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得而無厭,雖盛亦黃昏(圖片來源:KimJong/Pixabay)
成語「貪得無厭」的相關典故,最早可見於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的《左傳》當中。《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提及:「貪琳無饜,忿纇無期」。意思是貪婪而完全不知滿足,乖戾而不知節制休止。
一個人貪得無厭,就會遭致禍殃;而要是一個諸侯、主君貪得無厭呢?很可能就會連累整個政權遭致大禍。這裡就和大家分享春秋時期一個晉國上卿貪得無厭,導致整個勢力在看似如日中天之際滅亡的故事吧!
話說平王東遷以後,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實際權威已然不復存在,更多的只剩下象徵意義而已。當初受封的宗室們,開始各懷異心。國與國之間的戰事越來越頻繁,兼併的現象亦時有發生。在這之中,誕生了「春秋五霸」,分別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其中,被分封於北方的晉國,是周初的三大封國之一,到了春秋時代,國力依然強盛。而晉國也是春秋五霸中稱霸最長時間的國家。
到了晉靈公時代,晉國內的卿大夫勢力,開始日益壯大。而晉成公時,由於將異姓卿大夫封為公族大夫的決策,導致了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漸漸流向了卿族。等到晉平公時期,六卿的實力已然淩駕於國君之上,而形成「六卿執政」的局面。而在這六個上卿之中,荀罃因為曾幫助晉悼公中興霸業,被封在知(智)這個封邑上,故被人尊稱為「知(智)伯」。
智伯野心勃勃,總不滿足於自己的封地範圍,而處心積慮地想著併吞另外五卿的土地和勢力。一次,智伯聯合另外三位上卿韓氏、趙氏、魏氏,一起出兵霸凌中行氏,並侵占中行氏的領土。
誰知道,幾年後智伯食髓知味,再度出兵,威脅韓康子用割地換取和平。韓康子深怕中行氏的下場近在眼前,便委曲求全地割了整整一百里地。智伯看到事情進展得這麼順利,得意之餘,想著再多要一百里土地吧!便派使臣去到魏桓子那裡,用壓倒性的軍力優勢脅迫魏桓子也割讓土地。魏桓子無奈之下只好同意割地,好息事寧人。
這下子智伯簡直快飛上天了!想著自己是個能讓天下人畏懼而稱臣的真命天子,愣是發起了智國夢,準備要帶領智氏來個大國崛起!
他又看上了趙氏的領土,並一如往常地派兵讓趙襄子割讓出蔡和臯狼這兩個地方。誰知道,趙襄子竟然拒絕了他,而且還大聲喝斥:「我們趙氏土地,可是前人辛苦打拼出來的家業,怎麼可能隨便拱手讓人!」智伯見趙氏區區蕞爾小國,竟然敢這麼不識時務,氣得牙癢癢,立馬出征打算教訓教訓趙氏,並脅迫韓氏和魏氏一同出兵合圍。
趙襄子深知寡不敵眾,便採納謀士計策,退居晉陽城固守。智伯圍困晉陽整整兩年,而不能攻下。後來,智伯靈機一動,導引晉水,打算以大水淹灌晉陽城。就在這存亡之秋,趙襄子當機立斷,派了張孟談去說服韓、魏兩家倒戈。畢竟淫威之下,人心不服。韓康子和魏桓子便欣然夥同趙襄子,放水倒灌了智伯軍營,因此大破智伯軍,並在戰場上擒殺智伯。這是在周貞定王16年(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將智氏宗族全數屠滅,並瓜分智氏封地,史稱「晉陽之戰」。此戰之後,奠定了最終「三家分晉」的局面,從而開啟了戰國時代。
我們可以看到,「貪婪而完全不知滿足,乖戾而不知節制休止」、「貪得無厭」正好就是在形容智伯這種人。智伯雖然靠著他的廣大領土和軍事力量,在周邊勢力面前耀武揚威,甚至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但是,得意忘形後的身死國滅,也只是一瞬間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