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官媒展示轟炸臺灣動畫 招來負評(圖)

發表:2023-04-11 22: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2022年7月28日,在臺灣屏東舉行的模擬共軍入侵臺灣的漢光軍事演習期間,士兵們在操控AAV7兩棲突擊車。
2022年7月28日,在臺灣屏東舉行的模擬共軍入侵臺灣的漢光軍事演習期間,士兵們在操控AAV7兩棲突擊車。(圖片來源:Annabelle Chih/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4月11日訊】根據美國之音4月11日報導,為了表示打擊「臺獨」的決心,中共官媒透過推特公布一段轟炸臺灣與其周邊海域的動畫。不過,這段動畫很快就因為其發出的恫嚇信號而招來負評,還因為飛彈大多落入海中而引發關注。

共軍10日結束了在臺灣海峽為期三天的軍事演習,此次的中共軍演被認為是對臺灣總統蔡英文跟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會晤的回應。在演習的第二天,央視就在新聞節目上展示一段用數十枚飛彈「精確打擊」臺灣的動畫,而《環球時報》當天就將這段動畫發布到推特,並獲得中共官媒人員與外交官們的轉發。

《環球時報》前主編胡錫進在推特上寫說:「那些支持『臺獨』的人應該看看這段由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的軍事演習動畫。『臺獨』意味著戰爭,這已經是臺灣問題上的政治常識!」

針對中共的耀武揚威,臺灣總統府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則透過推特回應道:「70架中國戰機和11艘軍艦過去24小時裡圍繞我們。我們在守衛我們的國家,我們永遠不會放棄我們的信念。」

中共從80年代就在強調要對臺灣進行「和平統一」,同時承諾不放棄使用武力。美國情報機構對此曾表示,雖然沒有明確計畫,但習近平已經命令共軍為2027年攻打臺灣做好準備。

諮詢公司「戰略風險」總裁石宇(Isaac Stone Fish)在推特上寫說:「北京這個週末通過演習、模擬攻擊、用至少71架戰機飛越臺灣海峽對臺灣進行了事態升級。」、「需要密切觀察這片區域。」

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創辦人兼顧問葉介庭(Chieh-Ting Yeh)則透過推特表示,中共發布的這段動畫顯示北京才是鼓吹武力的一方。他反問說:「這就是一個自詡的『和平超級力量』對一個小國領導人出訪作出的反應。竟然還有人聲稱臺灣才是在鼓吹戰爭。」

雖然這段動畫發出了威脅信號,但不少人都發現動畫中的飛彈絕大多數都沒有擊中臺灣,反倒是落入了海中。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海洋安全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表示:「呃,該怎麼說呢,儘管解放軍在情報、監視和偵察以及瞄準能力上有進步,但這一堆導彈裡只有兩枚擊中了臺灣島,其他剩下的絕大多數大概都用來殺死了……海洋生物?」

雖然共軍武嚇行徑引發國際關注,讓不少人擔心臺海衝突爆發,但並非所有專家都擔心中共對臺灣的入侵是迫在眉睫。

華盛頓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安全戰略中心副主任馬修・克羅尼(Matthew Kroenig)表示:「中國說它『為戰鬥做好了準備』。但事實上它的軍事演習模擬的是封鎖,而不是入侵。這暗指解放軍還沒有就外界最擔心的對臺軍事行動做好準備。」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助理教授、美籍學者南樂(Lev Nachman)表示,這就跟去年前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訪臺後的情況相同,他見到的臺灣普通民眾並未為這場軍演感到擔心。

「一點都不誇張,中國解放軍的威脅對臺灣民眾生活的影響是多麼地小,」他寫道。「人們繼續著日常生活,和往常一樣。幾乎沒有什麼公眾恐慌情緒,就像2022年8月的時候一樣,人們基本上對演習沒什麼感覺。」

對此,有網友留言諷刺說,「這就對了,解放軍從來都是不擾民。」、「演習解決不了臺灣問題。只浪費錢。還是發言人幾句郎吼經濟實惠。」

另有網友直言,「我也很難理解那些一提起收復臺灣就歡蹦亂跳的小粉紅們,不知道他們腦子是否和正常人一樣?當然了,如果可能的話,收復臺灣當然更好,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我們沒能力收復臺灣,而且,眼看著臺灣已經獨立成一個國家,我們也無能為力。」



責任編輯:隅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