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公鸡,一只母鸡。
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有了公鸡母鸡就会有“鸡生蛋,蛋生鸡”,可有一条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公鸡不能太多。因为自打祖先豢养鸡开始就是为了“蛋”,一来公鸡不会下蛋,所以不能多养;二来公鸡多了好打斗,为了争夺对母鸡的“踩鸡”权,斗得你死我活,弄得“鸡犬不宁”、“鸡飞狗跳”,烦死了。但养鸡没公鸡也不行,养公鸡的目的是“踩鸡”,行话叫“交配”,文明话叫“配鸡”,土话叫“踩鸡”,没有被“踩过”的母鸡生的蛋是“哑蛋”,是不能“蛋生鸡”的。所以,养鸡没有公鸡不行,公鸡多了也不行,最好的比例应该是一二十只母鸡配一只公鸡,掌握在5%左右,即不至于公鸡之间打架,也不至于公鸡太辛苦。比例搭配好了,公鸡忙“踩鸡”,母鸡忙下蛋,养鸡人忙收获:一只变一窝,一窝变一群,鸡生蛋,蛋生鸡,皆大欢喜。
咱就是抱着养鸡人的美好愿望进股市的。
可咱失望了,咱愤怒了!咱上当了!!
娘西匹!全他娘的是“公鸡”,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咱原本到股市上是来“鸡生蛋,蛋生鸡”的,买上只股票养着喂着,也没指望它到年底给咱屙下个“金蛋”来,总该比存在银行里屙的“蛋”大点吧!没有,不但连个蛋毛也没有,还地地道道地和公鸡要求“配鸡”一样提出了“配股”的要求,咱这才发现咱养的原来是“公鸡”呀!怪不得平时跟公鸡打鸣似地净唱高调:业绩有多好啦,扩张能力有多强啦!到了年底一分钱的红也不分,反而提出配股,咱真有了被“强奸”的感觉--- 咱被“踩”了哇!
“踩”就“踩”了吧,不踩的是“哑蛋”,也许明年能给咱“蛋生鸡”哩,我们这样安慰自己,于是又花钱把“配股”配了下来。可来年又怎样了?咱手里的股票连“公鸡”都不是了,成了头戴ST的“太监鸡”了。捞不到鸡蛋吃,公鸡还有“鸡肉”哩,如今资不抵债的“阉鸡”连鸡毛都吃不上了。
看看我们的股市里有多少“公鸡”吧!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深沪股市1204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0822元,同比下滑19.5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23%,同比下降20.43%。上市公司业绩不佳,投资者得到的实惠就更差了。1204家上市公司,只有40家提出分配预案,比例不到4%,同比减少40%。在拟分配的公司中,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更少,转增股本的比例高达66.67%。这与2001年报现金分红遍地开花形成了强烈反差。上市公司在分配上比较吝啬,在再融资方面却乐此不疲,不少公司依然在半年报里提出了再融资预案。其中,多家公司对配股寄予了厚望,还有一些公司则推出了较为具体的发行可转债的方案以及增发预案。这充分反映出上市公司对圈钱的热切,也进一步说明上市公司“公鸡”多多。
想想看,本来鸡舍里公鸡的比例应该在5%左右,而现在母鸡的比例只有4%左右,96只公鸡围着4只母鸡转悠,这鸡还有法儿养吗?
股市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从股市上筹资,然后再回报投资者,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如果上市公司把股市只作为圈钱的场所而不讲回报,那么这个市场永远也不会成熟,更不会健康发展。上市公司为什么“公鸡”多呢?一是上市公司缺乏持续盈利能力。从今年中期披露的业绩来看,各项经营指标基本上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这种状况从根本上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分配能力。另外很多公司亏损,成了“阉鸡”,更没有条件分配了。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亏损公司增加到166家,占到13.8%,同比增长62.75%。同时新股业绩变脸也来得快,8月16日,八一钢铁上市。随上市公告书一起送给投资者的一份“礼物”,是八一钢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65%。二是坏账损失稀释利润。一些上市公司有钱也不愿分配给投资者,为了实现不分配或少分配的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故意调控盈亏。比如坏账损失加大,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公司管理费用大幅增长并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重要原因。三是上市公司忽视中小股东利益。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和大股东控制严重,公司几近成了经营者的私产,自然不愿分配。
从整个市场看,不分配、低分配的行为关乎证券市场的质量。长期的不分配或低分配,上市公司的功能弱化成一个数字代码,一个只进不出的容器,只能助长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投资者购买股票除获得二级市场股价的差价外,更主要是分享公司成长中的利润与红利,我们的上市公司“公鸡”多,投资者自然就吃不到“鲜蛋”了。
我们股市里“公鸡”太多,要求“配股”“踩鸡”的太多,“踩”来“踩”去,把作为“养鸡人”的股民踩急了、踩怕了,对我们的股市有什么好处呢?无异于:
杀鸡取卵!
凯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