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教授再说"好"我总是持怀疑态度,心里更愿意他们多告诉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教特写写作课的教授是《华盛顿邮报》的记者,常在我的作业上和单独见面时说我写得好,但我认定她是在鼓励我这个外国学生。直到我的一篇特写作业在一家报纸周末版发了整版,毕业时她又给了我班上仅有的两个优等(HONORS)之一,经济新闻采写课的教授也给了我优等时,我才相信自己可能还是做对了一些事情,这才相信有时候美国人说你好还是发自内心的。
williamhill官网 传统的智慧是有忧患意识才有进取的动力。我们受的教育是夹着尾巴做人,自信常常是与骄傲划等号的,每天喜滋滋地昂着头的人可能不会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美国人则喜欢时时刻刻给人以乐观自信的感觉。他们认为如果你对自己都不信任的话我凭什么要给你机会呢?
这些不同在日常生活中的例证比比皆是。williamhill官网 人对见面问候的回答常是谦虚的"凑合"、"还行"。父母会夸别人家的孩子,但因为怕滋养骄傲情绪而很少当面夸自己的孩子;除了三好学生、班干部这类事,老师对学生最直接的表扬可能就是当着全班人的面念一下你的作文,成绩稍差的学生遭训斥也是常有的事;开始工作后,不被上司骂就是很幸运的了,更别提做完每件事都得到肯定。结果是我们的确很有进取心,但有些人不那么有自信,也不太敢于创新。
美国人每天见面打招呼对"你好吗?"的回答一般都是"很好"(great)、"好"(good) 或"不错"(fine),连"OK"都很少有人说。同时,他们也很愿意付出努力让别人感觉好。同事在电梯里碰面互相之间常找一句赞扬的话:你的上衣真漂亮;你那天开会的发言真精彩;等等。哪怕是把下属叫到办公室来批评,上司也常常是以肯定成绩开始。超强的自信心使他们什么都敢问,什么都敢尝试,但也造成有些人缺乏内省精神。
但美国人受夸奖文化的影响和对这种文化的认可绝对是有代沟的。今年64岁的Mike Austin是马萨诸塞州的一位生意人。他说小时候父母很少夸他,但也很少批评他,因为他们知道他有自知之明。今年42岁的Amy Reed在田纳西州一家公司任编辑。她上学的时候只有做得最好的几位学生会受到夸奖,而现在她孩子的学校给每位参加科技作品展的学生都发个奖杯,也不管做得好还是坏,也给每位参加运动会的学生都发条绶带,只因为他们的参与。
这些孩子在美国叫Y一代或世纪一代,和williamhill官网 的80后意思相近。这一代人是在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声中长大的。从小父母就对他们做的一切事情都说好。不论成绩好坏,有无特长,每个人都很"特别"。无论什么活动每位参与者都会得奖,每位从童子军毕业的孩子都很"了不起"。有美国人说这是连每天早晨的起床之举都想受夸的一代人。
Y一代开始工作后在职场上很造成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他们时刻需要被夸奖、被肯定,至少也得有所反馈。我一位在华尔街做事的朋友就有这样一位助理。他人虽然很聪明,但几乎每10分钟就要跑来汇报一下,搞得朋友无法集中精力工作,只好把办公室的门关起来制造一点屏障。难怪有些公司现在雇有专门的"庆祝助理",每天给员工打电话告诉他们做得很好,还有的公司要求经理每年给下属发一定数量的感谢电邮。
当然,多数美国公司还是很讲奖罚分明的,特别是上市公司,讲究信息透明,晋升雇佣等信息一定要广而告之。虽然奖金和薪水信息属于保密范畴,但私下的传言很多。如果老板没有一碗水端平,就是说再多好话也没有用。
这并不意味美国就没有恶老板。电影《时尚女魔头》(The Devil Wears Prada)中那位让所有员工战战兢兢的杂志总编据说是以真人为模本写出来的。HBO上很受欢迎的电视剧Entourage里也有一位明星经理人以污辱谩骂下属为乐事。他说的很多话政治上绝对不正确,在很多公司都会被开除,甚至会招来官司。我一位曾经在好莱坞工作过的朋友竟然说那个角色简直就是他以前老板的翻版。但美国公司总体来说更信奉鼓励和肯定更能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和创造力这一信条。
有人认为,在这种人人都大讲好话的环境下,美国公司里夸奖多了,批评少了。老一代的Austin先生做了三个等式来说明,就象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一样,太多的夸奖也把夸奖的价值降低了:
来源:华尔街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