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所載,教導了我們如何說話。(圖片來源:Pexels)
說話是一門藝術。智者慎言,言由心生,應該說的話,就說出口,適時發言。懂得說話的人,不會講出令人不舒服的話,不會冒失的得罪人,因此是人人都想結交的朋友。其實,據傳是由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制定的《禮記》(又稱為《小戴禮記》、《小戴記》),記載了許多正統之道,其中包括教導了我們如何說話。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吧!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等,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禮記》章法謹嚴,映帶生姿,文辭婉轉,前後呼應,語言整飭而多變,是「三禮」之一、「五經」之一,「十三經」之一。自東漢鄭玄作「注」後,《禮記》地位日升,至唐代時尊為「經」,宋代以後,位居「三禮」之首。《禮記》中記載的古代文化史知識及思想學說,對儒家文化傳承和德性教養,有重要影響。
1、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禮記·表記》
譯:君子在別人面前舉止應慎重,容言要端莊,不要說錯話和說不該說的話。
感悟:幾句可用以勸人要謹言慎行,對人不要說不該說的活,也不要作不該作的事。一個方面是說,免得授人以柄,招致非議。另一方面,也是君子的個人修養。事情的成敗得失,很多時候取決於說話之人能否在適當場合說出適當的話。
2、公事不私議。《禮記·曲禮下》
譯:大家的事不能私下偷偷的議論。不私下議論公事。
感悟:有口不以私言,公事當公議、公辦,如果私下議論,則有姦邪謀私之嫌疑。言其所當言。
3、朝言不及犬馬。《禮記·曲禮上》
朝是謀政、議政之處。辦公時,不言談及犬馬等遊樂之事。工作時要有敬業精神,更要自律。
4、公庭不言婦女。《禮記·曲禮下》
辦公時,不要談及聲色之事。說話要把握住時機,要在適當的時機談論適當的事。
5、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禮記·曲禮下》
譯:朝庭之上,言動都要合理。官、府、庫、朝,都是辦公場所。在相應的辦公場所,就談論所應處理的事務。
感悟:一個人不能圓滑,但要圓融,學會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以說話潤滑人際關係。見了官場說官場上的話,見了生意人說生意場中的話。一個有修養的人,跟不同的人談話,其主題都扣合對方的身份,所談都是合乎道理的事情。這樣就會使對方受益。
一個人不能過於圓滑,理應學會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以說話潤滑人際關係。(圖片來源:Pexels)
6、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禮記·曲禮下》
譯:居喪期間,不要談及快樂的事;祭祀時,不要談及凶事。
感悟:高談闊論、嬉笑打鬧都是對亡者及家屬的不敬,說話壓低聲音,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出您的誠意和風度。
7、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禮記·雜記下》
譯:處於一定的職位,而沒有在那個職位上所應該提供的意見,君子為其感到羞恥;有那樣的言論,卻沒有那樣的行為,君子為其感到羞恥。
感悟:這幾句多用於說明處於一定的職位就應該有符合那個職位的言行,也可用於譏諷居於一定的職位而不稱職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言、行的問題。有些人總喜歡把話說得很大很滿,但總是缺乏行動,沒有結果。古人非常鄙視這種人。我們生活、工作中,寧肯把話說得樸實、謙虛,也不要自誇。
8、長者不及,毋儳言。《禮記·曲禮上》
長者沒有談及的事,不要提及。與尊長談話時,應該由尊長主導話題。
9、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禮記·曲禮上》
侍奉先生,如果先生問話,一定要等先生問完,再回答。不要打斷先生的話,不要插話。同樣在與別人交流時,出於對對方的尊重,最好不要主動打斷別人。
10、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禮記·曲禮下》
譯:禮尚謙。若多人同侍長者,長者向眾人發問,侍坐者當先看看周圍,待他人來回答,不宜率然搶先回答,要察言觀色來對答。少頃,若終無人說話,再來回答長者的問題。
感悟:言由心出,智者慎言,該說則說,適時而言。在與長者說話時,如果還沒有輪到自己說,就先說了,這是急躁;不看對方臉色,揣摩其心意,便輕率開口說話,這叫睜眼瞎;該自己說話時卻不說,這叫隱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