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紐時》、自由亞洲 《華日》宣布撤離香港(圖)

發表:2024-05-04 01: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為霧氣籠罩的維多利亞港。(攝影:龐大衛/看中國)
圖為霧氣籠罩的維多利亞港。(攝影:龐大衛/看中國)

【看中國2024年5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自《國安法》後,香港傳媒業舉步維艱,獨立傳媒更是少之又少。多番被中共外交部及港府點名批評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在5月2日,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宣布將亞洲總部由香港遷往新加坡,據指近半駐香港的編採人員遭解僱。有香港網民感嘆,國際大企業、大財團相繼撤出,香港這個昔日的國際大都會正在向「小城化」方向發展。

5月3日是世界新聞自由日,無國界記者(RSF)公佈2024年新聞自由指數,180個國家中香港排名135,較去年升5名,不過整體評分下跌1.8分,排在津巴布韋、烏干達等非洲國家後面,更被評為「狀況艱難」級別。

無國界記者指,自《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相繼停運、香港電台被審查,記者繼續遭受打壓。中國則由去年排「尾二」,上升7名至172,整體評分上升至23.36分,但繼續被列為第五級「狀況嚴峻」國家。無國界記者指中共當局全面打壓媒體,令新聞自由指數停滯不前。

目前在中港兩地運作的獨立媒體都面臨巨大壓力,只能報導非敏感話題,一旦涉及政治,觸及政權,揭露真相,當局的打壓便如影隨形。

就在世界新聞自由日前夕,《華爾街日報》總編輯Emma Tucker 2日向員工發出內部信件,宣布公司撤離香港的消息。信中指,公司的亞洲總部將遷至新加坡。信中特別強調,搬離香港的做法是效仿《華日》報導的許多其他公司(as many of the companies we cover have done)。不過,信中沒有明確指出撤離的真正原因,亦沒有提及23條立法或、香港政治氣候或營商環境等內容。

有分析認為,其他公司撤離香港是不想無端成為《國安法》「亡魂」,唔知幾時就誤踩紅線,公司資產被凍結,管理層淪為階下囚。《華日》曾經被中共外交部和香港政府點名批評,感受到危機就係身邊,當然是走為上策。

無國界記者早前統計,僅在今年,港府至少7度公開譴責及強烈反對香港及海外傳媒,其中就包括《華爾街日報》。其關於香港的所謂負面報導,被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批評為「具誤導性及不當言論」。

除了《華爾街日報》外,《紐約時報》早前亦將香港的分社遷往南韓首爾,同樣被鄧炳強點名譴責的自由亞洲電台,上月亦結束在香港的辦事處。

據《華日》去年11月的一篇報導指,跨國企業因對中港的聯繫日益緊密而感到不安,從最初的少量離開,演變到今日的大規模撤離。銀行、投資公司、科技公司等外企競相離開香港,上演一出資本大逃亡的歷史場面。在港營運的美國企業數目於2022年6月降至1,258家,為2004年來新低。有分析指,谷歌、臉書等亦有機會搬離香港。

有香港網民感嘆,國際大企業、大財團相繼撤出,香港這個昔日的國際大都會正在向「小城化」方向發展。他說,香港已經沒有什麼大產業,金融業也失去了,就剩下一群小市民為生存而生存。工資越來越低,就快和大灣區看齊了,連生活品味、潮流文化都向二三城市發展……實在令人唏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