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正面臨新一輪疫情侵襲。示意圖。(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5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黎小葵綜合報導)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24日發布首份《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外界高度關注,目前中國民眾最關心什麼?
中國民眾最關注傳染病
北京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24日發布首份《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報告。根據該份民調主要有8個發現,包含中國民眾高度關注國際安全問題;對國際安全的整體狀況比較樂觀;對中國的國際安全處境比較樂觀;對全球化和國際合作持相當積極的態度;最關注傳染病、領土與大國關係;對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高度自信;希望中國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外交姿態;最關注美國的影響,對俄羅斯好感度最高。
民調結果指出,近半數(49.8%)的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是「安全」的,遠超認為世界「不安全」和「不太安全」的比例(19.99%)。有近4成受訪者認為,在當前國際環境中,中國是「安全」的;近7成人認為中國的安全狀況在改善並將在未來5年持續下去。
總體而言,學歷越高,對中國的國際處境的安全感越低。
調查結果還顯示,在中國民眾多種國際安全顧慮中,全球大流行病高居首位;國際勢力介入台灣問題和中美對抗衝突則在其後。
據台灣「中時新聞」報導,對於民調結果,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受訪時指出,過去長期以來,對外傳播的中國聲音,一方面量還不夠;另一方面,中國在對外傳播中往往都帶著一層「濾鏡」,即中國的對外傳播中可能不自覺地會帶有「美化」的濾鏡。
不過,他也指出,一個國家內外政策不能完全按照民意去製定,專業人員的觀點至少與普通民眾的意見同等重要,政策不能被民調「牽著鼻子走」。
此次民調為通過線上問卷的方式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對象為18歲以上中國大陸公民。調查過程中,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按照性別、年齡、城鄉、地區控制樣本比例。實際回收樣本2661份,其中男性樣本1331份,女性樣本1330份;18到44歲樣本1543份,45到60歲樣本932份,60歲以上樣本186份。
新冠病毒最具威脅 第二波疫情已到?
目前,在中國大陸最具有威脅傳染病就是武漢肺炎病毒,也就是中共官方口中的「新冠病毒」。
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生物醫藥與健康分論壇」上表示,中國4月底到5月初所經歷的新冠疫情小高峰。而根據 SEIRS 模型的預測,中國5月底每週的感染案例為4000 萬起,將在6月底面臨第二波的新冠疫情高峰,每週預計會有 6500 萬起病例。
他說,「一個Omicron感染者可傳染30多人,我們的疫情防控戰略已經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調整為現在的預防重症,因為感染是很難預防的。」
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向德國之聲也表示,「新冠病毒(又稱中共病毒,COVID-19)會找到每一個易感者,這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
另據《中國新聞周刊》23日的一篇報導,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陸蒙吉在採訪時表示,中國要面臨第二、三波疫情,且感染時間會被拉長。
而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指出,「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這個年齡段的中青年人。香港大學病毒學專家金冬雁則指出,「二波是地方性流行。以香港及歐美的數據,有效繁殖率Rt都在2以下,多數情況在1.5以下。」
譚德賽警告:下波疫情「恐比新冠更致命」
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22日更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76屆世界衛生大會(WHA)上警告,世界必須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準備,「另一種變異株出現,導致新疾病與死亡的威脅依然存在。另一種病原體出現,甚至可能更致命的威脅依然存在」。
他還說,「大流行遠非我們面臨的唯一威脅」,同時強調需要有效的全球機制來應對各種緊急情況。他建議,當下一次大流行來襲時,肯定會來,「我們必須準備好果斷、集體且公平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