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報告引發習近平和李強等人交頭接耳。(圖片來源: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3月9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兩會」在北京召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的報告把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和增強企業信心列為工作重點,媒體發現報告引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李強等人討論。另外,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但是近年來民企運營艱難。
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的報告大篇幅闡述民營經濟
「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和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於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於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多數政策都會在「兩會」期間公布。
中國民營企業信心低落、市場情緒悲觀之際,中國最高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和最高法院院長張軍3月8日分別向全國人大做報告。
中國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都在今年「兩會」的工作報告中大篇幅闡述保護民營企業的工作,分別把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法治環境,以及用法治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列為今年工作重點。
對比過去兩年,本次工作報告是最高檢首次提出「用法治增強企業發展信心」,也是最高法首次把「依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列為上一年工作回顧的獨立小節。
應勇在最高檢報告中回顧去年的工作時稱,最高檢著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最高檢報告過去兩年談到有關營商環境的內容時,在談及企業的同時也聚焦「保就業保民生」,今年的報告則側重民營企業。
中國經濟在疫情後復甦乏力,市場對民營經濟的信心不足;這些年來,民企面對的不公平競爭也一直受到詬病。
最高檢的報告強調,最高檢過去一年注重運用法治方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報告列出的最高檢工作還包括,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對待,依法平等保護;以及依法保護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等。
最高法報告在回顧去年工作時,有專門小節闡述「依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其中提到最高法在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力解中小企業急難,以及助力完善企業治理方面的工作。
報告還稱,過去一年「司法當好民營企業‘老娘舅’,重在真厚愛、真嚴管」。
在今年的工作安排中,最高法稱將「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法治環境」,並且「妥善處理房地產開發、配租配售等合同糾紛,積極服務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兩高報告引發習近平和李強等人交頭接耳
最高法院院長張軍、最高檢察院院長應勇作報告時,主席台上出現異常情況。
3月9日,據香港《明報》報導,兩高作報告時,習近平翻開放在身前桌面的報告,還用筆在上面寫字。
報導稱,張軍讀報告期間,先是李強發現了問題,然後持報告向習近平說話,似乎在報告事項。兩人談了一會兒,王滬寧也加入討論。不僅習近平、李強、王滬寧三人談話,一旁的副總理劉國中和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兩位政治局委員也同時聊了起來。
之後,張軍作報告期間,習近平大半數時間看報告,還拿出筆在報告上寫字。李強及王滬寧兩人仍時不時交換意見,習近平也不時插話。坐在王滬寧身邊的副總理丁薛祥也來詢問情況,國家副主席韓正和外長王毅也短暫交流。
應勇作報告時,坐在習近平另一邊的趙樂際也參與談論。習近平拿起報告向趙樂際說話時表情嚴肅,還不時地點著報告甚至敲敲桌子。
報導稱,趙樂際側身聽講長達三分鐘,最後習近平將報告拍在桌上,兩人對談結束,趙樂際趕忙拿起筆開始寫字。之後,應勇讀報告期間,趙樂際幾乎沒再抬過頭。
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啟動
綜合中國大陸媒體2月22日報導,中國司法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共同召開的立法工作座談會明確,民營經濟促進法起草工作已經啟動,立法進程將加快。
座談會提到,「聚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執法公正司法......」。
多位專家表示,「立法保護民營經濟,凸顯國家對民營經濟保護的制度安排和法治保障.....對民營經濟主體合法權益尤其是民營企業家人身合法權益進行保護。」
隨著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北京當局再次不斷表態支持民營經濟。2023年7月,北京當局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9月在國家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局,11月央行、金融監管總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12月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不過,外界對此有不同看法。
旅美經濟學者夏業良在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時表示,中國民營經濟遭到政策的長期打壓,通過專項立法來補救政策的缺陷並不能挽回民營經濟的信心。「我不認為這是誠心誠意的,這種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打壓民營經濟幾年之後,採取的一種補救措施。它已經看到目前的經濟形勢非常糟糕,知道自己之前做過頭了、做錯了,但沒有辦法回到從前了。」
夏業良進一步分析說,不僅是中國民營企業家對政策的連貫性沒有信心,外國投資者也對中國市場失去了信任。中國頭部教培機構新東方在遭受政策打壓後,經歷了沉痛的轉型。但近期北京當局又再次進行政策轉向,從打壓變成扶持教培行業。「沒有基本的法制保障,所以誰都不敢繼續投資和經營。這種朝三暮四、顛倒黑白、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讓大家對中國的政府及法制環境沒有任何信任可言。」
美國民間機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認為,對民營企業家而言,並不需要通過專項立法來獲得保護,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最關鍵在於落實各項基本法律,變人治為真正的法治。「好好把現有法律落實到實處,把政府無限膨脹的權力關回籠子裡」。
民營企業家仍心存憂慮
中國「第一財經」此前發表社論稱,法治經濟才是最好的市場經濟,「各地出臺的政策很多,但還處在較低層級,導致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剛性不強......侵害民營企業利益的行為具有更多隨意性。」
文章稱,重要的是在加快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專門立法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法律系統的銜接。「對民營經濟來說,從《憲法》到《民法典》再到《公司法》等都有很明確的規定......所有的一切不是對既有法律規定的重複,不是為了立法而立法。」
有民營企業主擔憂這種政策是否具有延續性,否則不會帶來信心,這樣讓企業很難做。有小企業主表示對官方政策依然是沒有信心的,「套話居多,人民的信心不是靠開幾次會和發幾個文件就能提升的。」
身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原中國民營企業家胡力任直言,這些政策北京當局實際做不到,「可能是這樣的,就是如果你和政府的關係好,有些政策可能做得到,其實還是走老路。以前我在國內做企業的時候,很多人就是這樣,他需要政府關係,需要去賄賂官員,有些政策你可能拿得到。」
胡力任現在雖然已離開中國,但他一直和中國的企業家群體保持緊密聯繫。據他的觀察,他在國內的企業家朋友目前處境都不太好。他也提到,可能還有少數的行業,包括醫藥類企業,以及和汽車有關的金屬加工企業還有不錯的市場。但對於目前中國經濟下行的趨勢下民營企業家的前景,胡力任保持悲觀的判斷。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指出,中共可能只是為了安撫民營企業家。中共並不喜歡民營經濟,希望以國企控制中國經濟。在中國經濟中,民營經濟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為中國經濟的發展的穩定和可持續性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近年來,「國進民退」的現象愈發突出。中共還試圖通過限制民營企業的影響力和擴張,近幾年對滴滴出行等民營企業進行「監管」就是例證。
《紐約時報》中文網此前發布「北京提振民企信心,但企業家們並不買賬」的文章指出,現在很明顯的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政治。恢覆信心需要系統性的變革,為企業家階層和私有財產提供真正的保護。
一名科技企業家說,信心問題的核心是政府的信譽問題,中共政府在過去幾年幾乎失去了所有的信譽。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