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少数果农为了迎合市场,在种植狝猴桃时,使用了一种名叫“膨大剂”的农药。这种高科技产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狝猴桃产量的同时,使得果品口味发生变化,如果这个趋势进一步蔓延的话,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膨大染色齐上阵狝猴桃增产有术
“你家蘸药了吗?”“正在蘸呢!”这是5月里某狝猴桃主产区个别园区少数果农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所说的药,当地人心中都明白,那就是可以促进狝猴桃迅速长大的激素类药(学名植物生长调节剂),俗名膨大剂或者大果灵。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当地个别果农在使用“大果灵”或者“膨大剂”的激素药培育狝猴桃时,为了给蘸药定位,竟然使用国家严禁在食品上使用的工业染色剂(当地用来染布料,价格低廉,且不易掉色,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膏子)。
5月20日,记者在某狝猴桃生产区一个果园发现,几位果农用一种红色的药水在浸泡约有枣子大小的狝猴桃。被浸泡后的狝猴桃上面挂着红得耀眼的水珠,在早晨的阳光中煞是好看。地上放着水桶和几瓶药水。几位农民手上都举着去掉瓶颈的矿泉水瓶,里面盛满红色的液体,挨个往密密的小狝猴桃上蘸,将整个狝猴桃全部淹在水中约两三秒钟,狝猴桃就变得通体透红。
记者乘出租车沿路西走。司机告诉记者最近这几天正值狝猴桃“蘸药”期,少数果农正抓紧时机全力以赴给幼果“蘸药”。
记者问司机:“蘸药的事地方政府查的严吗?”
“以前比较严,现在完全禁止也很难了。”
“为什么?”
“能提高产量多卖点钱呗!”
记者来到另一处狝猴桃种植园区,果然像司机所说的那样,几位果农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树下的人手拿着敞口瓶,小心翼翼地浸泡着那些小狝猴桃,如同侍弄婴儿一般。地下放着的同样是大果灵膨大剂之类的药物。
看情形果农们很放松,记者径直走进地里,冲一个妇女问:“你蘸这药管用吗?”
“很管用的,我们就一直用这个!”这位妇女指着地下的大果灵回答道。
记者探下身去,拿起大果灵旁边用纸包着的东西问她是什么药物,她爽快地回答:“这个是染料,用来给膨大液上色的,好辨认哪个是浸过的哪个没浸过的,避免重复操作,而且人家那药上也写着,不能反复使用,用多了对果子不好,所以没这颜色还真不行!”
“那对人体没什么坏处吧?万一以后人家吃咱的狝猴桃吃出问题了怎么办?”
“这个我们就不是很清楚了,既然是农科院研制出的产品,应该不会有事吧!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也没出什么事情。”她边说还边拿起放在地上的瓶子,指着上面的“某某农科院研制”的字样说道。
“这样的水果成熟了你们自己还敢吃吗?”
“一般不吃。一来不好吃,二来毕竟是上过这种药的,吃着也不是很放心。自家留着吃的都是没蘸药的果子。”这位果农实话实说。
“哦,明白了,那这些药哪里有卖的啊?”
“县城就有,但是估计那里不好买,上面查着呢。你最好是上附近的乡镇农资站或者农药门市部,那里有的卖。”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基本上所有的膨大剂上都注明了用量(兑水的比例),然而一些果农在使用当中并没有按照说明来操作,而是心里估量着使用,至于上面提到的二次蘸药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在几天的调查中,记者发现,工业染色剂和色素是膨大剂用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狝猴桃成片成堆,如果单单使用膨大剂,就会给蘸果带来麻烦。膨大剂原液和兑水稀释后的浸蘸溶液均为无色,为了有效分辨出满树的小狝猴桃哪些蘸了药哪些没蘸药,就需要一种有颜色的物质做标记。于是食用色素(俗称吃红)和工业染色剂(当地人称为膏子)便成了使用最普遍的标色剂。在使用当中,果农发现,吃红的用量大,但染色效果并不怎么好。如果地里湿气大,隔夜就会失去颜色。而膏子却不同,不仅便宜,两三毛钱一包,且不易掉色。因此,工业染色剂在实践中,更受果农们的青睐。然而使用工业染色剂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因此果农在使用时显得格外小心,只是用树枝稍点一点,绝不多放。
农资店隐蔽卖农民就近购买
记者驱车进入某狝猴桃主产地县城,径直来到一处比较集中的农资市场,随便选了家门市走了进去。
“你这里有膨大剂吗?”女老板笑着说;“咱这里没有。”记者顺着话茬问:“这里的门面看着很大,怎么货倒不全?”“不是,咱这店面当着街,谁敢卖啊!”女老板实话实说,“不过城西有卖的,你过去看看。”
费尽周折,记者终于在城西头找到了女老板所说的农资店,并找到了多个品牌的膨大剂。
见记者买膨大剂,老板说:“你怎么现在才用啊,人家都用过了。不过也不要紧,现在也可以,刚才城南有人也是买药下午去蘸。”
“我刚才在农资市场那里买药怎么没有啊?”记者不解地问。
“那里是闹市区,又在街面上,上头查得严,一般店铺都不敢卖这种东西。”老板一语道破“天机”。
记者在县城转了两小时左右,卖这种药的商店寥寥无几。
然而在一些乡镇的农资小卖店,柜台上却赫然放着膨大剂等,在这里,卖这种药已经司空见惯。■
市场认大不认小 果农丰产不丰收
在某狝猴桃种植基地县,问起当地的老百姓,他们最不愿提及的就是收入。想起曾经的辉煌,果农们又仿佛回到了过去。
上个世纪90年代,当地政府利用本地独特资源倡导大面积种植狝猴桃。到如今,全县狝猴桃种植面积,年产鲜果量都成倍增长,成为我国狝猴桃主产示范基地之一。
因为野生果的狝猴桃口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十多年前经人工培育后在市场一露面,便受到消费者青睐,卖价不菲,最高时每公斤出园价8元以上,市场上更卖到十五六元。
后来一种俗称膨大剂的激素类生长剂流入果区。如果在幼果期蘸用“膨大剂”,狝猴桃个头就会比原来大一倍多,但果品品质明显下降,贮藏期由两个月缩短到十几天。
果商图好卖,果农乐得种,消费者只捡个大的往家搬,结果导致膨大剂在主产区快速蔓延,不少果园成了“大果”园。狝猴桃的声望由此大跌:吃的人发现,这玩艺儿远没说的好吃;买的人少了,种的人也纳闷,市场远未饱和,咋就一年卖不过一年?
“现在的生意确实不如以前好做了。”一位长期在东北水果市场跑狝猴桃生意的批发商颇有感慨,“以前,只要一提到XX产地狝猴桃,就会围来一圈的人询问,现在他们也货比三家、有所选择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狝猴桃的销售和声誉呢?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狝猴桃产区急速扩张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是膨大剂的使用显然也有影响。
据了解,去年,上海、广州等南方超市货架开始摆放小果子,但数量不大,销量大的北方市场仍以“大果”为主。某地猴猴桃种植大户老赵面对记者说出了果农们的尴尬:眼下的情况是,市场认“大”不认“小”,狝猴桃原本是果农的财神,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
老赵介绍说,早期果子没有使用膨大剂的时候,起点一样,所以大家都在质量上下工夫,看谁的果子味美。但是自从用了膨大剂后,整个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始的一段时间,在政府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下,果农们还算守规矩,可是随着狝猴桃市场以“大”压“小”,苦苦支撑的少量果农拜倒在了市场的威力下。伴之而来的是果个的翻番长大,与此同时,果品口味大不如前,储存起来难度也越来越大。
“怪就怪这害人的膨大剂!”
老赵给记者算的一笔帐,道出了果农们无奈的心理。现在不用药的园子一亩地产量大概就是1500斤,而用药的园子一亩地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000 斤;不用药的狝猴桃卖价贵点每斤0.8元,用药的便宜点每斤0.5元。两相比较,用药的效益相对来说还是要好。对于农民来说,这样的对比在他们的心里显然是沉甸甸的。所以即使政府严禁用药,少数果农还是顶风而上。
膨大剂之所以在狝猴桃上效果显著,除其生物特性外,主要取决于狝猴桃食用的滞后性。人们买狝猴桃当时无法品尝,在选择时只能从外观上看,这就使得膨大剂有了“用武之地”。等到狝猴桃软了,人们可以食用时,消费者才发觉,原来又大又好看的狝猴桃并不好吃,而且容易坏。消费者上当受骗一次不要紧,消费者可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但他们表示不满的做法是,以后再也不买了、不吃了。■
政府监管遭遇尴尬检验标准亟待完善
在记者调查中,膨大剂成了果农们的众矢之的。那么膨大剂为什么又能风靡市场呢?
记者按照所买到的和在果园里看到的膨大剂标签上的生产厂家联系电话拨了过去
“你们生产的膨大剂在北京有销售点吗?我们想批量进货!”
“你可以把钱打到我们的公司帐户上,然后我们就会发货给你。”
“这个产品相关证件都齐全吗?符合不符合国家绿色食品的要求啊?”
“我们的产品三证齐全,有农业登记证、标准证和生产许可证。至于满足绿色食品的要求,只要果农按照上面的提示用药,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到成熟期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残留了,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真如企业所说的那样吗?记者随后向williamhill官网 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果树专业的陈教授进行了咨询。
据陈教授讲,目前,国内在膨大剂方面的标准还不是很完善,可以参考的是国外的标准。然而国外的标准只能作为参考,对于在国内的狝猴桃生产和种植帮助有限。
从此意义上来讲,除了降低果品质量外,使用膨大剂其残留及其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检验标准。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农业部就对植物生长调节的药物进行了登记,这就意味着可以进行生产。然而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无公害生产标准《无公害食品狝猴桃》“狝猴桃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应以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危害、不降低果实品质为原则”,并且强调“不得使用苯脲类细胞分裂素蘸果”。在具体操作中,果农随意兑水以及使用工业色素,将导致色素中有害物质慢性蓄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和长期的危害。
(williamhill官网
质量万里行)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