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4-07 00:12:50作者:
异乡的过客啊,
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
长眠在此地。
——希罗多德《历史》
这是希腊人为纪念与波斯之间的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的狮子形纪念碑上的铭文。2400多年来,英勇牺牲的斯巴达勇士博得了无数人的敬仰。今年3月上旬,根据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三百壮士》在美国上映,温泉关战役的史诗性场面得以再现,3天的票房收入高达7000万美元。就在北美观众对该片大加追捧之际,古波斯人的后裔伊朗人却举国抗议,将该片列为禁片。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指责该片丑化古波斯文明。一部好莱坞大片让一国元首为之动怒,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还是让我们回到古战场去看个真切吧。
电影《三百壮士》表现的温泉关战役,发生在第二次希波战争时期的公元前480年。当时,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46个属国的大军,水陆并进,迅速占领希腊北部,8月中旬南进至温泉关,与斯巴达人统帅的希腊联军(由30多个希腊城邦组成)对峙。
温泉关是个隘口,地势极其险要,狭窄得只能通过一辆战车,一旦希腊军队失守,波斯军队将长驱南下。双方力量的对比极其悬殊,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军队有500万人,不过根据合理估计应为50万人左右。而希腊联军只有7000人,因为这一年恰逢古希腊的奥运会,所以希腊人只派出了这么少的军队来迎战。其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带领了300人前来,斯巴达人的尚武传统与常年不懈的训练,使得这300人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剽悍勇士。
战役打响后,波斯人发挥数量优势,首先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李奥尼达则充分利用温泉关有利地势和兵器优势,命令希腊方阵居高临下,用长枪刺向手持短兵器的敌军,使波斯兵伤亡惨重。训练有素的希腊人,有时故意示弱,丢下长枪撤退,等敌军追上来时,转身再用长剑发动反冲锋,这种“回马枪”战术屡屡得手,波斯人一直无法突破关隘。波斯王薛西斯于是派出自己最精锐的“不死队”,这支12000人的皇家卫队号称波斯的王牌预备队,一天下来还是攻不破希腊人的防线,史载薛西斯为此狂躁不安,3次从座位上站起来。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叫埃彼阿尔铁斯的希腊人为取得重赏,告诉波斯人说当地有一条小路直通温泉关背后。在这个希腊叛徒带领下,波斯军队连夜翻山越岭,打败了负责保卫这一区域的佛西斯城邦士兵,黎明时分迂回到希腊人防线背后。
面对险情,希腊联军斗志尽失,大部分城邦的军队撤退了(还有个说法是李奥尼达为保存实力让他们离开的),但300个斯巴达士兵没有离开。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阵地!自愿留下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700名塞斯比亚城邦士兵。
决战的时刻来临了,腹背受敌的希腊壮士背水一战,给波斯军队以重大杀伤,薛西斯国王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美斯和叙佩兰铁司在混战中被杀。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死后,壮士们杀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才夺回他的遗体。残余的斯巴达人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最后全部被雨点般的标枪箭矢淹没。波斯人在战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波斯军队死亡达2万人左右,斯巴达人的尸体却只有298具。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有眼病,一个是当时奉命外出。这两人回国后受到人们的极度鄙视,于是其中一人自杀,另一人则在后来的战斗中战死,一雪前耻。
斯巴达人虽败犹荣,他们的无畏精神震撼了敌军,更鼓舞了希腊各城邦的士气。人们在三百壮士阵亡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的铭文共有三句,一句是这样的: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这是为全军所刻的铭文。对于斯巴达人则立下了本文开头的铭文。而第三句铭文则是给占卜者的:这里长眠着英勇战死的美吉司提亚斯,他是被渡过司佩尔凯欧斯河的美地亚人(波斯军队中的一个民族)杀死的。这位占卜者预言斯巴达人将出师不利,但仍跟随军队出战,最后被杀。
2.斯巴达人的两大法宝
电影《三百壮士》着力刻画的战役的惨烈,对战争场面细节的描写比较贴近史实。斯巴达战士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不只是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还有他们在军队建设与作战方面的成就,这些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透过这段战争史我们会发现,斯巴达军队有两大制胜法宝,首先是他们的战斗队形,使自身的作战效能远远超过波斯军队,这从《三百壮士》作战场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严整的方阵队形,与波斯人的混乱队形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步调一致、军纪严明,利于保障队形的要害部位——两侧。
历史上的每个斯巴达步兵方阵一排约有8个士兵,战斗时前排的士兵将大圆盾举起,形成一道铜墙铁壁,中后排的士兵将长枪插空前刺,攻防效果兼备。敌人冲锋到方阵前时,后方的长枪可发挥长度优势先发攻击,前方盾牌组成的防御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而当斯巴达人冲锋时,密密麻麻的长枪加上战士行进的冲击力,灵活地交替攻击,威力惊人。希腊方阵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采用并改良,在他的征伐大业中被发挥到极致。
斯巴达军队的第二个法宝是完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制度,这一点在《三百壮士》影片的开头有所体现。
斯巴达法律规定,新生婴儿须经长老检查,认为健壮的才准许养育,羸弱者则被弃于山谷的弃婴场。法律也不允许父亲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当孩子们长到7岁的时候,国家就把他们接收并编入连队,接受统一的锻炼。
他们同吃同睡,接受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终年必须赤脚走路,衣食简朴如苦行僧。青年男子到20岁时,便正式成为军人,受正规军事训练,参加军事活动。每人从20至60岁,都必须每日出操,参加军事训练。在雅典各邦中,斯巴达陆军的凶猛强悍,是希腊其他邦军队无法相比的。
反观波斯军队:战略战术落后呆板;士兵多从被征服民族中强征入伍,士气低落;人数众多但劳师远征,补给困难。以上种种,终于招致失败。
3.伊朗告上联合国
为刻画三百壮士的悲剧英雄形象,影片继承了漫画原作所特有的诡异与暴力风格,在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方面别具匠心,人头落地、血花飞溅的慢镜头与大场面尤其震撼。影片卖座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伊朗认为,影片为褒扬斯巴达壮士,用对比手法贬抑了波斯人:将薛西斯刻画得举止乖张,性别不明,扮相妖魔化;表现波斯王寝宫中奢靡荒淫场面的那段戏,是好莱坞典型的夸张手法;近乎全裸的舞女对希腊叛徒进行色诱的镜头更让伊朗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电影有意贬低波斯文化,所以伊朗民众认为它是美国文化侵略的工具。
3月16日晚,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抗议书,要求总干事对电影侮辱伊朗民族一事予以关注。抗议书指出“心理战正在开始,维护和平的战壕也应开始修建”。
3月23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电视台上发表演讲,激烈指责美国“试图通过电影篡改历史,损害了伊朗形象”。伊朗驻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的大使馆,也对当地影院放映该片提出抗议。
4.波斯的成就令人尊敬
对西方人而言,“波斯”一词首先会让他们想起遥远而强盛的古波斯帝国,以及希腊与波斯的战争。
19世纪,自由主义学说的鼻祖穆勒曾说:“以往欧洲史上所有的战役都不重要,惟一重要的就是马拉松战役(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编者注),因为如果波斯人得胜,以后的整个西方文明就没了。”
这句话包含了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的自豪感,因为古希腊文明的遗产被古罗马人继承下来,并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当然,也隐约透出一丝对异域文化的恐惧。
时至今日,认为波斯帝国浮华、奢侈和极端的专制的观点还不时出现在西方的报端。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认识到,与其他伟大的文明一样,波斯曾经取得过的成就仍然令人尊敬,如经波斯传入williamhill官网 的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曾对williamhill官网 唐代的社会生活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波斯诗歌的韵律具有令人陶醉的语言效果和催眠力;波斯地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市场上大受欢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被许多西方高等院校定为教科书,该书也对波斯人赞誉有加。
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
长眠在此地。
——希罗多德《历史》
这是希腊人为纪念与波斯之间的温泉关战役(公元前480年),矗立在希腊德摩比勤隘口(俗称温泉关)的狮子形纪念碑上的铭文。2400多年来,英勇牺牲的斯巴达勇士博得了无数人的敬仰。今年3月上旬,根据漫画家弗兰克·米勒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三百壮士》在美国上映,温泉关战役的史诗性场面得以再现,3天的票房收入高达7000万美元。就在北美观众对该片大加追捧之际,古波斯人的后裔伊朗人却举国抗议,将该片列为禁片。伊朗总统内贾德也指责该片丑化古波斯文明。一部好莱坞大片让一国元首为之动怒,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还是让我们回到古战场去看个真切吧。
1.7000人对阵百万兵
电影《三百壮士》表现的温泉关战役,发生在第二次希波战争时期的公元前480年。当时,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46个属国的大军,水陆并进,迅速占领希腊北部,8月中旬南进至温泉关,与斯巴达人统帅的希腊联军(由30多个希腊城邦组成)对峙。
温泉关是个隘口,地势极其险要,狭窄得只能通过一辆战车,一旦希腊军队失守,波斯军队将长驱南下。双方力量的对比极其悬殊,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波斯军队有500万人,不过根据合理估计应为50万人左右。而希腊联军只有7000人,因为这一年恰逢古希腊的奥运会,所以希腊人只派出了这么少的军队来迎战。其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带领了300人前来,斯巴达人的尚武传统与常年不懈的训练,使得这300人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剽悍勇士。
战役打响后,波斯人发挥数量优势,首先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李奥尼达则充分利用温泉关有利地势和兵器优势,命令希腊方阵居高临下,用长枪刺向手持短兵器的敌军,使波斯兵伤亡惨重。训练有素的希腊人,有时故意示弱,丢下长枪撤退,等敌军追上来时,转身再用长剑发动反冲锋,这种“回马枪”战术屡屡得手,波斯人一直无法突破关隘。波斯王薛西斯于是派出自己最精锐的“不死队”,这支12000人的皇家卫队号称波斯的王牌预备队,一天下来还是攻不破希腊人的防线,史载薛西斯为此狂躁不安,3次从座位上站起来。
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叫埃彼阿尔铁斯的希腊人为取得重赏,告诉波斯人说当地有一条小路直通温泉关背后。在这个希腊叛徒带领下,波斯军队连夜翻山越岭,打败了负责保卫这一区域的佛西斯城邦士兵,黎明时分迂回到希腊人防线背后。
面对险情,希腊联军斗志尽失,大部分城邦的军队撤退了(还有个说法是李奥尼达为保存实力让他们离开的),但300个斯巴达士兵没有离开。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阵地!自愿留下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700名塞斯比亚城邦士兵。
决战的时刻来临了,腹背受敌的希腊壮士背水一战,给波斯军队以重大杀伤,薛西斯国王的两个兄弟阿布罗科美斯和叙佩兰铁司在混战中被杀。斯巴达王李奥尼达死后,壮士们杀退了敌人的4次进攻,才夺回他的遗体。残余的斯巴达人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最后全部被雨点般的标枪箭矢淹没。波斯人在战后打扫战场时,发现波斯军队死亡达2万人左右,斯巴达人的尸体却只有298具。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有眼病,一个是当时奉命外出。这两人回国后受到人们的极度鄙视,于是其中一人自杀,另一人则在后来的战斗中战死,一雪前耻。
斯巴达人虽败犹荣,他们的无畏精神震撼了敌军,更鼓舞了希腊各城邦的士气。人们在三百壮士阵亡的地方,立了一块碑,碑上的铭文共有三句,一句是这样的:四千名伯罗奔尼撒人曾在这里对三百万敌军奋战。这是为全军所刻的铭文。对于斯巴达人则立下了本文开头的铭文。而第三句铭文则是给占卜者的:这里长眠着英勇战死的美吉司提亚斯,他是被渡过司佩尔凯欧斯河的美地亚人(波斯军队中的一个民族)杀死的。这位占卜者预言斯巴达人将出师不利,但仍跟随军队出战,最后被杀。
2.斯巴达人的两大法宝
电影《三百壮士》着力刻画的战役的惨烈,对战争场面细节的描写比较贴近史实。斯巴达战士留给后人的历史遗产不只是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还有他们在军队建设与作战方面的成就,这些对后世影响都非常大。透过这段战争史我们会发现,斯巴达军队有两大制胜法宝,首先是他们的战斗队形,使自身的作战效能远远超过波斯军队,这从《三百壮士》作战场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严整的方阵队形,与波斯人的混乱队形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步调一致、军纪严明,利于保障队形的要害部位——两侧。
历史上的每个斯巴达步兵方阵一排约有8个士兵,战斗时前排的士兵将大圆盾举起,形成一道铜墙铁壁,中后排的士兵将长枪插空前刺,攻防效果兼备。敌人冲锋到方阵前时,后方的长枪可发挥长度优势先发攻击,前方盾牌组成的防御墙提供了很好的保护;而当斯巴达人冲锋时,密密麻麻的长枪加上战士行进的冲击力,灵活地交替攻击,威力惊人。希腊方阵后来被亚历山大大帝采用并改良,在他的征伐大业中被发挥到极致。
斯巴达军队的第二个法宝是完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制度,这一点在《三百壮士》影片的开头有所体现。
斯巴达法律规定,新生婴儿须经长老检查,认为健壮的才准许养育,羸弱者则被弃于山谷的弃婴场。法律也不允许父亲照自己的意愿来培养孩子,当孩子们长到7岁的时候,国家就把他们接收并编入连队,接受统一的锻炼。
他们同吃同睡,接受各种各样的体育锻炼,终年必须赤脚走路,衣食简朴如苦行僧。青年男子到20岁时,便正式成为军人,受正规军事训练,参加军事活动。每人从20至60岁,都必须每日出操,参加军事训练。在雅典各邦中,斯巴达陆军的凶猛强悍,是希腊其他邦军队无法相比的。
反观波斯军队:战略战术落后呆板;士兵多从被征服民族中强征入伍,士气低落;人数众多但劳师远征,补给困难。以上种种,终于招致失败。
3.伊朗告上联合国
为刻画三百壮士的悲剧英雄形象,影片继承了漫画原作所特有的诡异与暴力风格,在拍摄技术、后期制作等方面别具匠心,人头落地、血花飞溅的慢镜头与大场面尤其震撼。影片卖座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伊朗认为,影片为褒扬斯巴达壮士,用对比手法贬抑了波斯人:将薛西斯刻画得举止乖张,性别不明,扮相妖魔化;表现波斯王寝宫中奢靡荒淫场面的那段戏,是好莱坞典型的夸张手法;近乎全裸的舞女对希腊叛徒进行色诱的镜头更让伊朗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电影有意贬低波斯文化,所以伊朗民众认为它是美国文化侵略的工具。
3月16日晚,伊朗驻联合国代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提交抗议书,要求总干事对电影侮辱伊朗民族一事予以关注。抗议书指出“心理战正在开始,维护和平的战壕也应开始修建”。
3月23日,伊朗总统内贾德在电视台上发表演讲,激烈指责美国“试图通过电影篡改历史,损害了伊朗形象”。伊朗驻法国和乌克兰等国的大使馆,也对当地影院放映该片提出抗议。
4.波斯的成就令人尊敬
对西方人而言,“波斯”一词首先会让他们想起遥远而强盛的古波斯帝国,以及希腊与波斯的战争。
19世纪,自由主义学说的鼻祖穆勒曾说:“以往欧洲史上所有的战役都不重要,惟一重要的就是马拉松战役(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编者注),因为如果波斯人得胜,以后的整个西方文明就没了。”
这句话包含了西方人对古希腊文明的自豪感,因为古希腊文明的遗产被古罗马人继承下来,并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当然,也隐约透出一丝对异域文化的恐惧。
时至今日,认为波斯帝国浮华、奢侈和极端的专制的观点还不时出现在西方的报端。但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认识到,与其他伟大的文明一样,波斯曾经取得过的成就仍然令人尊敬,如经波斯传入williamhill官网 的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曾对williamhill官网 唐代的社会生活产生过广泛的影响;波斯诗歌的韵律具有令人陶醉的语言效果和催眠力;波斯地毯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世界市场上大受欢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被许多西方高等院校定为教科书,该书也对波斯人赞誉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