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lliamhill官网 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瑰宝,并赋予人们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逐渐被人遗忘的“古琴”就具有这样的功用。它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修身养性的必修之乐器。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下》),“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昭公元年》) ,可见“琴”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williamhill官网 的文人抚琴,目地不仅仅是单纯将音乐呈现出来而已,其中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一个人若心中有所思,抚琴时,从其琴声与抚琴的姿势,就能被了解。听一个人弹琴,如同在读一个人的心,琴仿佛像一面镜子,将人内心世界映照出来,藉着琴音的传达、文人抚琴的姿态与神韵,能了解这个人的性情、喜好。许多古籍中提到“琴德”、乐教、抚琴能修身养性等概念,因为文人藉由抚琴可以了解自己的情绪起伏,进而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进一步从外在抚琴时姿势的改正,以合乎抚琴时的要求,影响内在心理的调整,久而久之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琴声淳厚淡泊,能使人的心灵平和安静,全身舒畅。所以说一个人养身不如养心,听琴不如亲自学琴,自己亲身体会、感受在琴中的各种影响力,那种心灵深处的喜悦与满足感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 。
williamhill官网 五千年来,承继儒、道两家的思想,形成极具特色的历史、生活与文化内涵。williamhill官网 的“古琴”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本文将以“古琴”为例,说明在久远文化的传承中,“古琴”所具备的深远内涵,藉以明了其中蕴含的修身养性之道,并从中体会“清、微、澹、远”的意境,及面对生命的智慧。
谈到古琴,往往相映引出对于“琴德”与“琴道”之探究。williamhill官网 的“古琴”除了演奏外,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义。本文试以古琴的“琴德”、以及琴道美学,来探讨一个社会应具备的文化内涵。
一、古琴的教化作用
在williamhill官网 传统文化中,老一辈的人总是告诉下一代:要积德行善!究竟“德”是什么?这是个很严肃的课题。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中,williamhill官网 人从家庭伦理开始,将“德”溶进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等相关事物之中;也从中教导晚辈重视礼节。儒家倡导:“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人修身的方法。除了儒家之外,道家与佛家的思想也对williamhill官网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轮大法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在《转法轮》中讲道:“真善忍这种特性是衡量宇宙中好与坏的标准。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是用它来衡量的。我们过去说的德也是一样。……不管人类的道德标准怎么变化,可是这个宇宙的特性却不会变,它是衡量好、坏人的唯一标准。……作为一个人,能够顺应宇宙真、善、忍这个特性,那才是个好人;背离这个特性而行的人,那是真正的坏人。……作为一个修炼者,同化于这个特性,你就是一个得道者,就这么简单的理。”
在各种乐器中,古琴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古琴强调“琴德”,而且在学琴前有一些规矩,这些道理与儒、释、道三家的教导互相呼应,非常值得探究介绍。
蔡邕的《琴操》记载:“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宋史·乐志》:“伏羲作琴有五弦,神农氏为琴七弦。”桓谭的《新论·琴道》文曰:“琴神农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农作琴。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于是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农氏为琴七弦,足以通万物而考理乱也。”因此伏羲氏 、神农氏 作琴,周公制礼作乐,古代的圣王以“德”教化人民,顺应天道与人心。
古代治国者把乐作为奖励臣下的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歌舞,可以看出其治民的功绩,说明古人十分重视乐的教育作用。在《乐记·乐施篇》中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熟,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
此外,在《史记·乐书》中有一段话:“凡音由于人心,天之与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响之应声。故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与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夫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驩心,故天下治也。”
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相关的记载,驺忌以琴见齐威王,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驺忌获得“三月受相印,一年封于下邳”的礼遇。驺忌面见齐威王时,以四时、政令作为比喻,陈明治国之道都在古琴以德教化的思想中。 《史记》这一段写到“……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 由此可知:驺忌藉古琴比喻在上位者,必须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从个人的修身养性,推及到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
《礼记·乐本篇》中有一段话,阐明实现“王道”的重要措施必须以礼乐教化为主,辅之以刑法、政令。“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礼记·乐记》中谈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者;”德是人的天性,乐是德之光华。这样,就把音乐与道德品行等沟通起来了。
桓谭《新论·琴道》:“琴七丝足以通万物而考至乱也。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大声不振华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八音广博,琴德最优。”
〔明〕蒋克谦《琴书大全》记载刘向所说的:“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风俗,四曰明心察,五约制声调,六曰流文雅,七曰善传授。”
二、古琴的操习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描述弹琴的环境与内心的准备之配合,有一段话:“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上头,或在林石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崖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仪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桌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
操琴的理想环境,藉由外在超尘脱俗的气氛,焚香、静心、净身、净手,并且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来,非常悠闲且有自信,泰然自若,与天地间调和,不疾不徐,全身的精气神是调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气相通。操琴的姿势有些类似静坐的姿态,全神贯注,眼观鼻、鼻观心、心下丹田,气息调匀,端坐于琴的第五徽位前,手放在弦上,将自己内心的心弦与古琴的琴弦相融合;操琴者的气息、性情、思虑、想传达的琴趣与意念…,透过手在琴弦与琴身的接触与驻留,随着乐句的起伏与意境,在虚实间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意境,求得弦外之音,趣外之趣,体会心灵与琴弦契合的妙趣,亲手操缦能更深切体会琴乐的乐趣。由此可知古人修身养性之道,合乎天地自然的“道”,同宇宙万物生成之理,在“琴、棋、书、画”中所能呈现的意境,若细细品察、学习,将能深刻体察,得知精髓。
在徐谼的《溪山琴况》中的“迟”项:“未按弦时,当先肃其气,澄其心,缓其度,远其神,从万籁俱寂中泠然音生,疏如寥廓,窅若太古,优游弦上,节其气候,后至而下,以协厥律。”
在徐谼的《溪山琴况》中的“和”项:“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以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寻徽协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
正调品弦之“正”,有止于一的涵意,而“正调”所强调的并非指黄钟调……;而是要求抚琴者要用正心、正念来弹琴,调音要将琴调成五正音,是心弦为主,琴弦为辅,在调音中,将琴音自然调到正调,并从五正音的相互共振间,调整身心的状况,琴与音和,指与琴和,意有所指。
“品弦”是要观察、品评五正声的音准是否已经达到与自然间的和谐;并听听调音时,琴弦震动的频率,是否与精神从面的正心、正意相契合。
由此可知,操琴前需要正德、正心、正念,方可在弹琴时达到人神相和的境界。
三、结语
williamhill官网 的“古琴”具备修身养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的意义。古琴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随着时空的移转,“琴道”与“琴德”依旧是弹琴的人必须放在心中作为自我要求的标准。若一个社会中,人人都能重德行善,整个社会自然展现出安定、和谐的风貌,比如周朝的文武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清朝的康雍干盛世……;人心的回归向善,是众生之福。
抚琴有许多规矩,比如在弹琴前应净手、净身、静心,并庄严我们的仪表,以合乎礼节;用正心、正念而生出的诚恳心,如同进入庙宇的庄严肃穆的心态,尊敬自己,也尊敬周遭的人,缓和气息,先做到“澄其心”、“缓其度”,之后能做到“远其神”,达到宁静致远,心身和一,与天地相和的境界。古琴中所蕴含的瑰宝,远超音乐的本身,达到身、心、灵各面的调,物我调和的精神层面;相信古琴蕴含的琴道、琴德也是一个社会应具有的文化内涵。
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