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福建省沙縣一養老院食堂老人們準備吃午餐。(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2月16日訊】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一直是現代文明社會的標誌之一。這對於以強調生存權即人權的中國政府來說,無疑是個難以迴避的問題。那麼,在人口結構日趨老齡化之際,中國與養老相關的設施建設和投資又是一種什麼狀況呢?
中國的《經濟觀察報》日前引述「企查查」最新統計披露,從2019年至今,養老機構相關企業的註冊量呈快速下降趨勢。其中,截至到今年12月11日,全國養老機構相關企業的註冊量為681家,相比於2023年全年下降了22.5%,更僅為2019年全年的26%。
也就是說,在短短5年間,中國的養老機構竟大幅減少了七成之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首先還是要搞清楚中國人口結構的狀況。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初發布的官方數據,2023年末全國人口為14億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了208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億1676萬人,佔比15.4%;60歲及以上人口為2億9697萬人,佔比21.1%。而根據中央財經大學週六發布的《中國人力資本報告2024》,從1985年到2022年,中國勞動力平均年齡已從32.25歲快速增加到39.72歲。這意味著,中國勞動力結構也正在進一步向高齡化推進。
外界擔憂,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可能最終成為困擾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美國《華爾街日報》指出,在當前中國經濟持續不振和房地產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用於養老金支付等公共服務的資金日趨短缺。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庫中國社會科學院早在2019年就預測,即使有政府補貼,到2035年,由國家主導的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能耗盡,屆時將完全依賴新勞動力的繳款。
那麼,中國養老行業是如何從「搶老人」步入到虧損,甚至有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被迫關停呢?上述《經濟觀察報》引述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的話給出了答案。他們認為,「老人入住意願不強」和「老人消費能力有限」是最主要原因。
由此看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顯然不是有多少家養老院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其中涉及的政策扶持、社會基本福利和投資等可能才是中國政府需要切實面對的挑戰。
自由亞洲電臺原文鏈接《五年銳減七成 中國養老機構怎麼了?》
責任編輯:何平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