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半年來首次擴張。(圖片來源:ST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4月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官方公布的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製造業出現半年來首次擴張,但實現今年經濟成長目標並非容易。並且,由於中國經濟放緩,對一些新興經濟體也產生了影響。
中國製造業PMI徘徊在榮枯線
PMI涵蓋了企業採購、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包括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領域。50%是這項指數的榮枯線(或稱臨界點),高於50%則標誌該指數處於擴張階段,反之,則處於收縮階段。
中國國家統計局3月3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8%,比上月上升1.7個百分點,高於臨界點,製造業景氣回升。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1.1%、50.6%和50.3%,比上月上升0.7、1.5和3.9個百分點,均高於臨界點。
從分類指數看,在構成製造業PMI的5個分類指數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和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高於臨界點,原材料庫存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低於臨界點。
生產指數為52.2%,比上月上升2.4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生產活動加快。
新訂單指數為53.0%,比上月上升4.0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景氣水平回升。
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8.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收窄。
從業人員指數為48.1%,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有所改善。
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50.6%,比上月上升1.8個百分點,表明製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有所加快。
路透社報導說,在房地產行業仍深陷危機並拖累整個經濟成長的背景下,這或許可以讓中國的決策者稍稍喘一口氣。儘管增幅仍然相當有限,但這畢竟是自去年3月以來PMI出現的最高值。北京當局2022年年底突然解除新冠疫情嚴厲的封控措施後,中國經濟曾經出現反彈,但是曇花一現,到去年3月,經濟成長的動力已經消耗殆盡。
中國在新冠疫情後令人失望的復甦引發了對其經濟模式基礎的懷疑,並引發了政策制定者需要考慮更大膽的改革以支撐長期成長的預期。過去一年,由於房地產危機、消費者減少支出、外國企業撤資、製造商爭奪買家,以及地方政府揹負巨額債務負擔,北京當局一直在應對經濟成長低於預期的問題。
中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的高頻就業數據是國內經濟中仍有多少閑置勞動力的另一條線索。研究諮詢公司Gavekal發現,在2023年的大部分時間裏,中國PMI的就業分項指數按其在就業市場中的行業份量進行加權合成後的水平遠遠低於其長期平均水平。
並且,中國房地產業持續低迷仍將拖累整體經濟的成長,而地方政府債臺高筑、國有銀行業績不彰也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3月初舉行的「兩會」上宣布,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的目標在5%左右。路透社引述分析師的話說,中國的決策者們如果真要實現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還必須出臺更多的經濟刺激和振興措施,因為去年的經濟成長5.2%是基於2022年相對較低的基數,而今年要在去年成長5.2%的基礎上再成長5%,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達到的任務。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認為,中國經濟繁榮已落幕,政府政策正讓情況變得更糟。
報導指出,中國面臨的人口結構薄弱和債務沈重等根本性挑戰確實嚴峻。但還有一點顯而易見,困擾中國的很大一部分問題演變成了一輪糟糕的週期性滑坡,而政府不恰當的政策選擇令這種局面雪上加霜。李強3月5日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但他履新後首次進行的這一講話幾乎無法讓人相信北京認識到了這一點,或者願意改弦更張。人口老齡化、地方債務負擔沈重以及受挫的房地產融資模式是棘手的問題。但中國最大的結構性問題可能是其日益僵化的政策機制。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殃及許多新興經濟體
據法廣RFI引述法國《費加羅報》的報導,中國經濟目前的困境殃及從非洲,到巴爾幹的許多國家。不僅因為自2010年起,中國就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且也因為中國對許多國家有影響力,尤其是那些原材料出口大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中國未來三年的經濟增長都在4%左右,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的專家則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幅度會低於2%。而北京當局預測2024年增長5%。許多嚴重依賴中國的國家將會面對嚴重衝擊。包括韓國在內的一些亞太國家也不例外。
文章引述法國財政部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在中期內放緩,會通過貿易和金融兩個管道,影響新興經濟體。中國是全球超過12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其中大部分都是新興經濟體或原材料出口國。非洲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安哥拉18.7%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來自對中國出口。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債權國,主權貸款和商業貸款在2015年時達到1800億美元;中國也發行緊急貸款,幫助借貸國償付債務利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GDP下跌1%,意味著非洲經濟增長將損失0.25%。
至於發達國家,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分析師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投資方面。由於中國投資重點轉向亞太地區 ,許多歐洲國家的「一帶一路」項目被擱置,尤其是在巴爾幹地區。塞爾維亞和克羅埃西亞都深受影響。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也受到影響。但該專家認為,德國經濟遇到的難題首先是中國實現升級的產業恰恰是德國的強項。另外,新冠疫情效應仍然沒有消失。儘管邊境重新開放,但中國遊客並沒有蜂擁而來。2010年至2019年間,全球中國遊客人數曾翻了一番。據估計,全球旅遊業收入與新冠疫情前相比,減少達129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