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浮现在灰暗的石窟内的壁画佛像身上,许多蓝、红的颜色已经脱落,有的佛像的脖子一带已出现了一条粗粗的、深深的裂缝。在“五代时期”开凿的莫高窟第98窟内,绘制在窟内深处洞壁上的壁画中,4条深深的裂缝几乎缠绕着佛像的全身。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正在窟内进行修复作业,许多地方都支起了脚手架,窟内显得很狭小。敦煌研究院修复技术室负责人说,壁画的壁基和下面的岩壁之间已出现了间隙,其面积大约有5平方米左右。如果不用板材支撑住尽快修复,就很可能坍塌下来。
在另一处中唐时期建造的第53窟内,佛像的脸部被黑色的霉菌斑点覆盖,已基本看不出脸部情况。据说是几十年前窟内进了雨水,霉菌不断繁殖导致佛像脸部遭到严重损坏。现在霉菌虽然已死亡,但目前还没找到修复的方法。窟内用草和泥土混合做成的壁基,很多地方都已经像蛋糕那样蓬松,剥落和损伤问题非常严重。
莫高窟的壁画由于在年降雨量只有30毫米的干燥地带,才得以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但最近在窟内地下30厘米处发现了湿气,地下湿气的蒸发将地层内的盐分溶解后随同水分散发到窟内,并产生了结晶。在这种反复膨胀和收缩过程中,薄薄的壁基就被损坏了。有人认为,产生水分的原因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以溶解的雪水为水源的地下水,二是莫高窟周边地区进行绿化的灌溉用水。
研究结果还表明,观光人数的增加也是导致湿气上升的原因之一。一天之中最多时有3000多人进入窟内参观,在狭窄的石窟内,大量人流的进出会产生温、湿度的变化,造成窟内湿度上升。
为保护这些充满东西方文化交流气息的壁画,敦煌研究院正在和日本研究机构及大学合作,商讨如何保护这些壁画的对策,并积极开展修复工作。敦煌研究院将从今年开始利用内视镜和超声波对所有壁画恶化情况进行调查。采取根本措施保护敦煌壁画已经迫在眉睫。
(摘自3月26日《朝日新闻》,原题:沙漠中的珍宝在哭泣,敦煌莫高窟渐渐消失的名画;作者《朝日新闻》记者冢本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