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里最后的母系氏族(组图)

发表:2007-05-28 23:1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在横断山脉密林深处,散布着许多古老而又神秘的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长期的与世隔绝,很少有人到达。因此,一些人类古老的习俗,在这里能够得到完整的保留和延续。关于这些藏在大山和密林深处的神秘古村寨,有许许多多离奇的传说和怪诞的演绎,奇特的民俗、淳朴的民风和慑人魂魄的风光,让很多外面的人都渴望走近它们。

被重重大山包围着的利加则,就是这样一个村落。

当代世外桃源

通往利加则的道路极其不便,没有任何现代交通工具,只有一条茶马古道通向它。茶马古道,就像一条一直向前攀延的藤蔓,翻山越岭、穿江过河,一路上串连起许多和它一样古老的村落。古道上有谚曰:“不能驮人上山的马不算马,骑着马下山的人不是人。”古道上的人爱惜马,我也就沿着起伏的古道一会在马上、一会在马下地随着马帮走,在马上的时候,山风吹得人发冷;下马走路的时候,汗水又使劲往外冒。山里的气候可谓是一天十八变,现在是艳阳高照,可是过一会儿又大雨倾盆。在翻越了许多大山之后,马帮的人指着远处山坡下一处村舍告诉我:那就是利加则。望着那烟岚袅绕的村落,我觉得仿佛看到了仙境,就将要走入梦中的世外桃源了。



利加则位于四川省木里县境内,地处北纬二十八度、东经一百度附近,属于川滇交界的横断山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利加则地势险要,四周群山环绕,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中间是低平开阔的平坝,呈椭圆形状,直径不足1公里。达卡布沟河流经该地。利加则年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属于高山垂直性气候,当地素有“一山有四季,一村不同天”的说法,全年雨水充沛,除三至五月为旱季外,其余都为雨季,十月份以后,大雪封山,难以进出。

利加则是一个以农牧为生的村落,相传在古代(大约13世纪),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出兵川滇黔,大批部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利加则,这些远道而来的蒙古兵发现这里像自已家一样的熟悉、亲切,所以就叫这里为“利加则(利加则在蒙古语里有家门口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是利加则在蒙古语中念“力热者”,有三岔路口的意思,利加则的位置正好处于四川省的屋脚、前所以及云南永宁三处的汇合处,因而得名。



母系大家庭

地别家共有31口人,都是同一个血缘中的亲人,有15个男人,16个女人,男人耕地、放牧、盖房,女人砍柴、做饭、照看孩子、喂牲口……家里的大小所有事情,都由48岁的女主人拉姆掌管。

地别家并不是人口最多的一户人家,在利加则,像这样的家庭共有29户。利加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一个极为鲜见的母系大家庭群落,这里所有家庭都是由直接血缘关系组成的纯粹的母系氏族家庭。

母系氏族家庭,这种曾在人类家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家庭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向父系家庭的转化,但利加则却完整地保留了母系氏族的形式。利加则的家庭实行典型的母权婚姻,成年男子在母亲家的四合木屋里没有自己的房间,但每一个达到走婚年龄的女孩子却都有自己单独的闺房。利加则人男不婚,女不嫁,男女一生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的母亲家,男子晚上偷偷地到自己喜欢的女人家过夜,天亮前再悄悄地溜回来。利加则母系家庭中的成年男子一般以舅舅的身份和名义进行活动,他们参与全家的劳动生产活动,同时会尽力协助女主人工作,共同维系母系大家庭。

拉姆是家庭的母亲,是整个大家庭的至尊和灵魂。在地别家,拉姆说出的话,全家人都要听。母系家庭中认为,违背母亲的意愿是最大的不敬,对母亲怎么样尊崇都不为过。母亲往往会从自己众多的女儿里物色一个最能干、最善良的女儿来接自己的班,等自己老了就由这个女儿来接替掌管大家庭的所有事务。



地别家有44亩地、7头黄牛、5匹马、1头骡子、60只绵羊、40只山羊、30头猪、60只鸡,这些财产都是公有的。事实上,在利加则母系大家庭内,实行的仍然是一种原始的分配原则,人人各尽所能,人人按需所取,一切财物平均享用。家庭里每个成员都把自己挣来的财物交归大家庭,决不会私自留下。别人赠送的小物品可以自己留用,但不少人还是会分给家里的其他人共享,但收到的大物品必须交给家庭掌财者。一般家庭成员身上都没有现金,人们对钱的概念也很模糊。家里的财产按母系血缘继承。

阿克家的女主人

二车卓玛盘坐在火塘边,花白的头发绾在头顶上,火塘里的火忽明忽暗着,她脸上也忽明忽暗着,她的眼睛和胸前挂着的绿松石,在阴阴的火光中显得格外晶亮。外面下着雨,灶台上燃着松明,火塘里的火苗舔着漆黑的锅底。在川西南的深山里,在幽暗的木屋中,二车卓玛嘴里不停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她就这样为我讲述她的家庭或是她的家族的秘史,还有她们家现在的虔诚的日子。

二车卓玛腰上挂着的铜锁,在她那身灰暗的服饰间,显得锃亮而耀眼。铜锁上刻着的“戊寅下关造”字样,让我想到刚刚走过的那条茶马古道,想到在那条险象环生的古道上常年跋涉的马帮;古道将千里之外的大理(下关)与秘闭的利加则连在了一起,而马帮又让铜锁和二车卓玛连在了一起。我还忍不住要去想,当年的马帮是怎样驮着沉重的盐巴、砖茶还有这把铜锁,在穿越了山重水叠的横断山脉后又是怎样来到了阿克家的门口?二车卓玛的祖辈们到底是捧着牛皮还是灵芝换下了这把锁?

其实,锁在利加则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们从来不觉得有东西需要锁。这把铜锁并不古老,也不名贵,二车卓玛却把它看得非常重要,它是由老祖母传给妈妈,妈妈又传给她的。妈妈有五个女儿,三年前妈妈将铜锁传给了最能干、心地最善良的二车卓玛。二车卓玛明白在接过这把铜锁的同时,自己也就接过了操持阿克家所有事务的担子。这铜锁是个象征:五十岁的二车卓玛,是阿克家的女主人。



在阿克家这个有着60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女主人二车卓玛要负责全家人的衣食住行,她不仅要管好家庭财物、化解家庭矛盾,还得让家庭所有成员各尽所能,家里的财物人人都能得到平均享用。

二车卓玛永远是家里起得最早的人。在黑暗的老木屋里,先将正房打扫干净,然后把火塘点燃。在洗完脸后,二车卓玛将松叶撒在火塘里,火塘里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响声,木屋里立刻充满了松油的清香。打从记事起,二车卓玛就生活在这幢原木砌成的屋里。屋里的木壁已被松烟熏成炭黑色,火塘周围的地板也被磨得很光滑。木屋到底建造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在这幢木屋里二车卓玛生养了六个孩子,她也把木屋里姐妹们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

二车卓玛做好早饭时,出去走婚的男人都已回来,而女人们也都已经送走了自己的情人。一家人围在火塘边吃早饭,二车卓玛就在这时分配着家里一天的工作:扎西去放牛,平措去放马;地里的庄稼熟了,天晴后拉姆、达珍和扎西玛把苦荞收回家;加措去放猪,日诺去放羊;家里的酒没了,娜姬酿酒,达娃修房……

阿克家繁忙的一天开始了。利加则新的一天也开始了。



有情人的宗教人员

65岁的玛格诺是利加则的达巴,他从六岁的开始就开始跟着老师念达巴经书了。玛格诺的达巴老师在前所(地名,离利加则有几十里地),玛格诺现在还常常去看他。

达巴是利加则的宗教人员,他们掌握着利加则的历史、文化、哲学、地理、天文、医学,以及部族世系祖谱、迁徙路线等。家庭中,凡逢年过节、婚嫁丧葬、为死者灵魂归宗引路及成丁礼等各种祭庆礼仪,均由达巴主持举行。

不做法事的时候,玛格诺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穿的衣服和普通人一样,也要和其他人一样参加各种劳动。玛格诺的情人叫边玛拉姆,长得很漂亮。跟利加则的所有情人一样,他们白天大都装作不认识,晚上才在一起。边玛拉姆还有两个更漂亮的女儿,大女儿的情人是走马帮的。

但是在村里祭山神、水神的,或者有人病了请他去念经的时候,玛格诺便会换上达巴特殊的衣裳。村里有户人家刚刚生下个孩子,孩子的家人来请玛格诺去给孩子取名字。玛格诺便换上白色的大褂,戴上绘着彩色图案的头饰,然后带上所有的法器,还有经书,跟着孩子的家人去了。

取名仪式上,玛格诺坐在火塘边念经,生孩子人家的女主人将已煮好的米饭揉成锥形饭堆,放在一个大盘子的中央,在上面插上五双筷子(象征着高山和青松),周围放上煮熟的鸡、蛋、猪膘肉,再烧上一炷香,一起供奉在念经的玛格诺面前,来祭祀神灵和祖先。女主人抱着刚出生的孩子双手合十跪着面向玛格诺,玛格诺就一边念经一边用经书轻叩孩子的头。玛格诺念经的内容是在向神祈祷,念完经他叫三声为孩子所取的名字,并在小孩额上抹上一点酥油,祝福孩子长命百岁,吉祥如意。女主人祭祀过家庭所有祖先后,又用燃烧的香柏叶熏一遍祭品,然后走出房屋,将祭品抛向屋顶,让乌鸦来啄食……

在给孩子举行完取名仪式后,孩子的家人给了玛格诺两块砖茶做礼物。在村里给达巴的礼物多少没有规定,全凭请达巴人家的喜好和经济能力而定,给多少达巴也全不计较。



利加则共有8个像玛格诺这样的达巴。

相传达巴因教祖叫“达巴”而得名。达巴在形态上基本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达巴口诵经主要是师徒口耳传承。

达巴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的组织,在帮人诵经做法事时,不分贵贱,也不计较报酬多少。达巴的法衣法器有五福冠、飘带、梆郎鼓、铜钵、摇铃、海螺、巫棒等。

达巴崇拜的神大都是周围自然现象的化身,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河草木及各种动物等,达巴特别崇拜山神及泉水神,其口诵经中有很大部分是赞颂山神及泉水神的,祭奠活动往往很隆重。

漂亮的四合木楞房

阿扎家的木屋,特别是经堂,是村里最好、最漂亮的建筑。据说这木屋有100年历史了,是扎西龙布姨妈建造的。那时,扎西龙布姨妈在茶马古道上当“马脚子” (常年在路上驮运货物的做马帮的人)做生意赚了钱,就修了这房子。阿扎家木屋的经堂里有许多堪称精品的壁画,家里的老人说那是当年从甘孜请来的画师用两年的时间才画出来的。村里人家的庭院都是泥的,但阿扎家的庭院是块石铺成的,院廊和木壁的雕工也很精致。

阿扎家木屋共有20多个房间,阿扎家原来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后来人口太多了,20多个房间也住不下,就只好分出去一些人。现在的阿扎阿坡家就是30多年前第一批从这里分出去的,而阿扎二车杜基家则是5年前从这里分出去的。



阿扎家的木屋是村里最好、最漂亮的木屋,但却不是最大的木屋。

在利加则,一个母系大家庭同住在一个四合木屋大院里。四合木屋分正房、经房、女楼及畜厩四部分,每一部分又可划分为若干间。有大门的那幢木屋叫门楼,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大门正对着的一幢叫经房,楼上是佛堂,供着神像,楼下由家里的舅舅居住或者作客房;左边一幢是花楼,由举行过“成丁礼”的女儿居住,这里也是她们和自己的心上人约会的地方,女儿生孩子后就要从花楼搬到母房。

母房(也叫正房)在院子的右边,这是大家庭议事、炊事和祭祀的场所。母房结构复杂,一般进门后还有一条狭长走廊,走廊内的房屋又被隔成三间,左侧是女主人的起居室,右侧用来做大灶,煮猪食或酿酒,并放置生产工具。中间是正屋,正屋最显眼的便是设在一角的火塘,火塘上方是锅庄和祭锅庄时摆放供品的平台,锅庄边靠着的壁上,有一块泥塑,上画塑着日月星辰、火焰、海螺等图像,人们崇敬地称之为“冉巴拉”灶神。

火塘下方立着两棵柱子,左为男柱,右为女柱,这两棵柱子由一棵树所制成,树的顶上一节作男柱,根部一节作女柱,举行“成丁礼”(就是成人仪式,利加则13岁的孩子要举行“成丁礼”)时,男子必须在男柱旁举行仪式,女子则在女柱旁举行仪式。

在火塘的左侧,有一个方形的大木柜,柜子里装着家里的零碎杂物,柜面则是家里最尊敬的老人的床,一般由外婆住。

利加则的母系家庭大宅院,属于人类早期的民居,这种四合木屋四周没有窗户,造型精巧,坚固防震,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四合木屋完全取材于周围山上的树木,不用一枚钉,用圆木或方木搭墙,用薄杉木板盖顶。四合木屋可算作是世界上最为独特的房屋之一,它是依据母系大家庭所有成员的生产、生活来设计的,一个母系大家庭就是一个母系大宅院。有了四合木屋,才有了母系大家庭;离开了四合木屋,母系大家庭就无法存在。



葬礼上的聚会

屋脚村阿屋家的女主人边玛拉措死了。

边玛拉措的家人骑着快马连夜把这一消息通知了方圆几十公里内所有同族的村落。

第二天一早,利加则每家每户都派出了去参加葬礼的人。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背着家里为葬礼准备好的礼物,每家每户各不相同,有的是两瓶清酒加上几斤青棵,有的是一块砖茶加一条猪瞟肉,或者是酥油和一只鸡……礼物根据每家的情况而定,有什么就带什么。

去屋脚村阿屋家参加葬礼的大都是女人,她们穿着好看的衣服,背着笆篓,几十个人一起出发。她们既是去和一位族人永远告别,也是去参加一个族人的大聚会。一般的葬礼要持续几天,有些要持续十几天,甚至有几十天的。

她们要背着沉重的礼物,翻山越岭走上一天的路才能到达。

利加则人对死亡的理解是朴素自然的。达巴经文中说:“树老会枯死,水老会断流,石头会开裂,苍天雄鹰有一死,高山猛虎会死亡,人类有谁自古存。”但是对于亡者的后事,利加则人又是极其重视的,他们会尽自己所能地办好丧事。他们深信,在遥远的彼岸,有一个叫斯布阿纳瓦的地方,那里的世界美好无比,死去的人将在那里和他们的先祖一起生活。

利加则人对生命极为看重,人死后,遗体要放在正房里,示意其还与家人在一起。遗体呆在家里的时间较长,具体停放多久,要由喇嘛算定(利加则人既信奉达巴,也信奉藏传佛教,现在藏传佛教的地位更高,这可能和藏传佛教的系统和传播有关),原则是下葬的日子好、吉利,可以停放一个多月;日子不好,就只能放三四天。为了不让遗体腐烂,利加则人的祖先发明了挖坑藏尸的防腐方法,即在正房的角落挖一个深坑,坑里放一个篮子,遗体放进篮子里,上面用东西盖上。放遗体的篮子是自己编织的,只能用一次,用后随遗体一同烧掉。

遗体停放在家里期间,为了表现对死者的深深哀悼,有许多习俗禁忌,比如家人虽然可以照旧外出劳动,但是不能洗头、洗澡,要把头发编成一根盘在脑后垂下,还要用头绳扎住;这期间不能走婚,不能换衣服,不能吃肉,不能杀鸡,不能杀牲畜,不能吃米饭。利加则人用这些行动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及孝道。

火葬前,遗体从篮子中取出,放进自制的棺材里,由壮汉抬上山。棺材是方形的,在棺材上面盖土,放供品,有吃的食品、衣服、鞋子、腰带等。



火葬前一天,全村人会送来面粉做的包子、大米、钱、烟、酒,每户一份,可以每样都送,也可以送其中的一部分,一种或几种。死者的远亲近邻都会在火葬前一天赶来,但是火葬前一天的晚上就不准再有人来。火葬用的木柴是全村人帮忙砍的松树。树干搭成死者活着时住的房子的样子,用很多的松明点火烧。点火前几分钟,家人大哭,然后被村里人架走。点火后,村里的其他人也先后离开火葬地点,只留下喇嘛在这里念经。

葬礼请来的喇嘛,要给适当的费用,第一位主持喇嘛,需要送一匹骡子,第二位喇嘛送一匹马,第三位喇嘛送一头牛,其他喇嘛每人二百元。究竟要请多少喇嘛,视每家的财力而定,一般是二十位左右。这笔开支对于利加则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但为了让死者的灵魂安息,只要能负担得起,家里人总会请很多的喇嘛。

遗体火化后,家人会从遗体中取出死者遗骨,埋葬在墓地里,一段时间后,坟墓就会与周围的野草、泥土融为一体。

利加则人在墓地插上彩色丧旗,旗上满是由达巴写的密密麻麻的经文。彩旗在山坡上迎风飘扬,昭示着死者灵魂的升华。

利加则位于高寒地区,土豆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所以人们的食物也主要是土豆。一日三餐皆是土豆,确实让外来人有点受不了,觉得日子很难熬。后来,我常常想自己的这段很短但似乎又很长的“生活”。通过这段生活,我了解了利加则人,也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渊源,因为这一切,也许都是我们祖先曾经的生活,是我们的文化最原始的所在。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在强大主流文化冲击下,仍然固守着自己文化的原生部族,无论是出于本能还是出于无奈,他们都是一群顽强的守望者,他们守望着自己家园,同时也守望着我们关于古老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异于“现代化文明”的鲜活而生动的文化面孔。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williamhill官网
》与您相约(图)

来源:中华遗产杂志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williamhill官网
会员
新一期特刊已经发表
请荣誉会员登陆下载
donate
更多会员专刊
更多专题
今日重点文章
更多重点文章
72小时热门排行
更多热门排行
热门标签
500万威廉希尔指数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williamhill官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