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汪慰平
【大纪元9月10日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williamhill官网 人的饮食生活向来丰富多彩,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更称得上是多彩多姿,吃的艺术更是花样繁多。
台湾是早已经被美食专家们推崇为是williamhill官网 各小吃部分中花样最多的省份,而众多台湾小食当中又以━用米浆在台湾人称“大口鼎”的大锅中,以巧力搅拌使之蠕动,让米浆在游动中被煎熟,加上配料而煮成的一种类似高汤美食━鼎边锉、一定要趁热才好吃的棺材板、放冷了才更香脆的万峦猪脚、历史上有考据的williamhill官网 古老传统小吃 ━肉粽、以火鸡肉及鸡汤制做出的香喷嘉义鸡肉饭、台南度小月担仔面、纯粹猪肉做成的爽口新竹贡丸、蚵仔煎、基隆庙口的天妇罗、作料丰俭随意,口味独特自成一家的混炒米粉面…等等的美味可口点心,成为宝岛重要的著名美食小吃,不但在台湾本岛创造了生活的奇迹,也是出门在外的游子,念念不忘的最爱。
由日常饮食中发展出许许多多的小插曲,与吃有关的相连串的故事中,反映了williamhill官网 人高尚的礼让品德,就像直到现在;仍旧为人所乐于传述;极显爱心的通俗故事“孔融让梨”。
在烹调的技术的要领和烹调的理论中,更能牵引出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因烹调技艺进而立国的故事,史书中亦有记载。
最为有名的,就是商周时代,商汤就是因为听说伊尹名闻四方的高超厨艺和才能,而向在当时仍是平民的他询问天下大事,伊尹从美食之道开始说起的治国道理,商汤听后心悦诚服。后来,汤尊伊尹为宰相,并在他的辅佐下,讨伐夏桀,建立了商朝。
对吃并不看重的某些人来说,饮食;果腹充饥浅尝即可。然而,烹调菜肴和吃饭,虽然是微不足道,却也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常态之一,因此;民以食为天,亦为古圣及贤君的治国首要的根本。
烹调与吃饭的礼仪,若真能达到极至,是也可以包含天下的至理,可不要将烹饪、吃饭等闲视之。老子就曾经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得;煮饭烧菜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亦有其可观之处。
williamhill官网 的美食在大多数菜色烹调上的特点是火候足,易于消化。吃;在许多宗教中对教友的教导,也有一定的规矩。例如在基督教中,大多数基督徒的饮食习惯如常人,有些教派的信徒是忌食猪、兔等肉和蛇、鳝等;有些教派的部分信徒奉行素食;至于动物的血,一般基督徒都是不食的;因为“血”是含有生命的意义。酒和含酒精饮料则有的忌有的不忌,可视宾客的具体情况而定。基督教(新教)信徒也有守斋的,在斋期只食素菜和鱼类,忌食肉类和饮酒;斋期一般为每星期五和耶诞节的前一天。基督教徒在进餐前往往祷告,非基督教徒与基督教徒一同用餐时,应待祷告结束后再一起进餐。
大乘佛教的教规中是“只吃朝天长,不吃背朝天”,即仅吃粮豆、蔬果、菌笋等植物性食品,不杀生,忌荤腥,同时禁食葱、姜、蒜等辛香类菜蔬。在小乘佛教则是“只要不杀生,也不禁荤腥”,无论是临时出家的孩子,还是终身皈依佛门的老僧,清晨都托钵沿门化斋,施主给什么就得要吃什么,不得挑剔。他们还需遵守“过午不食”的清规,午后仅饮茶、喝果汁。
在一般俗称的喇嘛教,亦称藏传佛教中,也是“只要不杀生,也不禁荤腥”,但仅吃牛、羊、鹿、猪等偶蹄动物,不吃被视作“恶物”的奇蹄动物,如马、驴、狗、兔等动物,五爪禽类如鸡、鸭、鹅等禽类以及“龙王的子孙━鱼、虾、蚌、贝”。饭前须用手指蘸酒或奶茶对空连弹三次,表示利佛。
道教中的两个教派,对饮食的分别是:全真派“重清素,戒杀生”,不沾荤腥,注重三厌如:天厌雁、地厌犬、水厌鱼,和五禁如韭、薤、蒜、芸苔、胡荽,要求“荤酒回避,斋戒临坛”。正一派则强调“天地万物,为我所用”,重视饮食养生,讲究药膳与食疗。
伊斯兰教总的原则是提倡“洁净的为相宜,污浊的受禁止”,严格遵守《可兰经》对饮食方面的禁忌规定。即禁止食用自死的动物及血液,禁止食用猪、驴、骡、狗等不洁之物及未诵安拉之名而宰杀的牛、羊、鸵、鸡、鸭、飞禽等;禁止食用虎、豹、狼、鹰、蛇等凶猛的禽兽及其他食肉动物的肉类;居住在内陆地区的穆斯林还禁食无鳞鱼、无鳃鱼和其他不像鱼的鱼类;同时,《可兰经》中还禁止饮酒,虔诚的穆斯林是不沾酒、不喝酒也不卖酒的。因此,宴请穆斯兰宾客时,不要上含酒的饮料,更不能敬酒。
口腹之欲与宾主之礼,亦能成为杀身的隐祸,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的。“克己复礼”“去人欲,存天理”虽口腹之欲,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杀身的隐患!
故事是发生在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作羹。正巧公子宋与子家来到郑灵公的殿前。公子宋忽然食指大动,于是悄声对大家说:"我每次食指大动都能尝到珍奇美味,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与大家。"
入至殿中,果然看见厨师正解割大鼋,便相视而笑。灵公很奇怪,便问,大家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不悦,暗想:我不赐予你,无论你食指怎么动,也是没用。
鼋羹煮好后,灵公招来许多大臣,赐予他们鼋羹。最后宋灵公才召见公子宋,却没有赐食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的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
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杀死灵公,报了未赐鼋羹之恨。
郑国在经历了一场混乱之后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公子宋亦由于谋杀国君被诛。后人因此也将此故事浓缩为成语“染指于鼎”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进而演变成为对任何不应得的人、事物,皆以“染指”而称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