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深沉的父爱,走过叛逆年代
据新闻晚报报导:张默幼年时,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父亲。但由于年幼,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身边。等到张默来到北京张国立身边时,他已经处于青春期,一个男孩子最个性的阶段。张国立想要管教儿子时,却发现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
张默说,自己从16岁到18岁阶段,疯狂地喜欢上飞车和玩摇滚乐,每天背一把破吉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自以为是地吼着“连狗听了都打哆嗦”的音乐。他知道父亲张国立对此非常反感,也明白自己当时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问题少年”。但是他改不了,也不想改。张国立忍无可忍,父子之间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于是张默就和乐队的成员成天混在一起,啃馒头、吃咸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出一张唱片。
回想起当时的极度叛逆,张默分析说:“我做任何事情都得不到认可,别人认为都是我爸在帮助我。”背负着父亲的名气,张默最讨厌别人说 “张国立”这三个字。他在外从来不提父亲是张国立,有时填表格碰到“父亲”一栏,他甚至就干脆填上“下岗”,心里有了委屈,在外面又不好发作。痛苦与愤怒就都集中在他父亲身上,并藉着飞车、玩音乐显示自己的价值和特立独行的标志。“那时我和老爸最大的矛盾就是,他认为给我铺了一条正路,可我就是坚决不走。”后来有一天幡然省悟过来,发现学习表演可以和音乐一样快乐甚至更加快乐。终于,他凭藉自己的努力,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与老爸的关系也改善不少,可是在一起话仍不会太多。
经历了风雨,见到了彩虹
“打人事件”沸沸扬扬,一个默默无闻的孩子因为是名演员的儿子,又犯下了这样的错误,外界的非议、批评、指责加上内心的愧疚和怀疑,使他的人生跌入了低谷,如今,他的心灵见到了彩虹,因为他经历了或者说熬过了那段风雨交加的日子。同时,也因经历了那场风波以后,父子间疏远的感情变得融洽了。“在这个过程中,给我最大帮助和扶持的是父亲。自己也从困境中成熟了很多,更体岬搅思彝サ闹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