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圖片來源:Francisco Anzola/維基百科)
北京作為以皇帝為核心的城市,裡頭四合院的規劃,充分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諧和關係。換言之,北京的建築形式、建築布局、建築色彩,均展現出「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態。像北京城裡的四合院因地制宜,基本上均呈現正方形、南北長方形之勢,這可視為以人跟自然的和諧關係來決定的。
北京四合院之簡介
其實,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四合院。陝西岐山鳳雛村周原遺址出土的兩進院落建築遺蹟,正是中國目前已經知道最早、最嚴整的四合院。透過這一古老遺跡可看出,當時的四合院跟現存的四合院還是有很大的歧異處。那麼北京的四合院又是何時出現的呢?根據研究顯示,元代就出現了相關雛形,並於明、清兩代逐漸完善,成為了目前眾所周知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房屋和牆圍所成的正方形院落或長方形院落,也就是由正房、東西廂房、倒座所組成的,並由數個院落以前後或左右之姿擴展,且憑藉門、迴廊連接起來,構成一建築群體。
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往往符合中國古代宗法禮教制度之需,同時結合了陰陽五行、風水學。因此,居住在此的家庭成員,能透過房屋的使用,鮮明地勾勒長幼、尊卑、主僕、男女的關係。
提及北京正規四合院,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能展現其恢弘、闢於宅院的「巽」位上的大門。說白一點,民眾看到的四合院大門,通常是開在東南方向,至於宮殿大門多能以傳統中所謂的「面南而王」之說來解釋,也就是說宮殿大門幾乎都開在正南方向。
民居的門朝東南,則被賦予「紫氣東來」之說,另有一說是能讓溫暖的東南風吹進來、阻隔西北風,有吉祥平安之寓意。如若以八卦來作解釋,東南方的「巽」位,象徵風,具有「順」、「入」之意;如若以五行來解釋,這是吉位——「青龍」位。這也是為甚麼現代研究者認為,中國的古代建築跟自然的協調關係,早就已經高達哲學與理論之水平
北京四合院倍受推崇的部分不只是建築物的巨大本體,連屋脊、門樓、窗戶、地面等位置上擁有以吉祥圖案為主的大量雕飾,同樣受人喜愛。這些展示著人類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雕飾,包括了以蝙蝠與壽字組成的「福壽雙全」、代表「福祿」的葫蘆紋,以及深受文人深愛的梅蘭竹菊「四君子」等等。除此之外,院內幾乎都種植了各式的樹木與花卉,例如:紫籐、丁香、海棠、牡丹、槐樹、棗樹、柿樹、石榴樹等等。
清末民初流傳的「天棚、魚缸、石榴樹、老爺、肥狗、胖丫頭」這一俗語,即是在形容四合院內的典型生活。
雖然不同地方的四合院擁有各自特色,但許多人認為北京的四合院仍是最出名的,甚至也會將紫禁城視為一個寬闊的四合院喔!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瞭解關於北京四合院的術語。
喬家大院(圖片來源:十招/維基百科)
北京四合院之十大術語
一、進
中國古代院落的基本單位是進,表示縱向的連接關係。因此,四合院又能依照院落數量來分成:一進院落(口字型)、二進院落(日字型)、三進院落(目字型)……
二進院落及以上均屬於有一定地位的人家才會有的,但北京四合院最完整、最典型的是三進院落,而從四進院落開始,就被視為罕見珍寶。
二、大門
大門,又稱街門。大門依照等級制度劃分,又分為:王府大門、廣梁大門、金柱大門、蠻子門、如意門、隨牆門等。
不過,當西方文化於清代中後期傳入中國之後,民間開始出現中西合璧式的大門。
三、影壁
臺灣臺北新莊的文昌祠影壁,正中有麒麟圖案。(圖片來源:lienyuan lee/維基百科)
影壁,又稱為:照壁、蕭牆。影壁在中國傳統建築中,極富裝飾性,同時具有遮擋視線的作用,功效與屏風有些類似。因此,人們走進大門之後,往往會看由磚砌成、起到遮擋視線與美化等作用的影壁。
影壁上下又分爲三個部分,包括:壁頂、壁身、壁座。按照形制劃分,可分成:一字影壁、八字影壁、座山影壁、撇山影壁。
設置於大門內的,稱為內影壁;設置於大門外的,稱為外影壁。
規格較高的院落會採用獨立影壁;鑲嵌在東廂房的山牆上的影壁,被稱為座山影壁;土豪人家的影壁則會設置於街道上,而且是正對著大門的地方。
四、倒座房
在四合院中,倒座房是最靠近南邊的房子,位於第一進院落,最大特點是方向是跟正屋開門相對應。據悉,倒座房之所以被稱為倒座房,正是因為這一南房跟正房位置恰巧是相反的。
倒座房的門窗都是向北,因此採光不佳,而臨街的一邊則不開窗。基本是作為下人的住處;有些私塾也會設置在倒座房,一般說來會設置在東邊,廁所則多設置在西邊。
五、垂花門
垂花門是連接第一進院與第二進院的一扇門,也就是說當人們穿越了這一扇門之後,就正式進入第二進院。古人認為閨中女子理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這裡提及的「二門」正是指垂花門。
垂花門,往往是整座四合院中最漂亮的門,其外檐柱懸在中門的橫柱上,不用落地,故稱為垂柱;垂柱的底端有一垂珠,總是雕刻了各種樣式,例如石榴頭、蓮瓣、串珠等如含苞待放的花卉模樣,因此被稱為垂花柱,垂花門之名也因此而來。
垂花門最常採用一殿一卷式,門內是卷棚式,門外則是清水脊式。垂花門還分成兩道,一道是晝開夜關,位於中柱位置上;另一道是屏門,平日關閉,以隔絕內院視線,位於內檐柱位置上。內檐柱與中柱在垂花門兩側形成空間,供人們行走。
典型四合院模型(圖片來源:Pubuhan/維基百科)
六、正房
跟垂花門相對的正房,是位於正座四合院的中軸線上、跟廂房相對的廳房。正房採坐北朝南方向,是一家之主的住所。一般分成三間,中間稱為中堂、明間,左右間分別作為臥室、書房。
七、耳房
北京八大處三山庵正殿的耳房。(圖片來源:Neo-Jay/維基百科)
耳房就是指正房兩側加蓋的小房屋,其高度與體積比正房還低、小。因為位於正房兩側,如同耳朵般,故稱耳房。
大一點的耳房可能多達四間,一般作為倉庫使用。廂房也可建耳房,而耳房也能夠建在城樓上,像天安門城樓的兩側就有耳房。
八、東西廂房
廂房,又稱護龍。東西廂房是指在正房的東西兩側設置的房屋,這裡是兒孫居住之所。東廂房是座東朝西,西廂房則是坐西朝東。
廂房在等級上會比正房低,無論是大小、建造材料、裝修等方面。在北京,以東廂房為尊、西廂房為卑,像長子、長媳就會居住在東廂房內。
九、抄手遊廊
抄手遊廊,又稱為:超手遊廊、抄手廊、抄手迴廊。抄手遊廊是指第二進院的周圍存在有屋頂的走廊彼此相連著。抄手遊廊的作用在於供下雨、雪天時行走,因為形狀像兩手作抄手狀,而得到此名稱。
抄手遊廊是從垂花門的兩側伸出,連結起東西廂房與正房,合圍成了第二進院落。
十、後罩房
歐陽修在〈蝶戀花〉中有云:「庭院深深深幾許」。其實,越是深長的庭院,越是隱蔽得難以窺探,而第三進院正是如此情況。
第三進院位於整座四合院的最北邊,透過耳房兩側的路徑跟前方的院子連接,建有一排後罩房。主要作為女眷居住之所的後罩房,朝向跟正房是一樣的,數量則跟最前方的倒座房相同。
由於等級關係,無論是高度、建設質量,後罩房都比正房、東西廂房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