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指,中國經濟存在三大緊迫任務。(圖片來源:Lintao Zhang/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4月8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召開會議稱,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推動經濟運行好轉。分析指,中國經濟存在三大緊迫任務,民企和外資的信心不足。
據中國官媒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
李強在會議上表示,外貿對經濟增長和就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和東盟等區域市場。
會議強調,當前經濟恢復正處於關鍵期,「適時出臺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推動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
李強作為新總理上任近一個月,三年「清零」防疫政策導致中國經濟嚴重下滑。如何提振中國經濟,是對李強的最大考驗。
英國BBC總結了李強的三大緊迫任務:
第一緊迫任務是重建民企信心。過去幾年,中國的民營企業經歷了罕見的打擊--教育培訓行業被取締;網際網路巨頭們被官方約談、退市、罰款、拆分;房地產開發商們觸及「三道紅線」後,債務違約、瀕臨破產,留下一地「爛尾樓」。目前各界普遍認為,民企的信心不足。
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蘇月表示,李強試圖向私企和外國投資者保證發展民企並歡迎外資。但是,「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著信心不會立即恢復。」
第二個緊迫任務則是吸引外資。無論是作為生產基地,還是消費市場,在過去20多年,中國一直是外資眼中的投資窪地。但「清零」防疫政策讓外資望而卻步。
另外,中國美國商會(AmCham China)總裁何邁可(Michael Hart)表示,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繼續加劇,「使商業變得非常具有挑戰性」。
中國美國商會對其900多家會員企業最新年度調查中顯示,55%的多數企業不再將中國視為前三大投資重點之一,這是有此調查後首次出現該狀況。
第三緊迫任務則是跨過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利用人口紅利,發展大規模低水平的製造業,再加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總量不斷走高,然而這些「果實」已被摘完,必須進行產業升級。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經濟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的一種狀態。
「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徵,包括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貧富分化、腐敗多發、過度城市化、社會公共服務短缺、就業困難、社會動盪、信仰缺失、金融體系脆弱等。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中國貧富差距十分巨大,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的計算方式不準確。
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日前對香港網媒端傳媒表示,疫情管控措施已經放開四個月,但中國經濟復甦低於預期。最重要原因是過去幾年中國的經濟體制、行政管制和社會治理髮生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導致民營企業和普通家庭對未來的前景一下變得非常不確定,市場主體對經濟沒有信心。
同時,陳志武也提到,目前中國外貿出口困難,訂單縮水,原來靠全球化外貿驅動的南方經濟接下來十多年、二十年將退居二線。房地產業越來越困難,井噴式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地方政府沒有很多收入,以城投債為標誌的地方債務額度也繼續攀升。
陳志武表示,未來中國經濟不會像過去那樣通過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圍繞人民的生活發展起來。這也意味著,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不會因為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而變好。可以用前蘇聯的經濟結構來理解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的經濟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