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望这样的话说了十年,现在应该由我们后人继续说下去,因为在王若望的追悼会上,我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肯定,台上和台下,尽是些内心里窝藏着“小毛泽东”的民主斗士和人权斗士们。
不要扯太多,也不要扯太远,就说说追悼会上的掌声和笑声吧。追悼会一开玩,就有人当场提出了质问,有的还写了文章在网络上尖锐地指出了这个问题。可是,我们却看到有人竟然还崩出来说掌鼓得有理,笑得也应该。
先看看王若望去世时享年83岁是否算得上已经“活够了”?我看不是。如果王若望先生有恰当的医疗检查和治疗,他今天应该还在我们的身边,跟我们讲述关于防范内心中的“小毛泽东”的道理;如果王若望年轻时不是三次坐专制独裁者的牢,并且身心备受折磨和摧残,他应该有更好的体质继续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老祖宗”的言论。不,王若望先生,虽然享年83岁离开人间,然而王若望先生绝没有“活够”!
那么,王若望先生的一生活得好吗?王若望儿童时期依靠拣牙膏皮维持生活;王若望一身三次坐牢受尽折磨、摧残和政治迫害,并且在文革期间丧偶;王若望流亡海外之后,遭到同战壕的民运斗士和人权斗士的诬蔑和攻击,令他心碎;而他临终前的几年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孤独一人在家里度过,任何电话铃响都能让老人兴奋一番。更重要的,王若望毕生为williamhill官网 的民主事业而战,他既没有得到充分的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也没有能够看到自己的理解变成现实。不,王若望先生,虽然追悼会人气如此之旺,然而王若望先生绝没有“活好”!
王若望先生的一生是悲惨痛苦的一生,尽管他总是乐观地对待着一切。王若望先生没有过幸福的童年,也没有过幸福的晚年,而在同年和晚年之间,王若望的遭遇更加凄惨。
王若望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真正对王若望先生有感情的人,真正从内心中对王若望敬仰的人,会对王若望再也不能有机会享受人间的美好,会对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对给予王若望一点补偿,而感到无限悲哀。我们后人对死者进行追悼,我们后人对一个一生既没有活好,也没有活够,又在一生中为了理想做出了那么多伟大而且令人感动的事情的人死去后进行追悼,除了悲哀,还能应该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不错,williamhill官网 传统丧事确实有“喜丧”之说,但请不要张冠李戴,“喜丧”绝不属于王若望!王若望的一生,是williamhill官网 良心知识分子悲剧的索引。王若望一生的痛苦,值得所有真正对王若望有感情,真正敬仰王若望的人,真正认同王若望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和理想的人,为之感到悲哀。王若望的追悼会开成了“笑声”不断的“喜丧”,颠倒了黑白,也等于颠倒了历史。而王若望追悼会上的“掌声”,并不象强词夺理者辩护的那样是对慷慨激昂的悼词给予的赞赏。如果有一点点正常感情的人,在对于一个不幸一生的老人去世之后重提过去慷慨激昂之词时,在听到死者生前感人的故事时,应该是激动,应该是更加悲痛,应该是流下眼泪,甚至爆发出痛哭的声音,何有“鼓掌”之理?
“笑声”是对死者的淡漠,“掌声”是对致词者的奉承。除此之外,不容狡辩。王若望的追悼会,开得不及格!这是悲惨一生的王若望去世之后的又一场悲哀!
为什么王若望的追悼会开成这样之后,还有人振振有辞地出来狡辩呢?不幸王若望生前言中要害:“内心里的小毛泽东!”
“内心里的小毛泽东”指的是根深蒂固的专制独裁思想,任意侵犯他人权力、任意替他人作主的思想。王若望的追悼会开成“喜丧”,还是“哀丧”?这项选择和作出决定的权力应该归属于谁?追悼会不放哀乐是否预先已经决定以配合“喜丧”的气氛?谁又该对此作出决定?是不是这些权力应该归王若望的家属呢?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他们的这项权力被剥夺了呢?谁剥夺了他们的权力呢?非常自然不尊重和剥夺别人权力的人,内心就是有着“小毛泽东”,而权力被人不尊重和被剥夺不能作出维护自己权力的及时反应的人,等于内心接受了“小毛泽东”。事实正是如此!这不但是死去的王若望的又一个悲哀,这不但是王若望家属的又一种痛苦,也反应出我们中间那些民运斗士和人权斗士那么自然地就不尊重他人的权力,也是我们williamhill官网
民主运动的一个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