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濕熱的天氣要特別注意預防中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炙熱的天氣令人煩躁不堪,高溫濕熱的特性容易引發中暑,中醫師王大元在臉書粉絲專頁提醒大家炎炎夏日注意預防中暑,同時分享中醫治療中暑的妙方。
王大元醫師指出通常中暑前會先有熱衰竭或熱暈厥現象,熱衰竭是因為持續出汗,加上沒有適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身體開始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想吐或食慾不振;熱暈厥則是因血液流到周邊血管加強散熱功能,導致腦部血循不足而頭暈或昏倒。許多人會把熱衰竭和熱暈厥誤當成中暑,其實這只是中暑的「前兆」而已,若沒有適當的處理就可能演變成中暑,像是體溫超過40度、神智不清和皮膚乾燥無汗都是中暑的常見症狀。
吹冷氣也會中暑嗎?
王大元提到中醫將中暑細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是因為在大太陽底下,體溫調節中樞失靈,排汗和小便異常減少,因此使得熱氣蓄積體內。陽暑較常出現在廚師、農夫、運動員或工人等,症狀可見皮膚乾熱、心跳加速或口渴煩躁,嚴重時會神智不清。「陰暑」是使用錯誤的降溫方法,像是吹冷氣、喝冰開水等,身體瞬間降溫造成體表汗腺收縮,汗水無法排出,體內無法有效散熱,因而出現頭痛、頭暈、噁心想吐或肩頸僵硬等問題。
中醫治療中暑
中醫針對不同的中暑型態有不同的藥物治療,王大元醫師表示熱中暑常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可鎮靜解熱補元氣。冷中暑的部分是暑熱被寒濕所困,可用「黃連香薷飲」或「葛根湯」加減。此外,可以喝點微涼減糖的綠豆湯和酸梅湯也能清熱解暑。
中暑可以刮痧治療嗎?
不少長輩遇到中暑時都會自行刮痧治療,不過針對不同類型的中暑,效果不盡相同。王大元醫師指出「陽暑」刮痧散熱的效果比較好,但「陰暑」刮痧的效果不佳,因為「陽暑」為體內暑熱過盛,刮痧可以散熱涼血,但如果是中「陰暑」,毛孔持續緊閉,無法讓汗發出來,「陰暑」比較適合洗熱水澡或是熱敷頸部。
刮痧時可抹凡士林類的油性潤滑劑,從頸肩大肌肉由上往下輕刮,刮到出痧出紅即可停止,若家中有拔罐器,也可以沿著大椎、風池、肩中俞穴吸附5~7分鐘,些微出痧即可。
炎熱的天氣不論在室內或戶外,都要注意補充水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預防中暑的4個方法
瞭解了中暑的治療與處理,預防中暑的方法也不可忽略,臺灣國民健康局提供4個預防中暑的方法供大眾參考:
躲太陽
避免於上午10時至下午2時到大太陽底下運動,可選擇早晨和傍晚時間,進行戶外活動,並適時到陰涼處休息。
補水分
不論在室內或戶外,都要注意補充水分,而且不要等到覺得渴了才喝水。為減少體液流失,避免喝含有酒精或含糖飲料,也不要喝太冰的飲料或水。
勤防晒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在戶外應撐陽傘、戴寬邊或通風的遮陽帽子及太陽眼鏡,外出前30分鐘應先擦防晒乳液。
要通風
選擇通風或有風扇、空調的地方,切勿將孩童或寵物單獨留在於汽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