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71岁的奉化统战部离休干部王舜祁老人的娓娓叙述,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浮现在我们眼前--
特殊的来客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到南京,一下飞机,就失去了自由。1936年12月31日,蒋介石组织高等军事法庭,“判处张学良有期徒刑10年,剥夺公民权5年”。当天下午,蒋介石又以“勇于改悔,自行诣京请罪”的理由,假惺惺地呈请国民政府“予以赦免”。1月4日,国民政府发布特赦令:“张学良所处10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此令。”隔了9天之后,张学良被送到了他漫长幽禁生活的第一站--浙江省奉化溪口镇。
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在特务头子戴笠的“陪同”下,由南京乘专机到蒋介石的家乡奉化溪口。
雪窦山离溪口镇十余华里,是浙东著名风景区。山中有一寺,亦名雪窦,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1934年,当时的上海“williamhill官网 旅行社”为发展业务,在雪窦寺西侧建起招待所。这是一栋独立平房,内设6间客房,带有餐厅。
在张学良上山前半个月,蒋介石派人通知“中旅社”,说有要人来住,下令立即停止营业。当时的“中旅社”经理钱君芷提出:停止营业、包用房间,需经“中旅社”南京分社签订合同,方能生效。于是国民党军委会和“中旅社”办理了包房手续。房间腾出以后,整修内部、安装火炉,直到安排就绪,才让“客人”上山。
1月24日,张学良上雪窦山时,亲近随侍有赵一荻女士(即赵四小姐,当时以秘书身份出面)、两名副官和一名护士。戴笠派军统特务队长刘乙光、副队长许建业率领特务30余名,担任内部看守。另外,蒋介石还派了一连宪兵,进驻雪窦寺,负责外围警戒。在入雪窦山的必经之地“入山亭”还特别派驻了一班宪兵,配合4名便衣特务,一面放哨,一面对前来登山游览的客人进行盘查。
断竿愤绝义
蒋介石与张学良曾在1935年义结金兰,互换帖子。现在张学良成了阶下之囚,蒋介石萌发了退还金兰谱,悄悄结束结盟关系的念头。他派遣正在溪口小洋房替他撰写《西安半月记》的陈布雷带上装有文房四宝、书籍、猎枪、钓鱼竿等物品的四口箱子,上山找到张学良,装作赠送四箱物品,把金兰谱退还到张学良手上。
聪明的张学良当然明白了蒋的用意,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他怒火中烧,当场拿起钓鱼竿一折两段,陈布雷十分难堪。
幽禁深山中
蒋介石在谈到张学良之所以敢于发动西安事变时说“只因读书太少之故”,所以要“留他在这里多读些书”。蒋介石认为要从根本上去掉张学良头脑中的“反叛”思想,就得向他灌输儒家学说。为此,他派来一位老秀才,天天给张学良讲四书五经。
课堂就设在“中旅社”招待所的餐厅,课桌就是平时活动的乒乓台子,课椅就是食堂就餐时用的长凳子。为了表示隆重,还组织了一个“读书会”,除了张学良以外,特务队的队长、班长和钱君芷等人也是每课必到,成了张学良的“陪读”。
上课时,老秀才摇头晃脑,大念“之乎者也”,要讲上一个半小时。张学良当时既不信佛,也不信教,对四书五经更不感兴趣,每天的课程却不得不奉陪。
课后,张学良常和这些“同学”聊天解闷,开些玩笑,上午的时间一般就这么打发过去了。
张学良对于时局十分关注,也常看些哲学书籍。他在雪窦山幽居时,书房里有3个书架,每个有6尺来高,分3层,摆满了书报杂志。经过允许,他订了3份报纸。张学良还经常开出书目,趁山上有人去宁波购买物品时,托其代买。夫人于凤至也常给他带书来,但这些书报杂志,照例都要经过军统的审查,确认没有问题后,才转到张学良手上。
张学良的兴趣很广,喜爱运动,但根据“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的规定,他的活动范围大约只有几十公里。
闲来,张学良在雪窦山漫步、登山,偶尔也坐轿下山到溪口镇附近的沙堤村游泳,兴致高时,还跑到离溪口37公里的宁波市内看戏。不过,张学良每次外出,都有便衣跟随,特务队长刘乙光更是寸步不离。
郁闷的将军
张学良在溪口一直沉默寡言,心境郁闷,只是偶然隐约地透露一些内心的不快和愤慨。据浙江日报报道,据钱君芷回忆,谈吐中,张学良对阎锡山很鄙视,认为阎在西安事变前曾表态支持,但在事变发生后却背弃前约、翻脸责备,只知道投机取巧找便宜。他说:“我们东北人个性直爽,说话算数,敢做敢当,不像阎锡山朝三暮四,变化无常。”
由于心中郁闷,张学良最爱在溪口千丈瀑放鞭炮。因为这里四周千丈陡壁,回声特别响亮,也许让他想起了战场。一代名帅竟至于此,让人悲怆。惟有一股英雄气,仿佛至今还在这里回荡。
一腔爱国情
张学良在雪窦山最激动的时刻,是在他听到“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的消息。平时他一般在房间里用膳,那天特地端着饭碗,赶到众人聚集的餐厅吃饭,对着大家慷慨激昂地说:“我惟一的希望就是抗日,这一天终于被我等到了。以后我即使死在这里,也心甘情愿!”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1937年8月,抗日烽火燃遍大江南北,已经加入中共的张学良三弟张学思受中共派遣,前往雪窦山看望大哥。蒋介石不放心,特地派心腹黄仁霖同行。
张学思在山上住了几天,但特务始终盯在左右,直到第4天,兄弟俩找了一个机会,躲进书房,拿出纸和笔开始无声的“密谈”。张学思简要地在纸上写下“抗战的形势、中共的主张、东北军的情况、人民的愿望”等字样,张学良看后,用橡皮擦去铅笔字,又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多年后,张学思曾在自传中回忆起这次密谈:“他(张学良)渴望奔赴抗日疆场,急于知道东北军现状,要我经常设法报告他。他说他是在宋子文的保证之下跟蒋介石来南京的,未想到被扣。他认为东北军如能团结,抗日战争扩大,他就有恢复自由的可能,让我把此话传达给东北各军长。他坚信williamhill官网 将来一定前途光明。蒋介石决不是抗日的人。要我多看进步书,回东北军去,抗日到底!”
张学思在雪窦山告别兄长后,就奔向了延安,后来曾任中共海军参谋长。
中秋,张学良、赵一荻等人来到附近的妙高台上过节。张学良激情满怀,破例喝了点酒。恍惚中,他仿佛看到祖国的锦绣河山正在被日军铁蹄践踏,英雄的中华儿女正在浴血奋战……张学良从席间猛地起身,挥着手豪迈地对周围的人说:“日本鬼子正在侵略我们的家园,我带你们打日本人去!”
当晚,张学良奋笔致函蒋介石,请求奔赴抗日前线。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蒋介石的四个字:“好好读书。”
因火别溪口
中秋节后的一天,约在上午9时许,厨房烟囱起火,火势遇风蔓延,附近缺乏水源,无法抢救。火势熊熊,不到一小时,“中旅社”招待所焚毁无遗,连张学良的东西也未全部抢出,张学良等人暂时移住雪窦寺。
几天之后,张学良离开了溪口,移居安徽黄山,从此辗转各地,踏上漫漫“幽禁之旅”。
寻览当年事
因为在统战部工作,王舜祁老人很早就立志要搞清楚张学良在溪口的这段历史。
由于张学良在溪口过的是幽禁的日子,比较秘密,很少与其他当地人接触,加上身边也都是以特务为主的人,解放后不知去向,所以张学良在溪口的生活只大致有个日期记载,而王舜祁老人多方奔波,寻访当事人,也难得知当年详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当年在雪窦寺办公的“中旅社”办事处经理钱君芷还在上海。于是,王舜祁老人千方百计找到了他,果然,钱君芷正是当年在张学良身边最谈得来的人。于是,一段险被尘封的历史终于浮出了水面。而当年张将军被幽禁的地方也在他的指点下一一得到了复原。
张学良终于离去了,而钱君芷老人也在去年去世,只有当年张将军住过的地方,现在瞻仰的游客越来越多。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