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金融報告的信號與金融危機先兆(圖)

發表:2023-10-23 23:0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財政和金融失衡嚴重,需警惕中國可能爆發危機。
財政和金融失衡嚴重,需警惕中國可能爆發危機。(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0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在中國經濟復甦艱難的情況下,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作《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引發金融業和經濟分析人士的關注。目前財政和金融失衡嚴重,需警惕中國可能爆發危機。

中國的《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被指意義重大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10月21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析對2022年第四季度以來的金融工作主要問題,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考量。

潘功勝從貨幣政策執行情況、金融業運行和監管工作、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隱患等六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潘功勝表示,央行將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力度,引導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降低企業和個人融資成本。

潘功勝表示,將努力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他還承諾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實施宏觀政策調整,加強金融監管,擴大內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推動經濟持續復甦。

潘功勝表示,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防範跨境資金流動異常波動風險,維護外匯市場穩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建立境外投資風險預警和控制體系,維護國家外匯資產安全。

他表示,引導金融機構幫助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包括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

潘功勝在報告中還表示,中國將化解大型房地產企業債券違約風險,防止股票、債券和外匯市場風險傳染,確保金融市場穩定運行。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釋放出特別的信號。

相比於去年報告中「進一步做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表述,今年報告提出,「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處置機制,平穩有序推動重點金融風險處置。」

這或意味著金融風險已經不能防範化解,中國官方的主要目標是如何處置已經爆發的金融風險。

英國路透社認為,該報告意義重大,因為這是中國央行行長在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後,首次對政策發表分析言論。概述了當局的近期優先事項,並已提交給中國經濟決策層。

中國的政府財政和金融嚴重失衡

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正在蔓延。中國房地產公司恆大集團9月28日晚發布公告,稱其接到有關部門通知,該公司董事會主席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恆大集團及其兩家子公司的股價也受此影響下跌。

恆大集團曾是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之一。該公司於2021年出現債務違約,債務規模估計高達3000億美元。與此同時,另一家中國房地產巨頭--負債1870億美元的碧桂園,也面臨著財務崩潰的風險。

《紐約時報》中文網的文章認為,中國龐大的銀行體系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系統,對房地產危機存有巨大敞口:其近40%的銀行貸款與房地產有關。先是世界上負債最多的開發商中國恆大,之後是數十家房地產開發商拖欠或無法償還海外債券,銀行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房地產存在諸多問題:巨額債務、住房供過於求,以及消費者對購房越來越謹慎,意味著政府可能在未來幾年被迫花費巨額資金救助銀行。

香港經濟研究公司東方融資的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Andrew Collier)說,「如果中國不能命令銀行沖銷房地產市場的不良貸款,利息成本將繼續侵蝕經濟,而過多的資本將繼續浪費在沒有價值的投資上。」

《華爾街日報》10月23日的報導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正在退去,地方政府面臨償債困難,而銀行體系則嚴重暴露於這兩方面風險之下。如果是在其它任何地方,這些因素都會被視為一場金融危機的先兆。

雖然現在不可能很快就發生像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2008年倒閉後的全球恐慌那樣的崩潰。然而,中國的財政和金融失衡狀況已經非常嚴重。人們根本不知道中國經濟、以及集權於習近平一人的中共領導層能在多大程度上應對這些壓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週發布的一系列報告揭示了該問題的嚴重性:

首先,儘管中國公布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幅達到4.9%,但中期前景已明顯惡化。IMF認為,中國未來四年的平均年增長率僅為4%,低於一年前預測的4.6%。這使得中國擺脫債務泥潭的難度比10多年前經濟增長率為10%時要大得多。

其次,IMF還提高了對中國的政府財政赤字預測,認為到2028年,赤字與GDP之比將從今年的7.1%升至7.8%。

財政赤字,在這裡是指中國的中央政府在每一財政年度開始之初,會制定一個當年的財政預算方案,若實際執行結果收入大於支出,為財政贏余,支出大於收入的經濟現象,就叫作財政赤字。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余。但是,在現實中,中國經常需要大量的資金解決大批的問題,財政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

目前,作為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的土地出讓金已經枯竭,中國地方政府在償還債務方面困難重重。IMF估計,30%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如果沒有政府支持就無法生存。這對中國的銀行來說是個大問題,畢竟這些銀行持有大約80%的地方政府債務。

IMF估計,僅這些債務重組成本的一半,就將使中國的銀行業揹負4,650億美元的減值支出,使吸收損失的資本與資產之比下降1.7個百分點。

IMF對全球銀行進行的壓力測試表明,如果發生經濟衰退,將會大量消耗這些資本。

IMF為中國模擬了一種不利情景,即三年內平均年增長率為1%而不是5%,並且房地產持續貶值。結果是到2025年,中國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將從去年的11%驟降至7.1%,是壓力測試的所有地區中最差的。還有可能出現惡性循環:貸款損失越多,銀行放貸就越少。地方政府借不到錢,就會削減投資和社會服務,經濟增長和房產價值就會進一步下降。

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的中國市場研究總監洛根·賴特(Logan Wright)告訴《華爾街日報》,中國的金融危機不會源於外部衝擊,或是反映市場價格下跌的資產突然重估。在投資者認為政府會支持他們的資產,卻發現政府並非如此時,危機就會發生,例如,「房地產行業以前被認為大到不能倒,直到中國政府自己的政策重點突然被認為有所不同。隨著越來越多開發商的財務狀況日益受到懷疑,信貸風險很快就出現了。」

賴特說,隨著政府的隱性支持從外圍資產中撤出,投資者也許會認為這種支持不再適用於小型銀行、房貸和地方政府等核心資產,「這就是通向危機的潛在道路。」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中國問題專家馬永哲(Martin Chorzempa)認為,中國的債務規模太大,經濟增長速度太慢,不可能像20年前那樣將不良貸款問題掩蓋起來。他還擔心,在習近平治下,治理的質量已經惡化。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