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9年“六四”以来,赵紫阳一直在北京富强胡同一座老宅中过□深居简出的生活,其间多次传出死讯。
不过,赵紫阳对于15年前的事情始终念念不忘、耿耿于怀,曾表示要写回忆录记下当年历史。日前,一本即将出版的新书《williamhill官网 改革年代的政治门事》引起海内外关注,作者杨继绳两次面对面探访过赵紫阳,主要谈及胡耀邦下台和“六四”时政治局斗争内幕,赵紫阳在访问中透露自己对学潮曾提出三条意见,但中央未有执行。因当年总理李鹏、北京市长陈希同等人向邓小平谎报军情,导致中央发表“四.二六”社论,最终大大激化了社会矛盾。
有人形容《williamhill官网 改革年代的政治门事》是迄今对“六四”最内幕及权威的珍贵资料。根据作者2002年5月对赵紫阳访问录音所作的纪录,赵紫阳在胡耀邦追悼会结束后向中央提出三条意见:
第一,追悼活动已经结束,社会生活应进入正常轨道,对学生游行要劝阻,让他们复课;
第二,对学生要采取疏导方针,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和各种形式的对话,互相沟通,征求意见,什么意见都可以讲;
第三,无论如何要避免流血事件,如果出现打、砸、抢、烧、冲等违法行为要依法惩处。
对于这些意见,作者形容,李鹏及常委们当时都接受并形成了文字,邓小平等元老也同意。不过,因李锡铭、陈希同等人将学潮夸大,向邓小平汇报了一些过激的骂邓言论。为此,当年4月24日常委开会将学潮定性为“少数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赵紫阳认为学潮闹成这么大乱子,关键就是 “四.二六”社论,该社论大大激化了矛盾,使学潮规模急剧扩大。中央原以为“四.二六”社论调子一定,学生就不敢动了,结果不仅没压下去,反而闹得更大了。
1989年“六四”后被中共软禁的赵紫阳,现年85岁,平日深居在北京四合院内,有武警看守,闲人不能进入。据友人转述,赵紫阳仍很在意世人对他的评价,对89年的遭遇也无法释怀,晚年心情并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