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7-06-15 23:04:31作者:唐子
西周末期老子奉周宣王之命修周王祖传《德》经,系统地谈论了“非常道”之“圣人道”问题,隐含修炼道法特征和原则于其中,很深奥。兴德须修,道成圣人!这是个绝对真理,可当时没有君王懂得并敢于实践。就连勤学并博学如孔子,也只能进老子的正门而出旁门。《道德经》因而多被人浅问少被人读修。战国时期开智的人越来越多,儒家仁礼之道盛传并由浅入深地论及阴阳乾坤之道,学经(《易经》、《道德经》)论道者也越来越多,由“道”而兴的子学才纷纷而出。
如果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古希腊点第一把火时周朝老子就写了《道德经》,那么他就名副其实是“老子”。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子学——《孙子》、《论语》、、《庄子》、《荀子》、《管子》、《韩非子》等——谈“道”都借过《老子》的大智慧。
周朝损德、失德,故王室日渐衰微败坏。老子并非姜尚,没有振兴周朝或创建老子王朝的历史安排。老子写《道德经》传出圣人道,讲出得道而有“德功”的秘密,似乎只为将道家修炼的文化思想传播出去,使命完成后便骑青牛西去。不过,老子走了却又似乎没走,因为《老子》留下了,跟《易经》生了许多儿孙。夏、商、周三代之《易经》乃君王问卜之卦、卦形、卦名、卦辞、爻题、及爻辞的总称。周朝《易经》卦名、卦序和卦、爻辞等相传至今,其卦、爻辞可谓神话,也可谓王语,构成中华各子学流派的母本。《易经》爻分阴、阳两道,64卦又卦卦是道,卦、爻辞里讲何样的德行是吉和有利。《易经》讲道说德颇为驳杂,且跟人事密切纠缠,日日诵读也是修炼,却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老子》上论道下论德,以“无为不争”之圣人道画龙点睛,成为中华各子学流派的父本。
儒家孔子以“仁”道复兴“周礼”——兴儒成家——思想文化的血液、骨骼和肌肉的主要结构都来自周朝的《易经》,来自《周易》的乾坤两道。儒家虽然尊大儒孔子、孟子为圣人,但“儒圣”非“道圣”,盘腿打坐只是修养不修炼,以“仁”和“礼”为道。根据《水经注》、《史记》、《庄子》等书记载,从17岁到53岁以上,勤学好问的孔子曾经四次问礼于老子。34岁那年,孔子求教老子之后,对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先秦历史记载都十分简略,但我们从中可以窥见孔子对老子无比敬仰。或许孔子就是读《老子》之后,带问题登门问礼于老子的,老子对孔子面授过“圣人道”,让孔子叹为观止:老子者,神龙圣人也!尧、舜、禹、汤、文王、周公不过六君子矣。因此孔子只敢讲也只讲“仁义礼智信”之人情的君子儒——礼正乾坤,正邪中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圣人道而君子儒,孔子进老子正门,出旁门而创儒家修养学,才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老子是孔子的旁门老师。孔子学道于《周易》,问礼于老子,《老子》是儒家默认的思想老子。
春秋时代除孔子之外,管仲也把老子当成圣人。管仲是辅助齐桓公称霸的政治家,并非思想家。却因其品牌效应,战国后期被人托名著书《管子》,有很多“道论”文章与儒家正心养性的修养学相附会。《管子》与战国道家宋伊学派接受儒家入世治国思想的影响,沿黄帝“无为而治”的政治实践路子,将“老经”中的心无拘束、情寡欲浅的“道圣”修炼主张也修养化了,西汉时渐渐并入儒学。
春秋时代的大军事家孙武受《老子》的影响比孔丘、管仲所受的更大更明显。《老子》第31章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孙子兵法》(简称《孙子》)之“火攻篇”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明显可见圣人道是兵家法的魂。没有《老子》“无形之道”启迪,《孙子》“知胜之道”的“兵圣”智慧,就如同孔子“因材施教”的“师圣”智慧一样,根本不可能“闯”进头脑并用得很好。有对《老子》“以奇用兵”专心致志的念诵,才会有《孙子》“兵者,诡道也”的认识定位。打折改良“圣人道”的修炼,才有《孙子》加强将帅气质修养的培训。没有《老子》的第31章,决没有《孙子兵法》的13篇。
春秋战国时代乱世学盛而百家争鸣,旁门学生——墨子、韩非子等——纷纷创立和光大新学派。墨子进儒家孔子正门,出旁门创宗教修炼色彩明显的墨家。韩非子进儒家荀子正门,出旁门完备了以刑法治国的法家。战国时代《庄子》、《荀子》、《韩非子》等重要子学文集,都曾学道于《老子》。《老子》的“圣人道”在荀子《天论》那里被变异为“天常道”,为儒家礼仪修养学服务。韩非子受荀子影响,更写《喻老》、《解老》将“圣人道”改造为“万物道”、“万理道”,为其“权术势”结合的法家的酷刑暴政学服务。诸子学道基本上没偏离老子“圣人道”的,主要是弃官隐居实修的庄子。其《大宗师》、《齐物论》、《秋水》、《逍遥游》,比较真切的体悟了“至人”、“神人”的圣人道。所以历史上才有老庄合称。
看williamhill官网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