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決定於8月24日向太平洋排放經過濾和稀釋的福島核電站廢水。(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8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日本決定於8月24日向太平洋排放經過濾和稀釋的福島核電站廢水後,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對日本水產品限制進口。另外,中國大陸還出現了民眾搶購低鈉鹽和無碘鹽的現象。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與海嘯破壞福島第一核電站,廠房內已積累134萬噸廢水,足以裝滿500座標準游泳池。這些處理過的廢水用於冷卻受損的反應爐,目前該設施周圍儲存著大約1000個儲罐。
日本政府決定從8月24日起,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經處理的放射性污水排入太平洋,預計將在30年內持續排放。
支持該計畫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監測員,將在現場進行監督排放,並採集水和生物的樣本。
韓國國務總理韓悳洙8月23日就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問題表示,韓國外交部將時刻做好準備,一旦排放不符合標準,韓國將立即就此向國際法庭提起訴訟。
日本政府表示,除氚外,所有放射性元素均已被過濾掉,而氚很難從水中去除,並表示,包括中國和法國在內的正在運營的核電站也排放了較高水平的氫同位素。
氚,亦稱超重氫,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它的原子核由一顆質子和兩顆中子所組成,具有放射性,會發生β衰變,放出電子變成氦-3,其半衰期為12.43年。由於氚的β衰變只會放出高速移動的電子,不會穿透人體,因此只有大量氚才會對人體有害。
中國海關總署8月24日發布公告稱,為全面防範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此前中國大陸只宣布禁止輸入包括福島與東京在內的日本10都縣的水產。
香港特區政府自8月24日凌晨起,禁止自福島、東京和其他八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
同時,澳門特區政府也宣布從8月24日起禁止進口源自日本10個(都)縣的鮮活食品、動物源性食品、海鹽及海藻,包括蔬菜、水果、奶及奶製品、水產及水產製品、肉類及其製品、禽蛋等。
路透社8月24日報導認為,中國對日本水產品的禁令政治意義大於經濟意義。
分析人士表示,日本的出口總額(以汽車和機械為主)接近100萬億日元,中國此舉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並且鄰國之間有著根植於歷史和地區力量平衡問題的複雜關係。就在上週,北京批評了美國、韓國和日本之間一項加強軍事和經濟關係的協議。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莊嘉伊恩(Chong Ja Ian)分析稱,政治競爭影響到經濟,中國的禁令「似乎是中日競爭特徵的一部分,考慮到東京與華盛頓的密切聯盟關係,中日競爭當然也與中美競爭交織在一起」。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7月份中國從日本進口的水產品比6月份(環比)暴跌了35%,降低至3238萬美元(約合47億日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約減少30%。
目前,日本水產品在香港海關的清關也受到了影響。
日本農業、林業和漁業產品及食品2022年的出口總額中,有36%出口到了中國大陸和香港。中國大陸是這些類出口的最大的市場,達到2783億日元,香港位居第二,為2086億日元。
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的日式餐飲店的生意目前已受日本擬排放核廢水影響,有餐廳負責人預測,未來半年可能有三分之一至一半會關閉。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董陳強則預料,如日本排放核廢水,屆時情況會更差,生意額甚至會大跌近七成,即再跌多約三成。
另外,中國大陸還出現了民眾搶購低鈉鹽和無碘鹽的現象。
據中國《第一財經》等媒體8月24日報導,查看生鮮電商平臺可以發現,多個平臺的低鈉鹽、無碘鹽顯示「缺貨」、「補貨中」。
「盒馬的一款低鈉鹽一分鐘前看還有貨,再一劃就顯示缺貨了。」一位消費者表示。
對此,中國鹽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小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產鹽量也滿足需求,所以不建議民眾囤鹽。「我國生產食用鹽,使用原料有海鹽、井礦鹽,還有湖鹽,其構成比例分別為22%,61%,17%。」
生活在上海市的曹先生對自由亞洲電臺說,他和身邊的大部分人對此都不擔心:「完全沒必要擔心,用數字來說明問題,一切以事實為依據。」
由於私人原因,曹先生經常往來於中國大陸和日本之間,對日本的情況非常熟悉。他提到,日本排放的核廢水中,不能通過多核種去除設備(ALPS)去除的氚,會通過海水稀釋至監管標準值的1/40。他還把福島的排放與上海附近的秦山核電場相比:「它這次總的排放量還沒有中國秦山一年的多。有必要擔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