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全球大型制药公司所采取的经营模式,常被称为畅销药物模式(blockbuster model,Blockbuster指年销售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药物):藉由投入数亿美元的研发资金,开发出丰富且充足的产品研发线,其产品从临床前、临床试验、到已核准上市的产品皆有,并创造出许许多多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畅销药物。而这些畅销药物在大药厂的营收中常常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几乎是药厂赖以维生的命脉,一项产品的销售额可能占公司营收的30%以上,并进而成就这些药厂位居全球制药产业领导者的地位,且是这些大药厂维持成长的重要关键。
大药厂的畅销药物之所以能成为摇钱树,主要原因即在于透过专利保护使其享有市场独占权,因此,专利到期后学名药的入侵、价格的锐减常常成为大药厂营收下滑的主因。Datamonitor估计2005年药品市场中约有1,570亿美元(约占40%)的品牌药将在2015年之前陆续面临学名药的竞争,而其中有相当高的比例为畅销药物。一旦药物丧失专利保护,学名药就会迅速入侵,以较低的价格侵蚀品牌药(branded drug)的销售额。
畅销药物 业绩成长关键
一般而言,美国药品市场上,学名药的价格大约是品牌药专利保护期间价格的60%,在1.5年后价格会下跌到45%,而三年后则会跌到20%。此外,尤其是畅销药物可能必须面对更多学名药厂进入市场竞争,以美国市场而言,通常在专利到期后的二年内会出现八个学名药厂竞争,但是畅销药物在丧失专利保护后的2.5年内就会有20个学名药厂进入抢夺市场。因此,学名药的入侵对畅销药物而言,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药厂在1990年代推出的产品专利于近几年陆续到期,上一波在2001~2003年,近年的颠峰期则是2005~2007年,2006年~2010年有633亿美元畅销药物的专利到期。专利到期后药厂随即面临学名药上市的威胁,第一个学名药上市将使原开发药厂失去15-30%市占率,更多学名药上市后,市占率更将减少75-90%,因此,大药厂必须持续不断开发出新产品,以维持营收成长10%以上。
但在面临许多畅销药物专利到期的压力下,药厂虽然逐年提高研发经费,但FDA每年核准的新药(即NMEs与生物制剂数)数目却呈现下降的趋势。若以核准的新化学成分(New Chemical Entity,NCE)或生物制剂BLA(biological license application)数目作为研发生产力的指标来看,制药产业的研发生产力自1996年创下高峰后即已开始下降。然而,药厂研发支出的成长,并未反映在畅销药物的推出数目与营收的成长上。分析制药公司的产品营收可知,近年上市的产品非大部分药厂营收的主力,全球领先的大药厂中只有五家其营收的10%以上,是来自于过去五年所上市的产品,显示药厂必须积极的补足其产品线,以维持营收的稳定成长。
产品创新 向生技业取经
1980年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导入创新的药物开发技术与标的,刺激了药厂亦开始积极向生技产业寻求创新产品,以强化公司产品线。而研发策略的转变与标的产品的创新即成为企业存续的重要关键,未来的制药产业将以比往更专注于科技创新的策略、标的产品的差异化,致力于创新与更专精于特定疾病领域的研究,即寻找药品市场中的利基新药,而不再完全仰赖畅销药物的经营模式。 从产业环境来看,药政管理单位积极推动创新药物与疗法的发展,如以孤儿药法案鼓励利基新药的开发,以快速审查加速新药的上市核准时间等,均带动了利基新药的开发。药厂从畅销药物进入利基药物市场,不仅是拓展了产品范围,更是在新市场中奠定基础。
在这些利基新药市场中,以个人化医疗与抗肿瘤药物为药厂转型的热门标的市场。癌症标靶药物的开发为最典型的利基市场,基因体与蛋白质体学的进展带动了分子标的药物的发展,使肿瘤药物在治疗时更具选择性,大幅降低癌症治疗的副作用。
为快速弥补产品研发线,药厂在拓展新药物的开发上,大多采取向外取得授权、合作开发甚至购并的方式,以期能快速取得产品,而有别于传统大药厂自行开发的研发策略、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因此,许多拥有创新技术平台或产品组合的公司,常常成为大药厂购并的标的,也因此带动了近年产业购并的热潮不减。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经济日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williamhill官网 》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