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淮河上游支流泄洪,造成8月1日干流水质由于污水团下泄而再度超标。国家环保总局下达紧急通知,河南、安徽、山东三省100家原已达标的重点污染企业,紧急实行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以防止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今年3月份以来,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较往年同期减少40%至70%,大部分河流处于断流状态,河道内的蓄水主要是工业企业达标后排放的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农田废水。上游主要支流沙颍河颍上闸以上形成总量达1.44亿立方米的污水源。从7月20日起,沙颍河上游普降大暴雨,并形成洪峰,各闸坝相继开闸泄洪。随着上游泄洪,这股污水源形成污水团,开始向淮河干流排放。30日上午颍河口至鲁台子水体呈黑色,带有臭味,有大量悬浮物和泡沫并发现少量死鱼。随着这团污水的流动,昨天淮河干流淮南段水质还维持在三类水质,1日水体中氨氮浓度就已经开始超标,高锰酸盐略有超标,整体水质超过了规定的三类标准。
目前这1.44亿立方米的污水源已经下泄至干流0.6亿立方米,其余蓄积的污水还将陆续涌入,易形成大污水团。加上淮河干流水量偏少,水闸一直关闭,预计污水会部分滞留在干流内,直接影响淮南、蚌埠两市的饮用水安全,并且容易发生污染事故。
(背景资料)近年来淮河污染情况及其治理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区,流域涉及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流域面积26.9万平方公里,流域内人口达1.5亿。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淮河各主要支流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水质急剧恶化。90年代初,淮河的16条主要支流,有一半以上河段的水质超过国家5类地表水的标准,丧失了任何利用价值,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水利设施因水质污染而报废,部分地区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给部分城乡人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1994年,淮河发生特大污染事故。当时淮河持续干旱,主要闸坝全部关闭,7月中下旬出现大暴雨,降雨集中,主要闸坝先后开闸集中排水,入淮水质以污水团形式向下推移,淮河干流形成污染带70公里,使一些地区的群众饮水发生困难,直接危及了下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损失惨重。
1995年8月,原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性法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规定自1998年1月1日起,禁止一切工业企业向淮河流域水体超标排放水污染物。
2001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会同国务院各部门通过对淮河现场检查后,宣布淮河基本实现国务院提出的2000年达标目标,干流COD(化学需氧量)浓度基本符合3类水质要求,主要支流COD浓度符合4类水质要求。
人们不禁要问:淮河达标后缘何再次出现如此严重的污染险情?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