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2024年奧運男子雙打羽毛球頒獎典禮,臺灣金牌得主(中)李楊、王齊霖。(圖片來源:ARUN SANKAR/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8月6日訊】奧運男子羽球雙打上演「兩岸大戰」,臺灣選手王齊麟和李洋擊敗中國的梁偉鏗和王昶,拿下金牌成功衛冕。除了場上競技外,場下兩岸網友在社交媒體討論得火熱,而央視到底轉播與否,前後反覆,也引起熱議。
臺灣羽球男子雙打「麟洋配」奪金的那一刻,現場響起一片歡呼。
王齊麟和李洋在金牌戰中,先以21:17拿下第一局,中國的梁偉鏗和王昶21:18拿下第二局追平,決勝局第三局雙方互有領先,最後「麟洋配」以21:19奪取金牌,在奧運衛冕成功,也是奧運賽史上羽球男雙第一個衛冕的組合。
臺灣在奧運是以「中華臺北」名義參賽,頒獎典禮上奏起的是「中華奧會會歌」,和臺灣的「國旗歌」是同樣的曲調。雖然會歌另外填了詞,但是在場的臺灣觀眾同聲唱起了熟悉的「國旗歌」歌詞。
臺灣國旗歌歌詞:「同心同德、貫徹始終、青天白日滿地紅。」
在現場觀看比賽的臺灣球迷Ayu越洋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儘管在現場來自中國與臺灣的觀眾大約是七比三左右,又因為很多臺灣球迷是在「麟洋配」晉級四強後臨時買票,座位大都散落並未集中,可是加油聲不落人後。頒獎典禮時,臺灣的「國旗歌」歌聲響起,讓在場的臺灣觀眾非常感動。
「雖然不是唱我們國歌,但就是那個氛圍很感動,所以每一個人都很大聲的唱出來,因為只有奪得金牌的選手,才能唱自己的歌。所以我覺得所有人完全不顧一切,把心中情緒都釋放出來,開始大聲唱歌。」
羽球男雙兩岸大戰球評:央視轉播「父子騎驢」
這場比賽從場內一路開打到場外,尤其是央視的轉播與否,過程峰迴路轉,不亞於比賽過程。
臺灣愛爾達體育撞球評石明謹接受本臺訪問時表示,上一屆東京奧運,男子羽球雙打金牌戰同樣也是海峽大戰,中國的李俊慧、劉雨辰輸給「麟洋配」,只拿到銀牌,當時央視也卡掉頒獎典禮。這次巴黎奧運四強賽時,場內發生臺灣球迷拿臺灣加油標語,被保安人員拿走事件,也埋下爭議。
「央視有一點‘父子騎驢’,因為它播也不是、不播也不是。因為如果播了,萬一中國輸了,然後又發生臺灣球迷或者是跟中國球迷起衝突的畫面,對他們來講確實不是很好掌握,」他說。
石明謹指出,金牌戰當天,央視一開始節目表先取消轉播,宣布同時段要錄播吊環項目,引起輿論炸鍋,到了傍晚央視又公告恢復轉播。然而,在第一局麟洋配領先時,央視並未直播,直到第二局中國後來居上復播,等到第三局麟洋配確定奪金,央視又迅速卡掉轉播。
「中國號稱是一個大國,其實心胸很狹隘,根本就容不下別人。所以,央視輸了就停播,或者是贏了才轉播,就顯示小肚雞腸,」時事評論人士陳破空對本臺表示,中國聲稱奧運會不要扯上政治,他們自己就把奧運會扯上政治。這次中國奧運會代表團非常慘,行前就已經被交代只能接受央視採訪,央視動員2000人轉播採訪本屆奧運,央視轉播也受到很大壓力,這是中國政治加速倒退向左轉的表現。
中國羽球男雙失利中國網民精神勝利喊「臺灣是中國的」
這場海峽大戰,儘管央視沒有全程轉播,中國網民在社交媒體留言相當踴躍,還有人翻牆跨海到臺灣媒體,形成另類「開戰」,留言說:「中國加油、祖國統一」、「都是中國、誰贏都一樣」。
尤其在中國隊輸了之後,社交媒體上的討論更是火爆,不少人留言說「臺灣何時收復?」、「什麼時候統一,下屆奧運不想再看到TW隊」、「未來是你們的,臺灣是中國的。」還有網友留言「壓力很大啊!輸給其他國家還好,輸給今天這個要被罵死。」
中國選手頂著輸不得的壓力
石明謹分析,羽球是中國的強項,這次梁偉鏗和王昶世界排名第一是大會的頭號種子。而臺灣的麟洋配自從東京奧運奪金後,一路跌跌撞撞,兩年來沒有拿過一次大賽冠軍,這次麟洋配以哀兵姿態一路過關斬將。
石明謹:「對臺灣來講,臺灣不是個奪牌大國,我們拿個銀牌也能接受。可是對於中國來講,拿不到金牌、又輸給臺灣,選手心理壓力確實是非常非常大。中國在羽球項目不是沒有輸過,可是如果奧運連續輸臺灣兩次,都在冠軍戰,這個意義完全不一樣,對他們來講很沒有面子。」
儘管中國選手有輸不得的壓力,但是頒獎典禮之後,金、銀、銅牌三組選手一起合影,畫面和樂融融。王昶在微博上發文說,這是他首次出征奧運、收穫一枚銀牌,即便結果和對自己的期望還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也將是他努力的動力。
另一邊,梁偉鏗也表示,這是他的第一次奧運之旅、和同伴一起站上了頒獎臺,雖然沒能拿冠軍,但一路上累積的經驗和經歷還是很寶貴的,且希望他們的鬆弛感能激勵更多青少年,在壓力之下輕鬆應付。
来源:自由亞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