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價指數時隔6個月首度上升 經濟通縮結束?(圖)

作者:文龍 發表:2024-03-10 08: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分析指斷定中國經濟通縮結束為時過早。
分析指斷定中國經濟通縮結束為時過早。(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3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3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2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出現自去年8月以來的首次上升。中國經濟出現通縮(通貨緊縮)跡象,分析指斷定通縮結束為時過早。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時隔6個月首度上升

3月9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2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其中,CPI同比上漲,PPI同比下降。

2月CPI同比上漲0.7%,這是去年8月以來的首次上漲。2月CPI環比上漲1.0%。

數據顯示,2月CPI城市上漲0.8%,農村上漲0.5%;食品價格下降0.9%,非食品價格上漲1.1%;消費品價格下降0.1%,服務價格上漲1.9%。

2月份,食品菸酒類價格同比下降0.1%,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約0.03個百分點。食品中,蛋類價格下降5.1%,影響CPI下降約0.03個百分點;鮮果價格下降4.1%,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下降2.9%,影響CPI下降約0.09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4.1%,影響CPI上漲約0.08個百分點;鮮菜價格上漲2.9%,影響CPI上漲約0.07個百分點;糧食價格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1個百分點。

其它七大類價格同比六漲一降。其中,教育文化娛樂、其他用品及服務、衣著價格分別上漲3.9%、3.0%和1.6%,醫療保健、生活用品及服務、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5%、0.5%和0.2%;交通通信價格下降0.4%。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隨著時間變動的相對數,綜合反映居民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和服務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涵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它用品及服務等8大類、268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是中國傳統新年假期,一年中主要的家庭團聚和消費旺季按照往常會普遍推高物價,但今年食品菸酒類價格卻大部分下降,表明內需不振、消費低迷。

2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2%;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4%,環比下降0.2%。

PPI連續第17個月收縮,該指數衡量離開工廠的貨物成本並概述經濟的健康狀況。

斷定通縮結束為時過早

據法新社報導,上海保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警告稱,「我認為現在斷定中國通貨緊縮已經結束還為時過早」。

他強調說,因為「如果我們將今年前兩個月的平均通脹率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就會發現物價保持穩定」。

雖然價格下跌對於購買力來說似乎是件好事,但通貨緊縮對經濟構成威脅,因為消費者傾向於推遲購買,希望價格進一步下跌。由於需求不足,公司被迫減少產量並同意新的折扣來出售庫存。

除了消費低迷之外,中國的經濟活動還受到房地產危機、年輕人高失業率以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這些因素都影響了對中國商品的需求,進而影響了工廠活動。

北京當局多次宣布拯救房地產業的措施,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據張志偉指出,本週舉行的「兩會」宣布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但「財政衝動傳導到經濟並幫助內需復甦需要時間。」

2023年全年,中國的CPI平均上漲0.2%,遠低於主要經濟體的通脹率。

北京當局設定的2024年通脹目標是3%,經濟增長5%左右,這是幾十年來的最低數字之一,也反映出中國自新冠疫情以來一直在努力復甦的經濟。

中國向全球輸出通縮引發擔憂

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引發外界對全球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警告說,中國產能過剩,正在全向世界輸出通縮,各國需就此準備應對措施。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得益於以低成本的「中國製造」商品發展外貿經濟。但如今,因其國內房地產市場低迷,消費不振,加上人民幣走軟,中國商品的出口價格正以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跌。

報導引述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表示,中國為扭轉困境將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的壓力,而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少經濟學者認為,這對新興市場,尤其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國家影響最大。

報導指出,西方製造商對中方不公平競爭的抱怨正在增加。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宣布,將它在德國的電動車價格下調5%至15%。奔馳公司已就此發出警告,其利潤受到電動車價格戰的殘酷打擊。

該報導還引述FIM Partners分析師指出,北京花了20年時間,摧毀新興市場製造業的競爭對手或將它們擠出全球市場,現在則威脅要對已開發經濟體的製造商做出同樣的事。

有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的高級研究員認為,美國和歐盟正面臨艱難的選擇,要不降低對中國商品的依賴,要不就成為推動中國供應廉價商品的力量。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2月12日接受自由亞洲電臺採訪指出:「‘中國製造’現在碰到的問題是,產能一樣強,但全球市場需求沒這麼高。同時,美中貿易戰,美國和其他盟友與中國有一定脫鉤的關係,導致這些產能沒有地方可以賣了。當然,中國政府本來預定要用‘一帶一路’市場想辦法去消耗可能過剩的產能。目前看來,這些‘一帶一路’國家都還沒有能力去做這樣的消費」。

為何通縮比通脹更可怕?

在經濟學中,通脹和通縮是兩個極端但都可能具有負面影響的現象。通脹指的是貨幣貶值,導致物價上漲,而通縮則相反。儘管通脹經常被視為經濟的主要威脅之一,但通縮也可能帶來嚴重的後果,甚至比通脹更加可怕。

通縮和通脹都是由貨幣供應和需求關係引起的結果,但它們的影響方向截然相反。通脹發生時,貨幣供應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增長,導致物價上漲。而通縮則是貨幣供應相對於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導致物價下降。

在通脹期間,債務人通常是贏家,因為他們可以用更便宜的貨幣償還債務。而債權人會受到損失,因為他們的貸款價值會因貨幣貶值而下降。通脹還可以刺激消費,因為人們傾向於在物價上漲之前購買商品和服務。但是,通脹也可能導致投資不確定性增加,因為企業難以確定未來的成本和收入。

與之相反,通縮時情況則恰恰相反。債務人會面臨更大的負擔,因為他們必須用相對更值錢的貨幣來償還債務。此外,通縮還可能導致消費者推遲消費,因為他們預期價格會下跌。企業也可能推遲投資,因為他們擔心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會繼續下降。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