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詞氣象縱橫,尤以慷慨悲壯的愛國詞為其主調。(圖片來源:看中國合成圖)
鬱孤臺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是南宋的豪放派詞人,他力主抗金,恢復山河,但是朝廷偏安。當他路過江西造口時,面對山上的鬱孤臺及腳下不斷奔流的江水,不禁令他想起時局,於是就在造口的牆壁上題下了這首〈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表達其沉痛的憂思。
愛國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出生時,南宋的北面江山早已淪陷於金人之手,而他又是一位豪爽尚氣節的俠義之人,所以很早就以功業自許,確立了克定中原、報國雪恥的宏願。
21歲時,辛棄疾參加抗金義軍,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但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閑居。光復故國的雄才大略得不到施展,滿腔愛國熱忱無處發洩,辛棄疾轉而發憤為詞,由此造就出南宋詞壇的一代大家。
現存的辛棄疾詞有六百多首,數量為宋人詞之冠,其詞氣象縱橫,尤以慷慨悲壯的愛國詞為其主調。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這首詞來暗喻其收復中原的決心,他認為,天下大勢如同流水,不會被邪惡勢力阻擋,因此,人們也應在磨難中堅定自己的信念,勿輕言放棄。
其中,「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一句,深切的表達:青山遮住的,是人的視線,但是人們心中的企盼,能夠遮得住嗎?就像東流的長江水,無論如何,都阻擋不了人們對收復失地的信心和決心。
辛棄疾的這首詞作之所以能流傳千載,就在於他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能以天下蒼生為己任,即使身處逆境,依然堅定信念,以文言志,反映出知識分子應有的使命感與道德良知。
在浩瀚的歷史扉頁上,無數的仁人志士堅守著自己的道德良知,表現出中華民族的傲然風骨與浩然正氣,就憑著這股崇高的道德和氣節,我們的民族才能夠在驚滔駭浪中穩舵前行。辛棄疾「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的信念,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