媽對孩子積極肯定,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鼓勵的話語來潛移默化,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用不了多久,您瞧吧,很多事不用家長催著趕著,他自己就會做好。
心理規律二: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德西講過一個寓言: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者家門前嬉鬧不休。老人喜歡清靜,忍了兩天受不了了。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和藹地說:「你們搞得這裡這麼熱鬧,老頭子我覺得變年輕啦,拿去買糖吃吧。」孩子們高興壞了,第二天還跑來鬧。老人又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能買糖啊,小孩仍然興高采烈。第三天,老人出來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不願意了,抱怨說,「今天才2美分?我們跑著鬧著也很辛苦呀」他們信誓旦旦地對老人說:「別想再見到我們到你這來玩!」便散去了。老人又恢復了清淨的生活。
聰明的家長善於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是不是很巧?他將孩子們的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轉變成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他由操縱美分輕巧地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怎麼顯現?比如,父母對孩子說:「考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考進前5名,帶你去遊樂場」等等。一時半會,可能有點效果。不過,久而久之,家長發現,對學習,孩子就是糊弄,為了獎勵而學,對學習本身越來越沒興趣了。
德西效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內在驅動力消減。
聰明的家長看到這可能微笑了。德西效應,反而用之,應該能阻止孩子的一些不當行為。那您就去試試吧,只是過猶不及,適可而止啊,關鍵還是要看效果,哪一種教育方式也不能生硬照搬。
心理規律三:南風效應
溫柔的母親事半功倍。(以上圖片均來自Adobe Stock)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源於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
北風和南風比本事,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卸掉。北風拿出殺手鐧一通狂刮——北風呼呼、寒冷刺骨,行人冷的受不了,貓著腰把大衣裹得緊緊的。換南風出手了,它輕柔和煦地包裹了人們,風和日麗中行人一下子舒心不已,身上發熱,於是敞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這個比賽南風贏了。
南風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不像北風來硬的、橫的,南風這種因滿足對方自我需要、啟發他內省自主的行為,就是「南風效應」。
北風式家庭教育,就是強制型、高壓型的。「拳打腳踢」、「恐嚇」、「保證書」、「勒令」等等,效果能好嗎?南風式教育溫暖、祥和,直達孩子心坎上,啟發他的能動性,事半功倍。心理學上叫「內驅高效績」。
以上三大心理學規律,無外乎拋磚引玉。總結起來,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優良應用,基本上本著積極、接納、理解和鼓勵這樣的原則,盡量避免給孩子造成陰影。過去,中國人教育孩子很容易步入「棒打出孝子」、「師道尊嚴」、「不打不成才」等誤區,現在又出現溺愛、無止境獎勵等現象。所以,我們適當學習學習心理定律,用心運用,也許會上昇為不一樣的境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