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说,先施投资上海两战皆北,主要原因除了上海零售百货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外,还在于先施的大本营设在香港,主营业务多在海外的先施公司,对于上海市场的环境缺乏了解,也缺少专业的经营队伍。有人担忧,先施地利的歇业只是上海便利商店行业洗牌的序曲。
报导指出,香港先施实力雄厚,也曾闻名沪上,历史悠久,曾在近十多年间两度重返上海市场,但均以失败告终。之前是南京路上的先施百货,接下就是如今的先施地利。
去年10月,先施百货掌门人还曾专程赴上海力挺先施地利,并表示打算未来一年内再开三百家店面,市场总规模将达四百家,如今先施地利却悄然歇业。
报导引述上海业内人士分析,缺乏一支专业经营和管理便利店的队伍“是先施地利的软肋”。当初先施选择以便利店的形式重回上海,主要是看重上海人口密度高,加上便利店当时还是新生业态,具有发展前景。但在开业以前,对上海市场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比较仓促。
这位人士分析,规模经营是便利商店的特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先施在上海市场主要采用加盟经营的方式。按照以往的成功经验,加盟的前提是自身的品牌已有一定影响力,且拥有完整、成熟的配送、经营系统,可是先施并不具备这些条件。
去年上半年先施地利的鼎盛时期,曾达到门店二十家,加盟店七十五家,但多数的加盟店没有规范的管理,更有甚者,总部无法满足供货需求,导致门店纷纷自行向别的商家进货,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都无法做到统一和规范。因此,先施本身实力没有问题,但经营便利商店却是生手。
分析人士说,尽管再次败阵,但先施敢于承认失败的勇气和出局后规范的后续工作,都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肯定。有人评价先施很君子,该赔的赔,该还的还,对于加盟店人员的安抚和安置工作也进入了程序。
不过,也有人担忧,先施地利的退出只是上海便利店行业洗牌的序曲,今年底至明年初,还有一些规模比先施大的便利商店将要出局。而经营缺乏特色,盲目扩张规模,将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不过,与先施不同的是,一些上海本地大规模便利店一旦歇业,将要面对更为严峻的失业问题。
报导说,近年来上海的便利店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四千五百家,有些街道仅百米内就同时出现两家同一品牌的便利店,不少店都过份追求“量”的增加而缺乏“质”的提升。
根据海内外已有经验,成功的便利商店或是有针对地提供商品,或是有明确的顾客定位和特色服务,有了一定的品牌基础后,才有规模可言。但目前不少上海的便利店却走了相反的路。
上述资深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洗牌”过程中,上海现有的便利店还将面临“海外军团”的挑战。先施走了,百佳马上要来了。
百佳曾经在上海有过经营连锁超市的失败教训,这次一定是有备而来。而在亚洲最著名的7-eleven也有意到williamhill官网 市场分一杯羹。这些老牌便利店基础雄厚,更有丰富的专业经验,使得这一业态更大规模的竞争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