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隐藏的人类历史(连载12) 第六章 史前文明展辉煌(下)

作者:袁缘 译 发表:2006-01-18 07:1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第十二节 内华达州--三迭纪鞋印化石

1922年10月8日,《美国周报》的“纽约星期天版面,登出了一篇醒目的特写文章:500万年前的鞋印化石,作者是巴娄博士,著名地质学家。”

文中写道:“不久前,著名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瑞德(J. T. Reid)在内华达州寻找化石时,突然停在一块奇怪的石头面前,石头上有个人的脚印(图6.6)。”



“走近仔细一看,不是光脚踩上去的,是穿鞋踏出来的。鞋印前部缺失了,至少剩下了三分之二的轮廓。鞋印外缘有一条缜密的缝合线,显然是缝合鞋底和鞋帮间的贴边的。再往前还有一道缝合线,中部显示出脚踏的地方,还有鞋跟磨光鞋底磨损的痕迹。”

“这个化石对今天的科学来说太神秘了,它的年龄至少有500万年。”瑞德把该样品带到了纽约,尽力引起其它科学家的注意。他说:“一到纽约,我把化石交给哥伦比亚大学的地质学家肯普(J. F. Kemp)博士,以及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授奥斯本(H. F. Osborn)、马休(W. D. Mathew)、侯韦(E. O. Hovey)。这些学者都给出了这个结论:‘这是他们所看到的最象人类手工艺品的自然印迹。’但教授们也都承认,石头出自三迭纪岩层。但是手工鞋匠看后都说--这是个手缝的鞋踩出来的。马休博士写了一个简短的声明:‘这个印迹呈现了一只鞋的所有特征包括缝制的线,但它只是自然形成的而已。’这太奇怪了。当我们向马休的单位--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询问这种事时,他们的答复是:档案中没有马休的报告。”

尽管马休没把它当回事,瑞德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说:“ 我下一步找到了洛克菲勒研究所的显微照相专家和分析化学家,他们没把该化石立题研究,而是业余做了显微射影和成分分析,结果尽释疑团,证明--它显然是三迭纪的化石……”,“显微摄影分析,照片放大20倍,显示出缝线缜密的麻花拧缠结构,结论性地证明了--它就是一只精细手缝的鞋的印迹化石,而不是什么天然仿真品。”

“缝合线很清晰,肉眼可见,鞋底轮廓匀称分明。在边和沿之间,还有一冬与外缘下平行的针孔,很匀实,就象是穿过线的孔。”

“补充一点,至少有两位不久将吐露姓名的地质学家,也承认这是真正三迭纪的岩石,远比曾认为的500万年古老,目前认定三迭纪距今2.13~2.48亿年。”

第十三节 俄亥俄州--煤层里的石墙

德州阿比里尼地区的迈考米克(W. W. Mcormick)报道了他外祖父记录的一个发现--“在煤矿深处有一处石墙”。

斯戴格(B. Steiger)的一本书中也记载了这个报道:“1928年,我,马西斯(A. A. Mathis)在5号煤区作业,那里位于俄亥俄州海文纳北2英里处,这是个风井矿,有2英里深。这么深只有坐电梯下去,从上边往下泵空气……”

一天晚上,马西斯记道:“第二天一早,煤室地上发现了几块水泥砖,每块有12立方英尺(约200cm3),表面异常平滑,六个面打磨得甚至可以当镜子照。这些水泥砖在炸碎的煤块里到处都是。我用镐劈开了一块,里边是平整的水泥,当我想用柱子和板子撑起煤室时,地坍塌了,我差点没逃出去。当我又回到塌陷地,那显露出一面由那些水泥砖砌成的石墙。在通风道内口100~150码以下,另一个矿工震露出了另一面石墙,二者极为相似。”

煤矿中的煤可能是石炭纪的,距今2.86亿年。

根据马西斯的记录:采矿公司的官员立即把他们叫了出去,禁止他们说出看到的东西,同年秋天矿区关闭,员工去了俄克拉荷马州靠近韦伯顿的24矿区。

马西斯记录:“韦伯顿的矿工告诉他们在煤层里发现了一个银桶,外面对面有明显的箍桶板留下的印迹。”韦伯顿煤层的年龄在2.8~3.2亿年。

诚然,这段史料中太出乎意料,也很难考证。但我们想知道的是到底有多少这类故事,难道其中没有真实的吗?

在杰萨普(M. K. Jessup)的一本书中,我们近来邂逅了一个同样的记录,书中记载:“据报道,1886年帕森斯和他的两个儿子在俄亥俄州哈门德城(Hammondville)的一个煤矿里,挖出一面石板墙,墙上刻有粗重的浮雕,还有几列象形文字。”当然,这也许是个传奇故事,但也许是真实的,将导致很有意义的发现。

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对这样的遗迹和古物报道的很多,都显示出在遥远的中古时期,曾经出现高级的文明,当然,这类报道近代也有,下面就是几例。

第十四节 法国--6500万年的金属管

柯丽斯(W. R. Corliss)的《古人神秘的工艺品》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个发现:1968年,朱伊特(Y. Druet)报道在白垩石中发现了一些半卵形的金属管(图6.7),尺寸不尽相同。那些裸露的白垩石,出自法国圣贞尼(Saint-Jean de Livet)的一个采石场,石头的年龄至少6500万年。


慎重考虑,排除了所有可能的假设,朱伊特和邵法蒂得出了这个惊人的结论--6500万年前,地球上已经有智慧的生命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我们写信给卡昂大学的地貌学实验室,朱伊特和邵法蒂曾报道把样品转交给了他们,但没有回音。这里我们邀请对此知情的读者,能给我们提供点信息,我们将收入本书的第二版中。

第十五节 犹他州--5亿年的鞋印

1968年,一个叫梅斯特(W. J. Meister)的匠人,业余的三叶虫化石收集者,报道了他在犹他州冷羊泉附近的维勒页岩(Wheeler shale)中发现了一个鞋印化石(图6.8)

这块鞋印化石,是梅斯特扒开一层页岩时发现的。鞋印中有一个清晰可见的三叶虫的化石,三叶虫早已灭绝的海洋生物。这块鞋印和三叶虫的化石始于寒武纪,距今5.05~5.9亿年。

在1968年第三期的《创生研究会季刊》(Creation Reseirch Society Quarterly)上,梅斯特发表了一篇论文,其中说:“鞋跟的印痕比其他部位深约八分之一英寸,这是一只右脚的鞋印,因为鞋跟右有磨损程度大。”

他还补充了一个重要细节:“7月4日,马里兰州塔科马(Tacoma)的哥伦比亚联合大学寇姆斯(C. Coombs)博士,博尔德(Boulder)市科罗多大学的地质学者卡里索(M. Carlisle)在我的陪同下考察了那处遗址。经过两个来小时的挖掘,卡里索发现了一个泥片,这使它确信鞋印化石非常可能是原位埋存的,因为这个泥片可以证明这一沉积层一度曾暴露于地表。”

这位进化论学者承认自己并不了解梅斯特的化石,那么在他说“事实”和“铁证”时,就没分析化石样品。这样他的话就砸了自己的舌头。

我们也许不能结论性地证明梅斯特的发现就是鞋印化石,但我们相信这个考古学发现是有价值的,不能用固执的偏见随意曲解。

1974年,犹他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斯多克(W. L. Stlkes)在化石发现不久就检查了它。说:“为什么我和地质学家不能接受这是个真正的鞋印呢?至少,我希望一个真正的鞋印是一个左右交替出现,脚印尺寸一致,指向一个方向……这才是最重要的,我知道,一个孤立的真实足迹,不管论文准备得多么好,在学术杂志上也无发表的任何先例。”

斯多克打自己的嘴了--1969年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德鲁雷(H. de Lumley)的论文就报道:单一足印化石,出自法国南部阿马塔(Terra Amata)一处中更新世遗址。

斯多克还说:一个真正的足印应该显示把软泥从足下踩压出来的遗像,这个样品我没发现这个迹象。”如此的挑剔却暴露了他是外行。

1984年,本书作者,汤姆森在犹他州拜访了梅斯特,仔细检查了足印之后,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明显的脚印不敢正视呢?至于鞋踩压出的基质,主要取决于泥质的成分,和踩压物的特性,脚的外缘是圆形,而且脚底不平,着力点突出,这么光脚的足印比平底鞋硬踩出的泥质多。在比较实成,湿润的沙滩,我们能看到鞋和便鞋踩出的沙土少。页岩,梅斯特的鞋印化石是粘土、泥或淤泥形成的。只要用显微镜观察鞋印边缘的粒状结构,你就能看出它是压挤形成的印迹。

至于斯多克把鞋印说成是岩石自然裂开的结果,还说犹他州大学有几个岩石开裂的样品,其中一些也像足印。这确实应该看一下,是否真象足印化石。梅斯特化石的鞋印形态,我们除了视觉判断还做了计算机分析,结果都表明它和现代的鞋印很吻合。

进一步分析,岩石的开裂是经常发生的,梅斯特的化石就是揭开一块页岩时发现的。其中有个重要的线索:页岩在鞋印区域结合的纹理较其他表面粗,这表明页岩在此处不是偶然开裂的,而是在此处两面结合较弱。因此,可以认为是在一些粘土踩下去,使两界面的接合比一般界面较为弱。因此可以判断出是古生代的鞋踩出来的。如果说是另外一种未知机制留下了这样的压痕,又恰好与鞋印完全一致,不太一厢情愿了吗?这么的幻想在自然界存在吗?印痕可与踩出的鞋印没有任何差别。

这个5亿年的鞋印化石,就作为古生代的人类文明遗迹,也许为时尚早。一些科学家简单检查了一下,就下了否定的结论,另一些科学家连看也不看就枪毙了它,就是因为它远远超出了进化论预期的界线。我们认为,研究调查才刚刚开始,正面论据更深入更有说服力,所以值得深入研究。

第十六节 南非--28亿年的金属球

过去的几十年间,南非的一个矿井深处挖出了几百个金属球,至少一个球赤道处有三条平行的槽(图6.9)。根据吉米森(J. Jimison)的论文,金属球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蓝色的金属实心球,有白斑;另一种中空,中心象海绵状。”

南非克勒克斯多普(Klerksdorp)的博物馆收藏了一些,馆长马其斯(R. Marx)说:“这些球绝对是个迷,看起来像人造的,但它们所处的地层展现的地质年代太久远了,别说没有智慧的生命,而是据今所知任何生命都看不到。”

我们向马克斯进一步咨询了金属球的问题。1984年12月12日,他回信说:“还没有正式文献报道它们。事实是:它们是在德兰士瓦(Transvaal)西部奥托斯道(Ottosdal)镇附近的矿井下,在叶蜡石内发现的。叶蜡石是一种很软的次生矿,莫氏硬度只有3,是28亿年前沉积形成的。另一方面有的球内部是纤维状结构,外壳相当硬,连钢都划不出刀痕来。”

莫氏硬度是以物理学家莫斯(F. Mohs)的名字命名的,用不同矿物做参照,把物质的硬度分为10级,滑石最软(硬度1),金刚石最硬(硬度10)。

他的信中还说波切斯柱(Potchefstrovm)大学告诉他,那些金属球是“褐铁矿沉积物”,褐铁矿是一种矿苗,质地坚硬,在核上形成圆团块状沉积。

这个假说从硬度上说就有问题。上面说过,球壳硬得连钢刀都划不出印来,而褐铁矿的硬度只有1~5.5根本经不起钢刀的刻划。再者,褐铁矿经常成群沉积,象肥皂泡一样彼此粘连,而且也不是球状,更不可能在球体赤道处形成三条标准的平行槽来。

最令人感兴趣的还是那三条槽,就算球体是天然形成的,槽也是人工削刻出来的。这些无法用天然形成来解释的事实,太神秘了。

南非矿井深层的金属球揭开了一桩神秘的史实--28亿年前,那里存在过高级智慧的生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donate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