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吴征太善于这种避实就虚的做法,所以我在这里再用问卷方式指出几个吴征完全没有回答的问题;然后就“国际艾美奖”的问题给读者讲述一下12月20号本文采访记者去“国际艾美奖”办公室的一段经历,和读者们一起探讨吴征杨澜面对质疑到底在干什么?
第一,吴征12月4日说,“我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免试保送复旦大学的学生,也是当年唯一的保送生,因为当时我的成绩在这所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中名列文科第一。”
阳光四通在12月19日的回应中说:“吴征因成绩优异,在1985年被复旦大学免试直升录取。”吴征这个答覆明显回避了原来宣称的“是当年唯一的保送生”和“名列文科第一”。那么他到底是不是“当年唯一的保送生”和“文科第一”?
第二,美国卡尔文─斯多克顿学院证实吴征1989年入学,1991年毕业;为什么吴征发表的所有中英文简历都是1989年毕业?究竟为什么要把入学时间改成毕业时间?
第三,就北大网站上吴征的学历,阳光四通12月19日的回应说,“实际情况是北京大学网站上的履历有错,将吴征写成复旦学士,华盛顿大学之硕士写成了博士,故须纠正。”但是吴征为什么不说明这个错误是谁导致的?是北大的错误?还是吴征自己送上的简历错误?如果是吴征自己送了错误的简历,那么他要不要道歉?
第四,就吴征的巴灵顿大学博士学位,阳光四通回应说:“该博士学位是完成了学校设置的全部课程与论文后获取的。”在美国一个博士学位起码也得念个三、五年,那么吴征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了哪些课程?写了什么论文得到的博士学位?他说给巴灵顿大学的博士论文还得了奖,什么奖?在哪儿呢?吴征知不知道巴灵顿大学颁发的学位不被美国教育部的任何机构承认?直到现在还在为那个“博士学位”辩护是不是太蔑视大众的智力?
第五,吴征为什么只字不回答关于他复旦大学博士学位的质疑?他是否像其他复旦大学博士生那样在校上课、并有学习成绩单等资料?吴征花了多长时间得到的这个博士学位?
第六,为什么吴征只字不解释新浪网关于“吴征被选为第53届艾美奖颁奖大会共同主席”的消息?到底是谁把“第29届国际艾美奖”变成“第53届美国艾美奖”的?为什么这条消息在新浪网上被一改再改?谁导致的这些错误?新浪网的联席主席吴征要不要就此误导道歉?
就我在“六个质疑”一文中关于“国际艾美奖”的介绍,阳光四通的回应是:我的文章“将在与美国主办单位接触时得到的信息进行了包装与加工,以符合他卑鄙的目的。”“在文章中用假信息作为造谣中伤的靶子的行为也极为恶劣。”
不知道杨澜在哥伦比亚大学受的什么新闻训练,她怎么竟然不知道“包装与加工”“假信息”“造谣中伤”这种语言是新闻写作最忌讳的空话,毫不具事实的力量。如果吴征杨澜认为我对“国际艾美奖”的介绍不正确,他们应该具体指出,我的哪一项介绍是错的?我错误地引用了国际艾美奖负责人的哪一句话?
阳光四通公司还提供了两封国际艾美奖负责人的信(中文译文),一封是“执行主席”给吴征的信,一封是“公关及市场经理”给执行主席的信,想用这两封信笼统地证明我对“国际艾美奖”的介绍有误。
由于信里提到了我的妻子康尼,所以在这里介绍一下事情的经过:由于对吴征事件的调查、核实、采访是一个繁琐、费时的工作,而我的五篇文章又是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赶出来的,所以多数采访工作是我妻子协助做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对吴征这种事情(或对任何较大事件的报道),应该是由大的媒体分头派出许多记者(reporter)采访,然后把采访到的内容汇集到编辑部,由撰稿人(writer)写成长篇调查报告,然后注明采访是由哪些记者做的。留心《时代》周刊或《新闻周刊》的读者一定很熟悉他们这种常规做法。
而我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媒体的自由撰稿人,所以只有近水楼台请我妻子帮助。康尼是学新闻专业的,所以对新闻采访、写作并不陌生。由于她不愿意署名,所以我在文章中只好用“采访助理”来代表她。由于这组文章一开始就决定交多维新闻社发表,所以,在征得了多维的同意后,她以多维新闻社特约记者的名义进行采访。
对国际艾美奖负责人的采访就是康尼进行的。但19日晚读到《中华读书报》上发表的国际艾美奖负责人两封信的中文译文,马上感到这里面有问题,比如在康尼采访过的“公关及市场经理”索伦森女士的信中有这样的句子:
“最近在williamhill官网 出现的文章错误地引用了我的讲话,我特向您提供以下信息来反驳他们的说法。”
首先,我文中引用的话都是根据采访录音整理,并经过仔细核对的,索伦森女士不懂中文,凭什么说“错误引用”?这里明显地是有人把我的文章翻译或介绍给了索伦森女士,而这个翻译或介绍明显是不正确,或严重误导的。到底她的哪一个句子被“错误地引用”?为什么不清楚、具体地指出来?
其次,信的中文译文里还有这样的话:“本次活动……除了有实况在全球网上直播外,该节目还在美国A&E频道WNET及法国、英国,瑞典、南美、中亚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播出……”
令我们吃惊的是,完全像吴征在他的五个学历里面都做手脚、在艾美奖问题上的严重误导一样,在这么一小段的中文翻译里面,吴征杨澜居然继续误导!
首先,他们巧妙地创造出了“全球网上直播”这样的中文。这个原英文词是webcast,它是指把活动实况放到电脑网页上,读者可以上网看到。这点在我的文章中已经清楚地指出:“读者可以在国际艾美奖的网页上看(听)到这届颁奖典礼的实况。”
但这种电脑网上看到的情形和电视台的“现场直播”、“实况转播”都完全不同,其商业效果更是天壤之别!你把在自己家里开的生日宴会放到自己的网页上去也是“全球网上直播!”无论在好望角还是在魁北克都可以看到!吴征杨澜怎么有胆量继续这么误导!
其次,索伦森女士和莱克瑞先生在接受采访时都明确说过,美国的电视台虽然往年曾经播放过“国际艾美奖”颁奖典礼的片断,但今年没(!)。以往其他国家有过剪辑播放,但今年也没有任何已经确定的播放。
但是索伦森女士信的中文译文却是“该节目还在美国A&E频道WNET及法国、英国,瑞典、南美、中亚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播出……”第一,这里一定是指以前播放过,不是今年这届!第二,什么是“该节目”?是指颁奖典礼?还是指获奖电视片?吴征杨澜用刻意模糊时间概念、混淆“颁奖典礼”和“获奖节目”的区别来继续他们在艾美奖问题上的误导!
在阳光四通12月19日的回应中,对国际艾美奖更有如此这般含糊的表达:“国际艾美奖中文转播权在往年由香港某中文电视台转播,今年则由其他电视台剪辑后播出。”
(香港哪家电视台(我文中已清楚地说过凤凰卫视往年赞助过)?往年转播看到过吴征做主席吗?今年的“其他电视台”是谁?在哪里播放的?有两亿人看到吴征吗?
吴征还继续狡辩说“中央电视台覆盖的人群就不止这个数(两亿)”。中央电视台今年转播这个“国际艾美奖”了吗?退一万步说,即使中央台转播了,它和“全世界两亿人看到”的意义一样吗?
除此之外,吴征杨澜还把他们自己习惯的做法加到别人头上,以为别人做事也需要像他们那么夸张。比方说,在他们英文信的中文译文里,有句话说康尼“自称为‘在williamhill官网 地位相当于美联社的Dou Wei新闻社的记者’”。
康尼不仅从来没有说过多维新闻社“在williamhill官网
”,更没有表示“地位相当于”美联社。她只是在解释多维是个什么机构的时候说,“我们只是一个新闻社,就是说,一个像美联社那类的东西,但是,当然,我们小太多、太多、太多了(原话:We're just a news organization, say, a thing like AP, but of course, we're much, much,
much smaller)。”她还重复了两遍说这个新闻社“只是在纽约”。(有什么必要说在williamhill官网
呢?)
明显地,“美联社”在这里只是作为一个人所共知是干什么的机构,用来解释多维新闻社的性质。康尼的唯一错误是在口头拼写“多维”时把“Duo”拼成了“Dou”。幸亏作为正式的新闻采访,上述每一句话和关于国际艾美奖都有详细的录音记录。
我们发现上述译文中的种种问题之后,不太相信是美国人在编织什么。如果吴征杨澜可以在被质疑的情况下,继续做“小动作”岂不是问题更严重了?所以20日上午康尼马上打电话给索伦森,希望求证上述事情,同时要两样东西:第一,吴征杨澜向他们提供的我的文章的英文译文(或者了解他们怎么介绍的我的文章);第二,他们给吴征英文信的原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