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中共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突然发表评论员文章,疾呼维护社会稳定。令人不解的是,此时并非每年四月至六月的政治敏感期,或中共党代会或全国人大会开幕前夕,为何突然高调提出社会稳定问题?
几天后,即八月一日解放军建军七十八周年纪念日,解放军报发表社论,要求全军接受党的绝对领导,将“接受党的绝对领导”称为“最重要的政治纪律”。社论强调,“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军队国家化’,妄图改变我军的性质”。
八月十五日,新华社播发中央军委向全军颁布的《军队贯彻执行〈williamhill官网 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补充规定》中的一部分。这个《补充条例》多达三十条,但惟一公开透露出的信息是:“对反对党对军队纪对领导,参加危害国家、军队安全活动的,一律开除党籍。对擅自成立军队条令规定以外的团体、组织,参与宗教、迷信活动,编造或者传播、私藏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信息,组织、参与或者支持社会上的游行、示威、静坐、请愿、串联上访活动的行为,坚决予以严惩。”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大裁军后,陆续有近百万军官转业到地方,为安抚退役军官、稳定军队,转业待遇不断提高,出现了邓小平时期转业待遇好过毛泽东时期,江泽民时期又优于邓小平时期的局面。另外,一些原本被安置到国有企业的退役军官,因企业破产或倒闭,这些人沦落到下岗或失业,基本生活失去保障。
为争取生存权力,退役军官用不同的方式暗中串联、集会,到各大军区、各级省政府,甚至解放军的各总请愿示威。由于这些受过军事训练的军官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诉求既合理又明确,不仅在社会,而且在军队内部也广获同情和支持,因此他们在当局眼中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心头大患。
在多起抗争事件中,影响最大的是四月十一日清晨,一千六百多名来自各地的退役军官,身穿没有领章的旧军装,突然出现在总政治部办公大楼门前。他们是三三两两“混入”总政大院内的,在办公大楼前,这些人齐刷刷地脱去外衣,露出请愿标语,一些人佩戴的军功章在白底黑字的标语前,格外耀眼和引人注目。
一名请愿者情绪激动地向围观者表示:“我们也是为国防建设作出过贡献的人,流过血出过汗,现在生活在贫困??下,有谁管我们?!……”
面对赶来镇压的军警,老军人们手挽手,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场面令人唏嘘。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抗争,总政派人接收了请愿信,同时也惊动中共最高层。
除此之外,沈阳、济南、广州军区大院门前也多次发生老军人的请愿行动。据说其中一次请愿组织者之一竟是某军区负责人的公子。对于试图以接收请愿信换取请愿者离开,那名公子高喊:“不行,把电话接到胡办(胡锦涛办公室),我们要亲自向总书记反映情况。”最终,有关方面接受了请愿者的大部分诉求。
据悉,抗争行动最为激烈的省份是山东、四川和湖南,因为那几个省从军者多,退役军官比较集中。另外,由于东北三省经济不景气,许多退役军官下岗失业,有的甚至领不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于是成为不稳定地区之一。
令当局感到头痛的不仅是安置退役军官不仅涉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还有一个是各地政府的合作。
每年当局把安置退役军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各地必须完成。实际情况则是各地公务员和国有企业能够提供的职位越来越少。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虽然大幅度提高退役军人的待遇,而实实在在兑现承诺的却是要地方政府拨出真金白银。
二00一年,国家人事部和总政治部对军转干部安置制度进行了改革,规定年过五十岁的师以上军官不再转业,由军队安排退休,自行消化,对五十岁以下的团职军官的退役转业采取“计划安□”和“自主择业”两种方式。计划安置基本上是沿用过去的政策,团级转业军官保留“干部”身分到地方安置,如进入政府部门可免公务员考试,任职相当于副处级官员,而营级以下军官则必须参加公务员统一考试,任职按科员待遇;而自主择业的团级军官可按照军龄和职务在军队领取一次性的“补助费”之后,在地方按月领取“退役金”(也称“终身俸”),但丧失“干部”身分,自行在社会上谋生。
但是,上述新政策所涉及的团级转业军人的“终身俸”是由地方政府财政出钱,各省市须按当地相等职务的公务员退休金和生活指标制订具体发放金额,故许多地方政府难以承受,引发军人肇事。直至去年,一些省市才陆续对“终身俸”订出发放标准,如河北省,每月约为二千五百元人民币,广州和深圳因生活指数高,约为四千元。
--《动向》月刊2005年9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