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4日,一场特大洪灾突然降临陕西渭河流域,洪灾持续到10月5日。在洪水肆虐之下,数十人死亡,20万人被迫撤离家园,大量农田、村庄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陕西渭河流域位处三门峡大坝上游,这里几乎成了每年水害的重灾区。
40多年前,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曾极力反对修建三门峡大坝,他指出,兴建三门峡大坝的结果将是“水灾搬家”───将下游水灾引到上游,想不到竟一语成谶。争议沉默40多年后,在洪灾悲剧的伤痛声中,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黄河下游的williamhill官网 第一坝───三门峡大坝。
针对水灾发生的原因,陕西当地媒体纷纷将该省今年特大水灾归咎于下游的三门峡大坝。10月30日,央视又以“渭河水患灾起三门峡”为题,引用水利泰斗张光斗的观点,同样将焦点对准三门峡大坝。
面对质疑和指责,位处三门峡大坝下游的河南媒体开始发出相反的声音。《郑州晚报》通过三门峡水利枢纽局有关人士之口,为三门峡大坝“鸣冤叫屈”。该报的一篇报道引用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防汛办公室主任乐金苟的话说:“渭河洪灾和三门峡水库是两码子事。”
三门峡大坝缘何引起如此争议?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大坝又将何去何从?事实上,作为黄河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三门峡大坝从建成起就伴随着质疑和争议,其波及范围之广,已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在这些质疑和争议的背后,则是地方与地方、局部与全局、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冲突。不同的利益诉求,不仅使事实真相真假难辨,也使三门峡大坝的出路变得扑朔迷离。
“三门峡大坝早该炸掉了。”记者一到西安,该市出租车司机李庆有的第一句话就是有关三门峡大坝的,“三门峡大坝把黄河的泥沙都淤在陕西了,河床高了,渭河的水流不到黄河里,就只能往老百姓家里流了。”
在陕西,自从今年的渭河特大水灾过后,一提起三门峡大坝,很多老百姓都会咬牙切齿。普遍的说法是,渭河三五年一遇的洪水,造成了五十年一遇的洪灾。而其中的原因,被归咎于其下游一百公里处的三门峡大坝。
而据资料显示,黄河三门峡水电站1960年9月建成蓄水,到1962年3月其上游渭河潼关河床就抬高了4.5米,渭河成了地上悬河,严重危害着关中平原的安全。1973年河道淤积延至临潼以上,距西安只有14公里,又威胁到西安的安全。
事实上,这座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在建立之前就因为淹没问题遭到陕西省内的强烈反对。按照原来规划,三门峡蓄水之后,将淹没二百万亩良田,移民90万。然而,建成之后蓄水仅一年,严重的泥沙淤积就已经威胁到上游西安的安全。与此同时,在勉强完成30万移民之后,陕西的移民工作也面临困境。为减轻泥沙淤积、减少淹没损失,三门峡大坝被迫两次改建。
在水利界,潼关高程被认为是黄河上游水情安全一个关键指标。它大意指黄河流经陕西潼关时,每秒1千立方米流量时的水位。通常而言,泥沙淤积得越严重,潼关高程越高,上游特别是其最大支流渭河的水情也就越危险。水利界普遍认为,三门峡大坝的改建产生了很好效果,特别是1973年的第二次改建,在连续敞泄四年之后,运行方式变为“蓄清排浑”,利用汛期洪水冲刷潼关淤泥,从而使潼关高程一度由328.4米降至326.6米,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趋于稳定。
但在1986年之后,潼关高程则又迅速抬高,目前已经超过了1973年改建之前的水平。曹如轩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三门峡水库的运用不当。“光顾了发电,不顾上游安全。”曹如轩说。曹如轩说,三门峡本来有5台每台50000KW的机组,后来又加了两台,一台归水利部,一台归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而具体负责三门峡大坝管理的三门峡水利枢纽管理局(以下简称枢纽局)则把一台50000KW的改成60000KW。“多的10000KW就归他们自己了。”
枢纽局是黄委会的下属单位。1995年改制后,它有了另一个名称: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据了解,目前枢纽局的运行方式是“以电养水”,由于早已被停止拨款,维持三门峡运行主要靠发电收入。在央视报道后的当天,原三门峡水利枢纽局总工程师陈士麟就赶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三门峡工程的功与过───向张光斗院士请教》。他在文中说:潼关高程的抬高,主要是由于三门峡水库蓄水初期造成的。而在三门峡两次改建之后,已基本对潼关高程不产生任何影响。
此外,陈士麟的一个重点论点是:渭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近年来,由于当地过度用水和不注重水土保持,从而致使泥沙淤积。他在文中写道:“(渭河)即便没有三门峡,30年淤高两米也是正常的。”支持这个观点的,还有部分水利专家。在今年10月份由水利部组织在郑州召开的“潼关高程控制及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专题调研研讨会”(以下简称郑州会议)上,清华大学张红武教授讲道,今年渭河水灾严重,其根本原因是渭河十多年来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及主槽萎缩所致。“即使没有三门峡水库,渭河下游目前和今后每年的平均抬升幅度也比建库前大。”
据枢纽局防汛办公室副主任季利介绍,今年渭河流域的河道决口均发生在渭河的南山支流,而不是渭河本身。季利还透露,对于渭河而言,干流的治理由黄委会负责,支流则由陕西方面负责。“问题在于,陕西方面没有从三门峡身上得到好处。”三门峡水利枢纽调度科科长张冠军说,“从上课那天起,老师就告诉我们三门峡是一个失败的工程。”
张冠军是西安理工大学水利系的毕业生,他告诉记者:“自从我来这里工作以后,就发现问题绝非如此简单。平心而论,三门峡是给陕西造成了很大损害,而下游的山东、河南却在防洪、灌溉方面大得其利。”
废弃三门峡大坝的说法,早在今年渭河水灾之前就已存在。有专家认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三门峡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变小,并有加速上游泥沙淤积的嫌疑,从而引起陕西方面的强烈不满,因此废弃是最为可行的做法。然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在三门峡大坝上采取每一步措施,都会产生牵一发动全身的效应,因此,水利部在进行充分的权衡利弊之前,不会轻举妄动。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